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为何未被盗
创始人
2024-11-09 08:48:06
0

原标题: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为何未被盗

大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兴建于唐朝国力上升的鼎盛时期。相比于太宗李世民时期大唐的百废待兴,和玄宗李隆基国家经历安史之乱后的千疮百孔,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是最有条件安放大量陪葬品的唐代陵墓。

683年高宗李治死后下葬时,据说乾陵里就随同埋入了大量的金银财宝,等到705年武则天去世,一同陪葬进去的奇珍异宝就更加数不胜数了。毕竟夫妻两个生前都是皇帝嘛!而且合葬的黄白之物叠加在一起,不用说数量也是惊人的。

除了普通的金银器皿、玉器珠宝,从现已发掘的唐章怀太子墓做参考可知,乾陵中精美的壁画是必不可少的。这对研究初唐时期的人文面貌意义甚大,比如现在古兵器专家一直对唐朝的“陌刀”样式争论不休,若是乾陵壁画有陌刀画面展现,甚至有实物出土,则对解开唐朝武器装备之谜将能提供巨大的帮助。

最能牵动世人的,恐怕还是那件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真迹——《兰亭序》了。据说这件书法至宝,被高宗李治遵照太宗李世民的遗嘱陪葬入了昭陵,但在五代十国时军阀温韬盗掘唐皇陵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无《兰亭序》的踪迹。因此,史学界推测同样酷爱书法的李治并没有完全遵照父亲的意愿,《兰亭序》极有可能是跟随李治到了乾陵。

自古以来,皇室陵寝就是政治敌手报复的对象、盗墓贼觊觎的目标,乾陵自然也不例外。根据史书的确切记载,大规模军队盗掘乾陵的活动就有三次,它们分别是唐末黄巢的农民起义军、五代十国时几乎挖遍唐朝皇陵的军阀温韬、冯玉祥授意下的孙连仲所部,但在乾陵巧妙的设计布置面前,三次军方盗墓全都一无所获。

乾陵依山建陵的精巧设计,是在整座山的腰腹位置采用人工挖掘土石方的方式,掏出一个面积宽阔的地宫,墓道口用条石堆砌封堵,石缝间用铁汁浇灌使之浑然一体、牢不可破。再加上各种掩藏防护手段,便具备了极强的隐蔽功能,比如黄巢的几万起义军,就被乾陵西侧的碎石沟误导,白白挖了很长时间连墓道口的边边都没能碰到。孙连仲的部队动用了炸药,也只是削掉了几层岩石,墓道口依然查无所获。

其余的小股盗墓贼,就更摸不到门道了,因为他们即使确定了地宫方位,面对铁浆条石把守的墓道口也是无能为力。从另外的位置挖盗洞,可在修建于大山中的乾陵面前,还是解决不了打通岩石的问题,难不成把整个山头都削平吧!

现代对乾陵地宫墓道口的确定,其实是上世纪60年代一次施工活动的偶然发现,当地的几个农民在用炸药炸石头时,无意间使得乾陵的墓道口重见了天日。根据考古界初步的考察,基本能够确定乾陵是一座未被盗掘的完整陵寝。

乾陵未被盗的消息让国内的文史学界着实兴奋不已,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文史泰斗郭沫若。在郭沫若的意识里,帝王陵墓文物是印证历史的最准确材料,乾陵和秦始皇陵、朱棣长陵一起都是郭老最想发掘的对象。只是在明万历定陵的发掘试验,造成了文物的极大损失,政府才下决心终止了主动性的皇陵发掘。对乾陵,也是以原地保护为主,原则上不会批准考古发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你... 关于夏朝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夏朝确实是存在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因为史书...
原创 邓... #优质作者榜# 1977年,邓公复出主持工作,之后他接连和几位老部下见了面,其中也包括陈锡联,然而,...
原创 1...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等向蒋介石发起反攻。 无奈阎锡山援军不及时,且蒋介...
原创 刘... 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只有一个原因? 只有一个原因,诸葛亮在后方的职位和能力无人可以取代。刘备...
原创 黄... 黄克诚这样评价彭德怀: “性格刚强,遇事不能容忍,不大适应社会的复杂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原创 洪... 国初诸大政,皆定自太祖、太宗朝。世谓承畴实成之,诬矣。承畴再出经略,江南、湖广以逮滇、黔,皆所勘定;...
原创 详... 说起蒋介石的侍从室,大体会有这样几个印象:神秘、权力大、军机要枢。 这些描述都没有错,但如果只看字面...
原创 长... 这部书的第一章名为“突出重围”。 书中出现的第一个时间是“1934年10月7日上午9时”;第一个人物...
原创 粟... 1989年,中央军委评选出来了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粟裕便是其中一位。他从20岁加入共产党之后,...
原创 唐... 作者:青灯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并且有了一个独特景象,那就是皇帝不立皇后。 后期这些皇帝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