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自公元960年赵匡胤篡周立宋始,至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二帝蒙尘终,共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纵观北宋皇位传袭,竟有两次是以兄终弟及的方式进行,一是宋太宗赵光义以兄终弟及继承了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二是宋徽宗赵佶以兄终弟及继承了宋哲宗赵煦的皇位。因此后世有了“北宋始于兄终弟及,亡于兄终弟及”的说法。
那么为什么在宋哲宗死后,在有众多继承人选(宋哲宗弟弟众多)的情况下会选择“书画艺术家”赵佶来继承皇位呢?我觉得这实属造化弄人,是向太后(宋神宗皇后)、知枢密院曾布、尚书左丞蔡卞(蔡京的弟弟)、中书门下侍郎许将等四人为己之私利而置祖宗江山不顾的结果。
据宋赵溍《养疴漫笔》记载,宋徽宗赵佶降生之前,其父宋神宗赵顼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正好后宫有有嫔妃怀有身孕,梦见南唐后主李煜前来拜访,这才生下了赵佶。说宋徽宗是李煜转世,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赵佶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如果没有当皇帝,他必定会成为青史留名的书画大家,也不会被后世骂为千古昏君。让我们来看宋徽宗赵佶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据元脱脱等《宋史》卷19记载,赵佶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元符三年(1100年),年仅25岁的宋哲宗病死,因为宋哲宗没有子嗣,所以向太后(宋神宗皇后)就和宰相章惇、知枢密院曾布、尚书左丞蔡卞、中书门下侍郎许将等众大臣商议由谁来继承大统。
皇太后(向氏)垂帘,哭谓宰臣曰:“国家不幸,哲宗皇帝无子,应早立新君。”这时候宰相章惇建议说:“按照周礼和律法,应该立哲宗的同母弟弟简王赵似(宋神宗第十三子)为皇帝。”这时候向太后就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反正这些皇子都不是我亲生的,如果再立哲宗的同母弟弟简王为帝,那么我这个太后还能显尊显贵吗?于是向太后决定立长,说道:“神宗皇帝的这几个儿子,申王赵佖(宋神宗第九子)年长,但是有眼疾,接下来就应该立端王赵佶(第十一子)为皇帝了吧。”
宰相章惇素知赵佶的品行,知道他是个轻佻浪荡之人,就大声说道:“以年长则当立申王为帝,以礼律则立同母弟简王为帝。”向太后又说:“都是神宗的儿子,难道还要分别彼此亲疏吗,应当立端王赵佶为皇帝。”这时候,知枢密院曾布有当宰相的野心,连忙说:“宰相章惇从来没有和我们商议过这件事,太后你说的对,当立端王赵佶为皇帝。”尚书左丞蔡卞、中书门下侍郎许将不为社稷照相,只想着拥立之功,先后说:“太后说的对。”最后向太后说:“神宗经常说,端王赵佶有福寿,且仁孝,不同诸王。”于是宰相章惇也无话可说,就召端王赵佶入内,即皇帝位,是为宋徽宗。
后来,章惇因这件事被贬谪在雷州而死,时年70岁。曾布被徽宗任命为右仆射,因与新任左仆射蔡京爆发矛盾,被一再贬谪,死于润州,终年72岁。宋徽宗赵佶当上皇帝的27年后,金兵南下,江山易主,北宋灭亡。后人评价说,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