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深挖长平之战背后的秘密
创始人
2025-06-28 03:32:01
0

深挖长平之战背后的秘密!

长平之战算是战国时期比较著名的一次战争了,不仅仅是持续时间之长,更在于双方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多和战争双方损伤之大。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周赧王五十三年至五十五年,主战场在赵国的长平,也是因此得名。此次战争算是秦国兼并称霸战争中的重要战略步骤。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长平之战的前前后后。

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上党郡与韩国失去联系。郡守冯亭不愿听从韩王的命令,先将上党郡进献给秦王。他又派遣使者去往赵国,表明愿意将上党郡的城池献给赵国。赵王认为这是大利,便欣然同意。赵国此举引起了秦国的不满,秦王决定出兵伐赵。因此我们可以分析,冯亭其实是使用了反间计,借用上党郡挑起秦国与赵国之间的矛盾,将祸水东引,希望借此机会韩国可以逃过一劫。事实证明,他的目的其实完成得差强人意。此后秦国虽然出兵赵国并且双方武力相持了很久,但最终还是有结束的那天。韩国还是灭亡在了赵国前面。

长平之战的结果我们都很清楚,赵国大败,将领赵括和四十多万赵国士兵全部被坑杀。但其实这是一个很令人意外的结局,因为当时虽然秦国派出的将领是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可赵国派出的也并不是凡夫俗子,也同样是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公元前260年,秦军攻取上党之后,继而攻打长平,赵王令老将廉颇迎战。之后的几次对战中,赵军均失利,两个重要据点被秦军占领,还不断有军官被俘虏,赵王也因此对廉颇心生不满。此后廉颇倚仗地险不再贸然出战,选择闭关力守。

但当时的赵王受到奸臣蛊惑,认为廉颇此举是消极怠战,于是下令撤下了廉颇,换上了名将赵奢之后赵括。赵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纸上谈兵嘛。他的父亲在去世前曾经多次强调绝不可让他的儿子挂帅替赵国出战,知子莫若父嘛。而赵括的母亲也赶忙上奏赵王不可让赵括为将,但赵王自以为眼光不错,加上赵括盲目自大,对秦军不屑一顾,最终还是没能改变结果。后来的结果果然生生打了赵王的脸,赵括这个缺乏实践经验的书呆子率领四十多万赵军前去赴死。赵括自以为自己用兵如神,一上阵就下令改变廉颇政策,出城门迎战,这正中白起下怀。赵国四十多万士兵全部战死,而秦国伤亡才刚过半。此后赵国可以说是元气大伤,再也没有与秦国抗衡的能力。此后的秦国放眼天下几无敌手,于是乎,六国很快相继覆灭,秦统一了六国。

那么白起在战争中为什么要将四十多万赵军全部坑杀呢?要知道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人口占了战斗力的很大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了,那么为什么不是将他们转化为自己的阵营呢?大概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个,赵国降卒有四十多万,这些兵力如果全部收入账下,就连吃饭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知道当时就算最强大的秦国也不能保证让老百姓都吃上饱饭。这一下子多了四十多万子民,根本扛不住。

第二,可能白起也想过纳降,但是怕他们假意投降,随后造反,那就不好收拾了,这么一大拨人,白起能战胜他们一次,不见得能战胜他们第二次。再加上,赵括已经死了,赵王肯定已经醒悟,下一次廉颇再领兵出战那又是个不小的挑战。

第三,当时的秦国兵力充足,根本不屑于接纳这些叛军。杀了他们可以绝后患,留下他们可能对战斗力没有多大的提升,但是却是对粮食的消耗大量增加。要知道,当赵国战败后,其他五国兵力全都加起来也敌不过秦国,何必再纳降这几十万张嘴,给自己增添一个不确定因素呢?

或许大家心中都会生出这样一个疑惑:当时的秦国实力已经很强大了,为什么其他六国在赵国被进攻时都没有伸出援手呢?过秦论中有这样一句话: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六国的灭亡既是天下大势又是他们自作自受的结果,秦国也同样。六国当时虽然是对秦国非常惧怕,但他们没有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而是闭关自守,各自为营,最后让秦国各个击破,都灭亡了。

长平之战之时赵国虽然有对抗秦国的能力,但是要说战胜秦国,那还是谈不上的。当时的赵国刚遭受了连年的天灾,国力本就受到削弱,再加上秦军大兵压境,双方相持不下。打仗就是打钱,当时的赵国显然顶不住,秦国的实力不用多说。所以当时赵王撤下廉颇其实也有他合理的一面。廉颇偏于防守,连年坚守不出对国力的消耗更是巨大,赵王犯了急躁,想尽快解决战斗,也好保存一些国力,不然长期下去自己的国力肯定不能跟秦国抗衡。于是他撤下偏向防守的廉颇,冒着大风险改用新人赵括。

不过总的来说长平之战加速了赵国灭亡的进程,也对其他五国造成了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加快了秦国统一的进程,秦统一对于结束连年征战,老百姓过上和平的生活还是有很大作用的。这也充分说明了,利益是把双刃剑,有时候适度的牺牲是必要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离... 爱尔兰是一个不爱刷的国家,和他之前的宗主国大为不同。他之前的宗主国就是同在不列颠群岛内的邻居英国,这...
原创 延... 在革命的烽火中,许世友和耿飚这两位红军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个人勇气闻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
秦国的先祖:从上古传说走向大一... 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的前身,其起源和发展一直是历史研究的热点。那么,秦国的先祖究竟是谁?他...
原创 刘... 灿如春华,皎若秋月--《诗经硕人》 末代皇帝溥仪,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平民身份生活过的皇帝,而他自然...
原创 老... 1946年5月,北京四合院门口,黄包车夫和一位北京大爷的合影。 1946年5月的北京,抗战已经胜利了...
原创 大...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约两百年。最初,他们是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原创 刘... 网罗各种话题,分享多样讨论 用天马行空的思维,写独树一帜的评论 看一看、想一想、聊一聊 专注于每天都...
原创 钱... 从1100年前吴越时代的钱氏政权把杭州建成江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到现在,近千年中,钱氏精英不断...
原创 民... 只要一说起中国的名牌大学,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清华北大”,只要一说起“清华北大”,就必须要说说北大...
原创 击... 赵云相关人物剧照 一生无如本色难,这就是赵云的一生。三国时期文化的人,肯定对赵云不陌生吧。赵云身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