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的《大明风华》热播,作为历史爱好者的美妹自然不能放过这部少有的关于明朝的电视剧,朱家五子成了我欢乐的源泉,就是女神汤唯的造型让我头疼,另外这是一部电视剧不是纪录片,为了观看效果有许多不符合历史的改变,不过把朱棣改成打了败仗这是最让我不开心的,因为我是朱棣的粉丝。
朱棣虽然作风残忍,但他戎马一生怕过谁,未尝受过什么委屈,读朱棣的历史就是感觉痛快。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藩王成功夺权成为天子的人,仅用800人就敢开始谋反。从北京到南京一路攻城掠地过关斩将不到四年的时间就夺取了政权。李世民和杨广等人可没就藩,没有朱棣打天下这么累。
就像前面说的朱棣这人是不受气的主,安南(今越南北部)一直是中国领土,因为地理位置原因,一直疏于管辖。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宋初,封丁部领为交阯郡王——《明史》,不受气一代朱元璋都对此放任不已,不受气二代朱棣可不惯毛病,再加上安南本是陈氏政权,被胡氏取代,陈氏的王子逃来找朱棣告状,从这看出朱棣也还算厚道,就派人送陈氏回国,可回安南的途中被胡氏派人杀了。惹谁不好惹朱棣,且安南多次骚扰大明边界,于是朱棣直接出兵灭了胡氏政权,因为陈氏没有后人,安南就变成了大明的疆土。这次的胜利对其他诸国有很好的警示作用,且为郑和下西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在郑和下西洋使得朱棣成为了古代中国唯一享受万邦来贺的帝王,且有许多国家的帝王亲自来见朱棣,见证了朱棣的个人魅力和明朝的繁华后,许多国王选择留在大明。朱棣也是中国第一个重视海上霸权的帝王,为了找建文帝也好,宣扬国威也好,郑和下西洋的确带来了许多利好,也看到里刚广阔的外面世界,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比哥伦布早了80多年,且西方人的目的是掠夺和征服。
所谓“天子守国门”说的就是朱棣,以前山海关外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为巩固边境安危,朱棣迁都北京,是第一个以北京为都的汉人皇帝,且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迁都北京可有效击退蒙古来犯,并能更好的控制东北等地。在北京又下令重新疏通大运河,在当时对于朱棣来说迁都确实是正确选择,为后世也带来很多社会影响。
朱棣五次亲征蒙古,使蒙古衰弱,明朝成了蒙古的宗主国,维护了大明边境的和平。朱棣是第一个亲自带兵征战沙漠且未有败绩的帝王,汉高祖刘邦亲自攻打匈奴不破被迫和亲,唐太宗久攻高句丽不下,朱棣这个马上天子却打的痛快,生于战争乱世,死于班师回朝的路上,一生征战,为"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明朝做了汗马功劳。日本著名汉学家那珂通世“汉人天子远渡沙漠者,唯明成祖一人”。
大明风华》里说朱棣死的时候,怕赵王和汉王知道,用咸鱼掩盖味道,这其实是秦始皇死的时候这样做的。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语具在李斯传中。行,遂从井陉抵九原。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史记·秦始皇本纪》。
再说朱瞻基,这位好圣孙,剧里改动的更多。首先朱瞻基长得很像爷爷,都是黑大壮形象(有画像)。在剧里是杨士奇救了太子一家,好圣孙并不是他说的。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明史·解缙传》。
《大明风华》里说赵王谋反被幽禁,还是自己杀的全家。赵王谋反连乐安(今山东广饶,赵王藩地)都没出去,朱瞻基料定赵王手下都无反意。真实的是朱瞻基杀害赵王一家,并且他也不会感到内疚,自古厉害的帝王哪有因为杀自己的亲戚感到愧疚的。朱瞻基作为朱棣亲自培养的接班人,多次带他南征北战下田了解世间疾苦。颇有朱棣遗风的朱瞻基一向勤政,甚至组织了中国第一次扫黄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在当时还是有震慑力的。
《大明风华》里的事业女孩儿胡善祥,如果她不是那么作的话我是很喜欢她的,聪明又事业心积极进取。历史上的胡善祥无端被废也是朱瞻基的黑点,毕竟胡善祥是一贤后不是剧里这般,但是你再好再好对方不喜欢你也是没有,女生记住了。
除了政治举措,被后世称为“守成之君太平天子”,朱瞻基还喜欢画萌萌的小动物,小老鼠、小猫、小狗,从这也能感觉出他是个挺细腻的人。国家治理的好,统治时期和老爸那会儿并称为“仁宣之治”,闲来无事儿玩个蛐蛐。有钱的朱瞻基还曾让人打造一批宣德炉,据说宣德三年就造了3000个,数量之稀少导致后世仿品很多,如能碰到那你和朱瞻基太有缘。
明朝的皇帝无论英明还是昏庸,却都非常个性有趣,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