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位女道士,万众瞩目下得道飞升,被唐代史书记录其中
创始人
2024-11-08 21:24:36
0

原标题:古代有位女道士,万众瞩目下得道飞升,被唐代史书记录其中

“爱信信,不信滚,别耽误老子飞升”,这句话在网络上可谓是十分流行。的确,道士们的终极目标就是经过千锤百炼,终于得道升仙,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不过,从古至今又有几个道士得偿所愿了呢?然而,在唐代,却有一位年轻的女道士,在万众瞩目之下得道飞升,还被唐代史书记录其中!这是为什么呢?

潜心修行的小道士

这位特别的女道士,俗名叫做谢自然,出生于四川南充。曾经的谢自然,也是个大家闺秀,她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孝廉,母亲是唐朝名门之后的千金,真可谓是一家清贵。

而谢自然也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又兼会女红,眼看着就是未来某个大户人家门当户对的好媳妇。

可是,她唯独有一点令父母很忧心:谢自然自小身体虚弱,尤其是没法沾荤腥,一吃肉就要生病。父母为了治好谢自然的病,四处求医问药,可都没有什么效果。

走投无路之下,他们想到了道教自古就有的“修炼之说”,意思是那些从小就有怪病的孩子们,是跟随师傅修道的好材料。这些孩子们只有跟着师傅入了道门修行,身体才会变好。

而由于他们的体质特异,修道以后不仅身体变好了,道行也会比一般人高,甚至早早就炼成内丹,白日飞升。为了让谢自然摆脱病痛,父母就把年仅7岁的她送入了道观,跟随一名坤道修习。

从此,谢自然就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在道观,谢自然跟随师傅潜心修炼,加上远离尘嚣,回归天然,她的身体很快就好了起来。父母见女儿的病已经好了,又不打算让她真的变成道士,便将她接回家。

可是,谢自然已经习惯了修道的清净生活,再次回归尘世的她很不适应,眼见着身体又要垮下去。于是,她选择回到道门,正式向曾经的师傅陈太虚拜师学道,成为一名道士。

做陈太虚徒弟的日子里,谢自然学会了胎息、绝粒等许多法术,并将《道德经》熟读成诵,深受师傅的喜爱。就这样,她的修为日益精进。

海上启示改师门

都说“天上一日,人间千年”,不知不觉中,谢自然已经年过40。牺牲凡俗人生的她,感到自己的修行遇到了一些困难,不得不离开原本的道观,四处云游求道。

为了求道,她孤身一人走遍了峨眉山、华山等名山大川,遍访名师却未果。后来,她终于找到了居住在天台上玉霄峰的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但即使跟随这位德高望重的师傅,也没有进展。

问题出在谢自然的性别上,由于她是女性,修炼的是坤道,而司马承祯修炼的是道家的上乘乾道。司马承祯认为,修行坤道的她没有办法领会乾道的妙处,便不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她。

失望的谢自然便离开了天台山,前往海外的蓬莱仙境。据说蓬莱仙境在当时的新罗附近,她需要跟随前往新罗的商船。当谢自然搭乘船只离开大陆,沿着日本海往朝鲜半岛前进时,她见到了前所未有的奇观。

她的船在海上航行了一个月,一天,谢自然的面前忽然出现了云雾环绕、霞光漫天的小岛,云雾中穿梭着凤凰、仙鹤等神鸟,岛上的奇花异草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谢自然预感到,这可能就是蓬莱仙境。

在云雾中,出现了几个仙风道骨的人,笑着问谢自然:“你要去哪里?”谢自然明白,这就是神仙了。她便回答道:“要到蓬莱拜访得道高人。”

那几个人听完,哈哈笑着告诉谢自然:这世界上只有司马承祯一人得道,他已经被记录在仙册上,她无需外求,只要到他那里拜师修炼就能飞升。

苦心修炼终得道

幻境散去,谢自然连忙调转方向返回,这时仿佛有神明在帮助她,从海上吹来了连续三天三夜的大风,将她的船安全地送回了渤海岸边。

谢自然回到天台山,向司马承祯表明自己的来意,并表达了自己求道的诚心,希望能够感动他,也告诉他自己经历的奇遇。司马承祯知道,这是天意要让他度化谢自然,便答应她择日传授道法。

不久后,司马承祯信守诺言,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谢自然学得很快,迅速掌握上清道法,又在蜀中的金泉修建了道场继续潜心修炼。唐德宗贞元十年,谢自然感到修为成熟,是自己飞升而去的时刻了。

她便选择了一个好时辰,开始打坐静修,为最后的涅槃做准备。谢自然的修行引来了不少对此感到好奇的人,他们围绕着谢自然的道场坐下来,屏住呼吸静静观看她的修炼。

很快,在道场旁边就围拢了不少看热闹的人们,人声鼎沸中一般的道士很容易就分心和躁动,干扰了修炼的过程。但是,谢自然由于修为高超,加上意志坚定,因此并未受到影响。

当时,就连当地的官员也纷纷来到道场外,想要见证这白日飞升的奇迹时刻。而谢自然的表现也没有令他们失望,很快,她的身体便离开了地面,轻得像一片羽毛,越飞越高。

而在道场的周围,也随之升起了五彩的云气和霓虹,云蒸霞蔚,颇为壮观。

随着大自然的升空和远去,在场的人们惊得说不出话来。但史官们没有忘记记录下这一刻,于是关于谢自然得道成仙的描述,就这样留在了唐代的史书《唐书》中。

谢自然飞升后,为了纪念这一奇特事件,当时的果州刺史李坚为其在金泉山修建了碑铭《金泉道场碑》。而等人们清理谢自然留下的遗物时,在其道场的室内东壁上赫然可见52字的真言。

虽然在场的人们作为凡夫俗子,肯定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出于对谢自然的尊敬,他们还是将其保存完好,以待后人瞻仰。后来,金泉道场作为道家的圣地一直存在着,流传了很多年。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人如果有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地要做成一件大事业,那么他们终究会有所成就。而谢自然也就是因为强大的意志力和不懈地努力,才最终飞升成仙的。

我们作为普通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也需要用信心和毅力武装自己,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中国历史上,太监一直是每个王朝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一些大太监因为得到统治者的宠爱,成为后人津津乐道...
原创 符... 前言 1912年的春天,刚刚当兵半年的毛泽东,他突然发现自己不会打仗,更是发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
原创 1... 2008年12月,《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篇长文《叶剑英:最后十年》,在这篇文章中,配了四张与叶帅相关的...
原创 商... 商鞅变法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场变革,其思路的确严谨而可怕。在意料之中的成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逻...
原创 巴... 探寻巴西之谜:教皇划线与巴西的庞大版图 巴西,一个让人们联想到足球和桑巴舞的国家,以其独特的文化和...
蜀夏(三星堆)26:蜀鲧出西川... 蜀夏(三星堆) 第二十六章蜀鲧出西川勤王石家河和北伐大夏建立石峁城 大约距今4500年,黄帝设东西大...
原创 混... 李俊,在《水浒传》中,绰号混江龙,他是揭阳岭一霸。在梁山大聚义后,排定坐次,他位列天罡星之中,排第二...
多行不义必自毙!赖清德外号“清... 文丨陆弃 赖清德非常关心他的网络声量,不晓得他关心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不过最近他的网络声量的确有所...
原创 彭... 1965年,已经在北京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种田度日长达6年之久的彭德怀,再一次与阔别几年的毛主席相见。...
从长沙营盘路到济南日照路,这届...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峰磊 任晔 陈啸鼎 蔡娟 李丹 报道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提到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