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到底历经了多少年?他们势力范围有多大?为什么他们要迁8次都呢?
创始人
2024-11-08 15:40:51
0

原标题:商朝到底历经了多少年?他们势力范围有多大?为什么他们要迁8次都呢?

从灭夏立商开始,到本身也被周灭掉,商朝年历是多少年?历史学家们讨论了几千年,至今没有定论,有认为600年的,有认为500多年的,有认为496年的。史记也没有商朝的年历,略如夏代,有帝王的名字世次,无年数。

大体上说,认为商朝的寿命在500~600年左右的比较集中。

夏、商、西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历来悬而未决,费掉过专家学者的诸多笔墨。中国大陆在1995年搞了一个“夏商周断代工程”,被了解其中曲折者称之为“杯具”,一是国际学界不认可,同宗同源的台湾也不予采信;二是国内负责任的学者不认可,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古史考》第九卷,将之全面推翻。

不进此“杯”也可了解商朝,忽略它好了。应该知道的是商朝的年代是在公元前1600~1700年左右开始的。

商朝的地望

商朝的地望也是考古学家、史学家们争论的话题,也是没有结论的题目。

夏朝=夏直属国+诸侯各国,商朝=商直属国+诸侯各国,那么“商”还是一个诸侯国的时候,它在哪里呢,在夏朝权力中心的东面,“夏”直属国的东面,不是隔壁邻居,是隔、隔壁邻居,甚至于隔、隔、隔壁邻居。

安阳殷墟博物馆

夏朝建在黄河上游,到了商朝取夏而代之,权力中心就移到了“商”的地盘。商朝建在黄河之下游。

商朝开立伊始,定都于亳,故址很可能在河南省商丘市。在成汤定都之后,商朝历经几次迁都,又回到毫,但是后来的毫不一定是原来的那一个,《帝王世系》说:“亳殷,今偃师是也,然则殷有三亳,二亳在梁国,一亳在河南谷熟,为南亳,即今都也,蒙为北亳,即景亳,汤所盟地,偃师为西亳,即盘庚所徙者。”

《帝王》也是一家之言,因为后世还在不断为此争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上古部落的迁徙,经常把地名也带上走,比如商朝的首都为“毫”,在这里的是毫,到了其它地方再建一个都邑还是命名为毫,毫地就有了好几个,此毫经常非彼毫,哪个是哪个,不是当事人通常就搞不清楚了。

不是大问题,大致的地望到了殷墟出土之后就知道了,商朝的后期,它的都城在河南的安阳县。

商朝的世系

商朝的世系,从成汤开始到商纣王结束,一共历经31个君主。他们是:太乙(成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商纣王)

商朝的形态

谈商朝的历史,不能不再提一提这个“朝”,不是如今概念里的大一统帝国,商朝和夏朝一样,也是天子统领天下相对较独立的诸侯国。

大禹时代的涂山大会,“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有一万多个诸侯国代表参加,众多的邦国并非整齐地集合在天子的旗帜之下,而只是奉夏为“天下共主”。

夏朝的先君大禹功勋声望极高,在世时统领群龙,比如调解相邻国家的纠纷、牵头开个会议什么的,是当仁不让的领袖。夏为宗主,拥戴它的众多小国就为诸侯。

而夏本身,其实也是众多国家中的一员,有自己的一份国土;不同的是它的地位有点特殊,如果把中原比作一个大教室的话,有点像一个班的学生在教室里生活,夏是学生中的班长。

诸侯国也被称之为方国。

商原来是夏的众多方国中的一个,叫商方。孟子说:“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商方国的大小也就是这么区区的70里方圆。

如今商取夏而代之,“班长”就是商国了。

诸侯各国有义务“来朝”,向宗主国敬献财物,与宗主国保持友好往来。

同时,方国的内政由国君自行管理,宗主国一般不能干涉──一万多个方国活动在中原地带,可以想像得到国家的袖珍。不过既是国家,地位还是独立的。

但是,如果诸侯国君不修德或败德,干涉是要来的。天子就要带领天下诸侯的联军,或者责令德高望重的大诸侯国,领联军去匡正那个诸侯的国政,甚至废黜当事国君,另立贤德的君主,甚至于灭掉这个国家。

当“班长”并不容易,万国对共主的服属,往往是因为宗主国君王的德高望重,一旦此王德行修为有瑕疵,失去诸侯的尊重,“班长”的日子就比较难过,诸侯离心离德,不来朝见。

《史记》将之称为“衰”。以后我们将看到,商“衰”过好些次。

成汤建立了商朝,中原依然是邦国并存的局面。只是商从方国变身为宗主,管理的方式和前朝一样,还是一国统领多国的国家联盟。

有一点不同,大禹时代,诸侯国有一万多个,到了成汤时代,天下只有三千诸侯了。还有七千多诸侯哪里去了?400多年的时间里,被灭的、自然消亡的、合并的……确定成汤践王位的就是“三千诸侯大会”。

前八后五不常厥土

商族早期从发源到成汤立朝,“自契至成汤八迁”,400多年的时间里,先商的君王们领着族人进行了八次的迁徙。商朝成立后的约200年,也迁了至少五次。

商朝势力图

西汉的张衡给他们做了一个总结:“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居相圯耿,不常厥土。”意思是商族人屡屡迁都,商朝建立前迁了八次,商朝建立后迁了五次,地名为相的居住地被河水毁坏了,就迁到耿地去,不常在一个地方居住。

整个部落的迁徙,是个浩大的工程,粮食辎重不用说,锅碗瓢盆要带上,扶老携幼浩浩荡荡,安顿下来还要祭祀、造房等等。搬过家的人都知道搬家多累人,商族人平均50年搬一次“国”。

商族人为什么这么爱迁徙,是个很令人困惑的问题,迁居的背景和原因,几千年来的研究者还没研究出统一答案来。商人善迁倒是真实不虚,先商阶段算是小试身手,到商朝终结,他们箕子一迁就迁到朝鲜半岛去了,建立了“箕子朝鲜”;商纣王的十万大军也遁迹了,三千年后,考古学家发现商王室后人在美洲祭拜祖先……

从契祖到成汤建朝的八迁,迁都的地望,现在有据可查的有四次。范围基本是在如今的河南、山东、河北三省交会的地带,每次往外迁徙后商族都又回到了商丘附近。

迁到第八次,成汤定居于亳。

说这前八迁是因为得说毫。就像介绍美国历史就得提到费城一样。亳贯穿了商朝前期的150~200年,是商族人的吉地。成汤把都邑迁至亳,是为了追随先王的足迹。他为此写了《帝诰》,向远祖帝喾报告迁回故地的情况。

此后历经六代11王,商都一直在亳,是商朝前期最重要的城邑。在商朝历史上,定都时间最长的是殷,仅次于殷的就是亳。

毫在哪里?没有标准答案。一般认为就是河南省的商丘。

商丘是商族的发祥地,也可以看作吉祥地。商朝建立后,又有过五次大迁徙,这些有文字记载,也没离开商丘太远。那是后话了。

中国人有句俚语:“上屋搬下屋,唔见一箩谷。”直译是从上边的房间搬迁到下边房间,会找不到一箩筐谷子。意思是搬一次家的损失是很大的。这俗语对商族人不适用,他们在一次次的迁徙中,疆土越来越大,国力越来越强盛。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本文出自百家号作者无风起念,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福... 福建舰以南下海试为由,首次以战斗编队姿态穿越台湾海峡,美日紧急追踪,赖清德则再次改口表示愿意与大陆交...
原创 距... 在全球地缘政治棋盘上,南海无疑成为了众多国家关注的焦点。随着美、日、菲三国联合军演的展开和中国海军表...
重磅!国家文物局认定,“昆仑石... 日前,考古人员在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乡卓让村扎陵湖北岸的尕日塘坡地2号陡坎左下方发现一处重要石刻(又被...
48小时内,美防长、外长致电北... 9月9日和9月10日,48小时内,中美防长、外长分别进行了视频通话,两场通话,时间和内容都很特别,中...
距离仅剩65公里!054A舰艇... 9月13日,这一天注定要在南海的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就在美国、日本与菲律宾在卡彭斯岛附近热火朝天地进...
交易已清零,中方不肯掏钱买了!... 据报道,最近全球能源市场,真是风起云涌。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大宗能源交易,眼下几乎归零了。原油、液化天然...
第300架歼-20震撼登场,数... 在全球航空战斗机的竞争舞台上,一条重磅消息如晴天霹雳般震撼了各方眼球:我国的歼-20隐身战斗机量产已...
中俄武器坐镇?美媒罕见承认:这... 当以色列战机肆意穿越中东天空,甚至将导弹砸向卡塔尔时,有一个北非国家却被美媒称为“以色列唯一不敢轰炸...
内塔尼亚胡杀红了眼,惹了不该惹... 据报道,近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言论与举动,再次引发全球关注与强烈反应。他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签...
原创 三... 鼎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器具,既是用来烹饪食物的器具,又是祭祀时必不可少的工具。鼎的体型巨大、沉重,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