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空印案是一起由地方官员为图方便,每逢上京时私带盖好章的空白文书备用而引发的冤案,此案造成了数百名朝廷官员人头落地,无数官员革职流放,牵连很广、影响很大,被称为洪武四大案之一。
私带盖好章的空白文书备用的行为违法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空印案是冤案吗?答案也是肯定的!实际上,两者并不冲突,我们之所以说这是一起冤案,倒并非是为明朝官员在空印案中客观存在的违法行为开脱,而是因为该案在一定程度上被明太祖朱元璋小题大做、刻意放大化了,因而冤杀了很多的官员,造成了名副其实的冤案!
空印案的起因
明朝规定,地方官府每年都要将当地的财政收支状况编造成册,盖上印章之后,再派人到京城,提交户部审核,所有账目都要经过户部审核过关才行。如若其中有任何一项审核不通过,那么对不起,需要重新回到当地,修改完善、再编造成册,并盖上印章之后,再送到户部审核,直至审核完全通过为止,才算完成。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这似乎是一条很好的政策!但我们只要稍加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在明朝,这条政策可操作性实在是不高!因为它存在着一个最大的问题,这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交通问题。
明朝这项规定对于离京近的地方官府倒没什么,即便账目错了,回去改再送来就是了,耽误不了多长时间。可我国历来地大物博,有隔得近的,就必然有远的,这项规定对于离京远的地方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残酷的折磨!因为那个年代远没有我们如今发达,出行必须全靠人走马驮,因此,对于离京远的地方来说,上趟京城至少也得一两个月,一个来回的话,兴许大半年就过去了!这还是顺利的,如果你运气不好,所报的账目没通过户部审核,那你还得重新跑回去修改,再到京城提交户部审核,直到完全通过为止。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你估计一年到头都是在奔波的路上,真是苦不堪言!
为了破解这种尴尬被动的局面,明朝官员们在苦思冥想之下,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地方官府的印章!也就是说,户部审核出问题时,他们之所以要回到当地去修改,那是因为他们必须要盖上当地的印章,才能重新提交,这才导致了他们疲于奔命的现象!
抓住问题的关键之后,事情就简单了!那就是,每年地方官员到京城接受审核时,除了带上已编造成册的文书之外,再带上一部分已盖好印章的空白文书备用,到时,户部审核出问题了,就直接改正重新造册提交就行了,这样也就可以免受来回奔波之苦!
自此之后,地方官员每年上京接受户部审核时,带上已盖好印章的空白文书备用逐渐成为了当时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个公开的秘密。关于这点,百官们都知道,却唯独朱元璋不知道,等到朱元璋知道时,一切不可挽回!
空印案造成的结果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朱元璋终究还是知道了这个所谓的秘密,他知道后,龙颜大怒,认为这是性质极其恶劣的欺君之罪,因此,下令严肃彻查处理。
一番彻查下来之后,朱元璋随即对相关人等作出了处理:各地所有主印官全部杀掉,副主印官则杖打充军,同时,各省按察使司也未能幸免,朱元璋以他们监督不力为由,让他们都背上了领导责任,受到了处理,最终数百名朝廷官员人头落地,无数官员革职流放。以上就是整个“空印案”的来龙去脉,其最终的处理广度和力度,不可谓不大!
空印案是冤案的原因分析
我们之所以说空印案是一个冤案,主要原因就是该案被太祖皇帝朱元璋放大后,导致了很多官员被冤杀。实际上,明朝官员们私自在空白文书上盖印备用的行为的确严重损害了印章所代表的的法律权威,是毋庸置疑的违法行为,因此,处罚是应该的,但如果就案论案的话,朱元璋大可将具体违法的官员杀掉就是了,没必要去牵连那么多人,关于这点,他也未必不清楚,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处决了那么多人,个中原因,就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了!在笔者看来,朱元璋之所以有如此之举,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朱元璋强势又多疑的性格令他无法容忍欺骗行为。实际上,明朝官员们私带盖好章的空白文书备用的行为就是一种欺骗行为,而朱元璋作为一个强势又多疑的君王,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官员对他的欺骗,因此,才会对整个事件大发雷霆。
其次,他对官员与生俱来的反感令整个事件被放大。我们都知道,在元末,朱元璋一家饱受贪官污吏的欺压,令他自小对官吏产生了极大的痛恨之情,这种感情,带到他建立大明帝国之后,就是虽然他要仰仗这些官员治理天下,但他对他们却毫无好感可言,在他眼中,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官吏似乎都是带着原罪的存在,一旦官员们的不法之事东窗事发,就会迅速刺激到他敏感的神经,而整个事件也因此被他无限放大,最终导致了该处理的官员被处理、不该处理的官员也被处理的冤案!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就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洪武空印案就是一个官员们的不法之事被太祖皇帝朱元璋抓到把柄之后,在朱元璋强势又多疑的性格的催化下,事件被他无限放大,最终导致该杀的人被杀、不该杀的人也被冤杀的冤案!对于该杀的人,我们只能说他活该!而对于被冤杀的人,我们只能深深地叹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读书做人不必揣摩时尚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