《康熙王朝》中,孝庄太后带着苏麻喇姑拜访索尼,一连三次被拒之门外,颇有一点“三顾茅庐”的意味。
《三国演义》中,刘备刘玄德“三顾茅庐”的故事广为流传。
刘备在从徐庶口中得知诸葛亮有“管仲、乐毅之才”后,便起来爱才之心,非常迫切的希望能将诸葛亮招致麾下,于是亲自带着自己的两位兄弟关羽和张飞,前往诸葛亮所在的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
然而,刘备求贤的经历并不顺利,前两次都是诸葛亮不在府上,第三次去又赶上诸葛亮正在休息,刘备在雪中等了很久之后,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两人也就此开始长达十数年的主仆情谊。
刘备之所以能够打动诸葛亮,三点因素必不可少。
其一,刘备亲自带着自己最为亲近的两位兄弟前往,体现了对诸葛亮的重视。
其二,刘备放下了自己皇叔的身份,同时也放下了自己作为“主公”的地位,以极低的姿态来面对诸葛亮。
其三,刘备持之以恒,先后三次拜访,表明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
在此之前,孙权就曾邀请过诸葛亮出山,只不过孙权不是亲自前往,并且仅仅是在邀请被拒后,就在无往来,最终与这位三国时期的顶级谋臣参加而过,由此可见,刘备的诚心、耐心与决心,才是真正打动诸葛亮的关键。
其实,孝庄太后带着苏麻喇姑,秘密出宫,来到索尼的府上拜访,也颇像当年刘玄德“三顾茅庐”时的情景。
首先,孝庄太后前来索尼府上,只是单人乘坐一顶小轿,只带了苏麻喇姑,不带任何随从,俨然已经放下了太皇太后的威仪,以一名故友的身份前来探视。
其次,孝庄太后先是走前门,再走后门,再走下人进出的旁门,说明她并不想非常惊动旁人,不想制造太大的动静。
再次,孝庄一连三次想要“闯门”,这才拿出自己的龙头拐杖,亮出了自己的身份,也算是在此之前表明了自己低调的态度。
当然,除了要放低姿态,拉近同索尼之间的心理距离外,孝庄太后如此低调行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提防着鳌拜。
此时的鳌拜已然是权倾朝野,朝堂、后宫以及京城,必然是其耳目遍布,孝庄并不像过度的暴露自己的行迹,同时更是不希望鳌拜提前察觉到自己的想法与计划,从而避免鳌拜从中进行干扰和破坏,所以她选择了低调前往,而没有用宫中仪仗兴师动众,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举动。
尽管被索尼府上的下人拒之门外,但是孝庄太后的内心还是感到了欣慰和放心。
试想下,如果孝庄太后可以随意的从府上的三个门中的任意一个进入到索府内部,这就表明索尼的府上并不是出于一个完全封闭以及对外隔绝的状态。再进一步说,这个门她不显露身份可以进来,那么其他朝臣、甚至是鳌拜都有机会、也有可能来到索尼的府上与索尼进行着谋划。
而恰恰是这三道封闭的大门,让孝庄太后放下了心来,他认识到索尼治府严苛,必然能将其他人等拒之门外,这就避免了有人故意窥伺索府或者暗中串联拜访的嫌疑。
与此同时,孝庄太后也彻底明白了索尼的心思和想法,于是孝庄索性亮明身份从正门进入,这也表明原本想要与索尼的秘密结盟,已经演变成为将这样的联盟关系公开化,这样显得更加的郑重和正式,而结盟的方式她也就此确定,那便是政治联姻。
此时的索尼,实际上早就等待着孝庄太后的到来。
作为朝堂上的“老狐狸”,索尼非常清楚自己的价值与位置。
实际上,鳌拜的擅权专政,与索尼的“放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作为四位辅政大臣中的“首辅大臣”,他应该做到的是协调四人之间的关系,领导、带领朝臣维系朝局的稳定与平衡,同时要保证政权的完整性以期在康熙亲政后“还政于帝”。然而索尼的做法则是漠视与退让,面对鳌拜、遏必隆对于苏克萨哈的发难,他选择了漠视,面对鳌拜对于朝政的保持,他选择了退让。
其实索尼这样做也有着两个方面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索尼年事已高,自知寿命自不比鳌拜,如果贸然与鳌拜结怨,他又没有绝对的把握和能力将鳌拜至于死地,这就会导致在其去世后,鳌拜会对其家族进行报复,届时包括索额图在内的索尼子嗣,是完全无法同鳌拜等人相抗衡的。
另一方面,此时的索尼并不相与鳌拜相争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尽管这样可以打击鳌拜,但是自己也会受到巨大的伤害,对于索尼来说,他不想、也不愿意这么做,毕竟这对于他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然而索尼非常清楚的是,康熙和孝庄太后想要限制鳌拜乃至最终扳倒鳌拜,能依靠的也只能是自己。
毕竟,索尼是首辅大臣,按照顺治的遗诏中的朝堂地位,是要高于鳌拜的。并且索尼是四朝元老,自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在朝堂上展露头角,就连顺治皇帝都不敢怠慢索尼,朝堂上索尼的旧部更是数量众多,这些都让索尼有了与鳌拜相抗衡的政治力量。
所以,这个时候索尼能做的就是“待价而沽”,他在寻找一个最合适的方式获取最为丰厚的政治利益,而此时的他不是在为自己争权夺势,而是在为自己的家族进行着谋划。
而他“待价而沽”的方式,就是“守株待兔”等待着孝庄太后或者是康熙皇帝的主动找寻,这样才能让索尼政治利益最大化。
而此时孝庄太后让康熙迎娶赫舍里为皇后的想法,又与索尼心中所想是不谋而合。
索尼并不是凭空让赫舍里来给孝庄献茶,他想要的就是将赫舍里引荐给孝庄,就是在位赫舍里的未来做着考量,但是索尼对于赫舍里并不抱太多的希望,他的儿子索额图的未来才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赫舍里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试探。
只不过,孝庄太后的决定让索尼和索额图感到欣喜和惊讶。
赫舍里成为皇后,不仅提升的是索尼与索额图的朝堂地位,更是在皇家和索尼家族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利益共赢关系,特别是将来赫舍里生下的皇子,就是康熙的嫡子,也将会是未来国家的储君,一旦顺利继位,能够确保的就将是给整个家族几代人的权势与地位,这对于索尼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诚意。
而对于孝庄来说,此时的索尼就算不为朝廷着想,也要为了自己孙女的未来与幸福着想,必然会全力站在康熙和自己这一边。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鳌拜也就此走向了覆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