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郑贵妃:被万历帝宠爱38年,本以为她会成为戚夫人,却得以善终
创始人
2025-06-27 07:32:15
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前言

郑贵妃,一位备受万历皇帝宠爱长达38年的女子,后宫之争中,她的命运似乎注定要走向戚夫人那样的悲惨结局。

然而,历史却让她的故事有了出人意料的转折。为何她能够在后宫复杂的斗争中得以善终?她的智慧和手段究竟在关键时刻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万历帝宠爱郑贵妃的缘起

很多人不了解,为什么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万历帝,会如此偏爱一位后宫佳丽,将她捧到贵妃的位置。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万历帝登基初期的一次选妃行动。

那是在万历六年(1578年),16岁的万历帝大婚,迎娶王喜姐为后。与王后一起进宫的,还有两位出色的美人,其中就包括郑氏。

但让当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感到担忧的是,除了王后怀有身孕,其他妃子迟迟没有动静。张居正深知,如果再次出现明武宗无后而终的情况,必将对明朝的未来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

于是在万历九年,张居正上书万历帝,建议效仿前朝嘉靖帝在位九年时选取九嫔入宫的做法,以确保皇室的后继有人。

万历帝采纳了张居正的建议,下诏礼部进行挑选,最终选定了14-16岁的九位端庄贤淑之女入宫。

其中,出众的郑氏位居九嫔首位,被授予正五品的正千户指挥使。与其他妃嫔不同,郑氏的性格活泼,很快得到了万历帝的赏识,在进宫的第二年就怀孕生下一位公主。

仅4个月后,万历帝便亲自为这位公主取名为"轩姝",并下诏拿出10万两白银、5万斤粮食来庆祝公主的诞生。这种热切的庆祝方式,已经足以表明万历帝对郑氏有着不同寻常的偏好。

一年后,郑氏又被万历帝封为贵妃,这在后宫的晋封速度来说实属罕见。相比之下,即便生下皇长子朱常洛的王恭妃,也未能获得如此高的位置。

万历帝对郑氏的赞语也是异常有加:"仪容淑慎,性质柔嘉"。这样的言辞,恐怕已经超越了一个帝王对臣妾的寻常评价。

也许是被郑氏的俏丽容貌和乖巧温婉的性格所迷惑,万历帝对这位年轻貌美的贵妃倾注了更多的宠爱。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郑氏先后为万历帝生下了六个子嗣,其中包括后来争夺皇太子之位的朱常洵。

君臣争论,郑贵妃位份不断晋升

对于万历帝如此偏爱郑贵妃,并在短短数年内就把她封到了贵妃的位置,朝野上下无疑都感到十分震惊。

大臣们纷纷上书,希望万历帝能够遵循祖制,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更不应该让郑贵妃所生的儿子地位超越嫡长子。一时之间,朝野上下陷入了关于"国本"的激烈争论。

群臣们认为,按照明朝的祖制,皇长子理应被立为太子,而母后也应被册封为皇贵妃,这样才符合伦理秩序。

而如今,郑贵妃虽然仅生下一女一子,却已经位居众妃之首,地位甚至超过了皇长子的生母王恭妃,实在是有悖于礼法。

因此,他们频频请求万历帝,尽快为皇长子朱常洛行册封皇太子的礼仪,并封王恭妃为皇贵妃。

然而,即便面对朝臣们一再的上书请愿,万历帝仍然始终不愿意这样做。相反,他不仅没有封朱常洛为太子,反而在这期间连续三次将郑氏晋封为皇贵妃。

这种种行为,也加重了朝臣们的忧虑。他们担心,万历帝是想要等到王后去世后,再将郑氏册封为皇后,进而让她所生的儿子朱常洵继承大统。

果不其然,随后出现的种种迹象,都在证实朝臣们的猜测。万历二十年,当郑氏想要在东岳庙立碑祈福时,其碑文中竟出现了"皇三太子"的称呼,这显然是在暗示她想让自己的儿子朱常洵取代皇长子朱常洛。

此后,郑氏又先后三次在泰山三阳观立碑,其中两次也出现了"太子"的称呼。再加上日后,万历帝居住在乾清宫时,郑贵妃一直陪伴左右,而王后独自居住在虚弱的状态之中,这更加强化了朝臣们的猜疑。

虽然万历帝多次想要为自己的做法辩护,但群臣并不买账,认为皇后旧疾缠身,万历帝居心叵测。

最终在皇太后等人的反复劝说下,万历帝还是在万历二十八年为皇长子朱常洛行了冠婚大礼,将他正式册封为皇太子。

这场持续了15年之久的"国本之争",最终还是以万历帝与郑贵妃的失利而告终。即便他们一再施加阻挠,并将王恭妃软禁于景阳宫,不许见其子朱常洛,但朱常洛毕竟还是被立为了皇太子。

老来暮年,郑贵妃仍不认命

尽管最终未能让自己的儿子朱常洵取代皇长子,登上帝位,但对于郑贵妃来说,这并不意味着她就此认命了。

在朱常洛被册封为皇太子之后,郑贵妃仍旧不肯放弃,直接将他的生母王恭妃囚禁在景阳宫,不准她与儿子见面。

这样一来,朱常洛作为皇太子的地位反而更加岌岌可危,不得不谨小慎微地活着,等待着父亲万历帝的消逝,以及自己能顺利登基的那一天。

这期间,万历帝也一再宠爱自己的儿子朱常洵,甚至在他藩于河南时,还为他举行了极为隆重的婚礼。这种种举动,都在暗示万历帝也在考虑偏袒郑贵妃所生的儿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皇太后的干预,也终于使朱常洵在万历四十二年才得以前往洛阳就藩,此时已经29岁,远超藩王封藩的年龄。

这种种现象,都让人不得不相信,如果不是朱常洵的存在,郑贵妃恐怕早就能够把皇长子朱常洛远远地压制下去,让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了。

最后的胜利与奖赏

万历四十八年,万历帝病逝。按照万历帝生前的遗嘱,朱常洛即位为明光宗,并下诏将郑贵妃封为皇后。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内阁大臣再次上疏反对这一做法,指出这不符合丧期和礼法。终于,这一遗愿还是未能实现。

只是在此后不久,明光宗便因红丸案而病逝,朱由校即位为明熹宗。对于这位新帝而言,他自然是倾向于遵循正统,而非屈从于先代皇帝的遗愿。

因此,在登基后,他很快就下诏命郑贵妃迁居慈宁宫,将她从乾清宫中驱逐而去。

此后的十多年里,郑贵妃在仁寿宫中安度晚年,虽然未能如愿登上皇后之位,但终究还是得以善终,而非落得戚夫人般的凄惨下场。

究其原因,恐怕与她那位深受万历帝宠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难发现,即便在朱常洛即位为明光宗之后,乃至后来的明熹宗朝,他们都对这位福王忌惮三分,不敢轻易为难郑贵妃。

这并非偶然。如前所述,万历帝在位的30年中,往往对福王府的奏章极为重视,处理也特别及时。

可以说,福王朱常洵在万历朝晚期拥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很显然,无论是明光宗还是明熹宗,都不愿意得罪这位有实力的郑贵妃之子。

因此,即便郑贵妃在万历朝时做出了不利于朱常洛的诸多行为,但最终她仍能安享晚年,并最终被崇祯皇帝追谥为"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安葬在泉山,这也是因为她有一个足以为她撑腰的儿子。

相比之下,汉高祖时期的戚夫人与刘如意,就显得悲惨得多。戚夫人最终沦为人彘,而刘如意更是被吕雉害死,母子二人都难逃悲惨的命运。

但对于郑贵妃而言,尽管她在万历朝经历了许多纷争,最终还是得以善终,没有落得同样凄惨的下场。

这无疑与她所拥有的福王之子,在万历晚年乃至之后的明朝政坛上的影响力,是息息相关的。

结语

从一介佳丽跻身为明朝最受宠爱的贵妃,郑氏一生都在与皇长子朱常洛争夺太子之位。

尽管最终未能如愿,但她却没有落得同汉高祖时代戚夫人的凄惨下场,反而得以安享晚年,最终善终于泉山。这或许与她身后那位深受万历帝宠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有着密切关系。

郑贵妃的一生,折射出了明朝宫廷政治的复杂性与残酷性,但她最终的平和离世,却也赋予这位女性一个更加温和的结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茶山打造防控“三件套”,筑牢健... 近期,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虫媒传染病进入高发期,为筑牢人民群众的健康防线,茶山打造防控“三件套”,即...
【7月29日凤冈信息网二手信息... 点击下面菜单栏进入 凤冈好物好店 ...
江苏海仓申请无机轻质陶瓷微珠材... 金融界2025年7月2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海仓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无...
*ST松发:公司原陶瓷制造相关...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请问贵公司最主要的产品领域除了餐饮、酒店、家庭还有哪些领...
原创 中... 1963年5月1日下午2点钟,中南海西花厅的周总理办公室传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午后的宁静。 ...
伟大时代呼唤英雄,努力同创辉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时代特征鲜明地体现在对英雄的渴求与塑造上,而英雄辈出也正是国家和人民事业兴旺...
原创 韩... 张良足智多谋,为何吕后诛杀韩信时,他却不愿出手相救? 中国的封建君主制绵延了两千多年。纵观古代的帝王...
原创 闲... 前一篇文章我们提到赵孝成王执意接纳上党郡的原因以及他们准备用来应对秦国问责的手段——与秦国打持久战。...
原创 海... 江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在这几千年历史的潮流发展中孕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因此,江西也是个具有丰...
原创 韩... 文|飞鱼说史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当秦始皇的病故的消息被昭告天下的时候,六国遗贵再也无法淡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