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
品史君到现在脑海中还有这样一个情节:三品“小官”的狄仁杰把平南侯给判了死刑,将堂堂一位侯爷送上了“断头台”。讲真的,着实有点让人不可思议。在历史上,狄仁杰这个官职的名字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是在武则天时期的一个特别称呼,其他朝代并没有。
不过话说回来,这句话着实有点文化的味道,同时这个名号也是十分令人恐惧的。每次当狄仁杰身处险境,当他亮出这个名号以后,那些嚣张的坏人立马就“安分”了很多。有的还要恭恭敬敬地喊一声“阁老”,难道这个官职还带有保命性?
说到底,这个官职就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宰相。在最初人数并不是固定的,有的时期还叫相国、丞相。武则天执政后,将中书省、门下省改称凤阁、鸾台。这样一来,狄仁杰的官职就成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官职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今天带诸位做一个详细的了解。
唐朝制度
想要了解这个官衔,我们就必须先了解唐朝的官职体制。唐朝采用三省六部制,相比于先秦的三公九卿,后者行政分权相互制衡,实质上也体现了君主集权。三省就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各司其职,上达天听。
这块我们需要了解一点,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并为宰相,也就是我们说的“二把手”。在武则天之前,皇帝陆陆续续又指令其他官员参预朝政机密,一般都是亲信。有的时候他们的品级比较低,有的人就不服气。可这又是皇帝的命令,谁敢不遵守?
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雏形,皇帝也设立了一个新官职——“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武则天登基之后,将其进行直接更名,改成“同凤阁鸾台三品”或“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头衔。另一种说法是“宰相”,但在品史君看来,这比历史上的宰相权力还要大。
同平章事
在对唐朝制度进行了解之后,相信诸位也都能理解为何看到狄仁杰后忌惮不已。另外,对于“同平章事”这个官职,虽然在历史上从而间断过,但在每个皇帝时期权力就不同。就拿唐朝289年的国运来讲,有时候大到宰相之位,有的时候如同虚设,没有任何卵用。
到了宋朝时期为了将权力制衡,还特意设立了一个“参知政事”的官职。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参与政事,即辅佐“同平章事”。武则天在没有设立该官职之前,许多人都是以此作为“宰相”,比如有名的“长孙无忌”。
另外,“凤阁鸾台平章事”只是狄仁杰的一个头衔而已。之所以如此令人害怕,主要是个人的权威。生前是宰相,在离去之后皇帝对其还有加封。比如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司空、梁国公等等。说白了,并不是因为官职之位,而是人们对一个人的认可程度。
品史君说
如果要品史君来说的话,我认为这个官职是历史之必然,为何这样讲?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可以说是一个传奇,登基之路上自然有很多人在反对她。她先后进行了多项制度改革和创立,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替代唐朝的合法性,比如科举制等等。
同时狄仁杰是自己的亲信,为何可以让其他的文武百官对狄仁杰恭恭敬敬,才设立了这样一个官职。可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官职并没有持续太久。在李显将大唐复辟之后,武则天时期所有的制度都被废除,狄仁杰这个官职也彻底成为了历史。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