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当益壮,马革裹尸,东汉名将马援为何没有位列“云台二十八将”
创始人
2025-06-28 07:32:26
0

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讨伐西南得胜而归,在朋友前来庆贺的时候,马援跟他谈起了自己的志向:"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这便是典故"马革裹尸"的由来。马援将军为东汉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可有人就不解了,为何劳苦功高的马援,不在东汉的"云台二十八将"之列呢?

我们先来说说"云台二十八将"。所谓云台二十八将,是东汉初年,跟随汉光武帝刘秀四处征战,辅佐其统一天下的二十八名将军,因汉明帝追忆起这些功臣,命人对照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在洛阳南宫云台画上他们的画像。这二十八将各个功勋卓著,为光武帝刘秀复兴汉室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人就会困惑了,这份榜单里居然没有马援将军的名字。以马援对东汉的功劳,进入这份榜单是理所应当,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不妨先看看马援为东汉做出了什么贡献。

马援本是西北军阀隗嚣的部下,后来归顺了刘秀,建武八年(公元32年),刘秀率领大军,亲自去征讨隗嚣,行军行到中途,上到刘秀,下到众将领,都因为前途未卜而犹豫起来。恰逢这个时候,马援奉命前来,他用米堆成山川沟壑,帮助刘秀分析战局,说得头头是道,正是因为如此,刘秀这才坚定地继续出兵讨伐,最终,汉军基本消灭了隗嚣的主力。在此次平定陇西的过程中,马援堆米为山,功不可没。

自从西汉末年以来,外邦少数民族趁着中原大乱,时常在边境地区骚扰,当时的羌族人,占据着金城(今甘肃兰州)一带,朝廷封马援为陇西太守,前往平息边境骚乱。马援到任之后,先是击败了先零羌(羌族的其中一个部落),斩杀数百人,守寨的八千多名羌兵纷纷投降。随后马援又击败了拥有数万人之中的其他几个部落,在最后一场战斗中,马援的小腿肚子被射穿。刘秀派人先来慰问,慷慨仗义的马援将朝廷的赏赐全都分给了部下。

为了更好地治理边境,马援建议朝廷放回俘虏的羌族人民,为他们安排官吏,修建城池,发展农牧业,共同开发边境,为民族团结树立了绝佳的典范。后来,有一支羌族部落与外族勾结,发动了叛乱,马援前去平息了这场叛乱,为边境的繁荣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几年后,爆发了南方的少数民族的叛乱,此时的马援已经被征入朝,于是朝廷派了马援前去平息。马援率领大军长驱直入,所遇到的叛军都不是他的对手,最终平息了下来。之后马援又再次效仿早年间在西北安抚少数民族的经验,在岭南每到一处,都会安抚当地百姓,同时马援根据汉朝的法律,对当地沿用的越南法律进行了修改,收到了百姓的爱戴。

此后马援又北击乌桓,二度前往岭南平叛,深受汉光武帝刘秀信任。然而,在马援第二次前往岭南平叛的过程中,身患重病不幸去世,而刘秀听信了谗言,误认为马援在出征岭南时,私自拉了一车珍珠回来,因而给马援治了罪(事实上是马援为了治疗南征期间染上的风湿带回来的薏苡),差点导致马援死无葬身之地,后来马援夫人先后六次伸冤,才得以安葬。

由此可见,马援对于东汉平息少数民族动乱、维护民族稳定和谐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的功劳丝毫不亚于一些名列云台二十八将的将领,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首先,虽然马援固然为东汉立下了赫赫功劳,但是刘秀听信小人谗言,革去了马援的官职,此时的马援已是戴罪之身,即便是后来被平反,也就没有位列云台二十八将;

其次,马援的女儿,被汉明帝立为了皇后,为了避嫌,所以汉明帝没有将马援列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后世唐代初,唐太宗李世民也效仿汉光武帝,在凌烟阁画上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其中有不少人都跟李世民沾点亲戚关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郑州电网负荷首次突破1500万... 本文转自【大河报】; 近日,郑州迎来今年高温天气最强时段,郑州全市大部分地区被37℃以上的高温覆盖,...
惊险!青海一女童竟端坐在行驶中... 近日,一则令人揪心的举报视频在循化县引发了广泛关注。循化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接到市民举报: 视频画面触目...
长辛店革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中新网北京新闻12月9日电 (李燕 曹雨豪)“中国工人运动还是从长辛店铁路工厂开始的。”为深入研究保...
原创 中... 前言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这三大乱世犹如波涛汹涌的巨浪,每一次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数百年的进程,...
原创 蜀... 蜀汉最摸鱼员工,关羽宠他刘备爱他,诸葛亮重用他刘禅想靠他救国 如果把刘备集团的蜀汉比作是一个创业型公...
原创 晋... 导语 晋灭吴之战是279年十一月至280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指挥二十余万大军水里并进灭亡东吴,结束东...
原创 清... 明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接连不断,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击紫禁城后,宣布明朝结束。然而,在各地的农民军中也出...
原创 夏... 很多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首先接触的都是这样一串绕口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
原创 明... 郑和,明朝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宝山乡知代村人。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他率...
原创 雅... 修昔底德是古希腊历史学家、文学家、雅典十将军之一,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因其史料翔实、客观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