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死后,51岁的李卫随之气绝身亡,乾隆点评:一介庸奴竟敢托名立庙!
创始人
2025-06-26 07:32:20
0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李卫是一个出场自带BGM的人,吊儿郎当的形象下却有着一颗为民请命的心。他出身乞丐,最后却成为清朝的官员、雍正的死忠,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作为雍正时期的宠臣,李卫曾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剑,但这仅仅只是电视剧中的李卫。

现实中的李卫并非乞丐出身,虽然深得雍正器重,却在乾隆时期遭遇冷遇和误解,最终以悲剧收场。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李卫的一生。

商贾出身的李卫

李卫与历史上的刘邦有着相似的早年境遇,出生于徐州丰县,此地邻近沛县。李卫并非贵族子弟,却也不是电视剧中的小乞丐,是一个商贾家庭的儿子。

明清时期商人的地位十分低下,早年间李卫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机会,再加上他并不擅长八股文,意味着他无法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

幸运的是李卫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家庭,父亲深知儿子的才华,为了让他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决定斥巨资买官,即

“捐资员外郎”

在那个时代,买官虽然并非正常现象,但也不是很罕见。朝廷为缓解财政危机,开放一些官职供有钱人购买,也为希望入仕的商贾子弟提供一个机会。

就这样,李卫的父亲出资买下一个五品员外郎的官职,为儿子铺好走上仕途的道路。官职虽是虚衔,对李卫来说却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跳板,能够有机会施展才华。

在这里也提一个题外话,当时买官的价格并不便宜,一个五品员外郎的官职就需要六千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数百万元。

这笔钱无论古今都不是是一笔小数目,由此观之李卫的家庭由多么富裕。

当时有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大多数人购买的官职只是一个虚衔,往往很难真正担任实权职位,这些富二代也认为能够挂个名号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也就不求上进、尸位素餐。

李卫却成为一个特例,五品员外郎相当于现在部委里的副司长,没有实权只有挂名,可李卫在这个职位上却表现出色,不久之后被晋升为兵部员外郎,再后来调到户部,晋升为郎中。

从这些晋升可以看出,李卫并非只是依靠家庭背景和金钱,确实有真才实学,才能够在仕途上节节高升,前期只是商人的身份使得他的发展受限。

雍正即位后,对于这样大胆直言、大刀阔斧的人才非常看重,认为这样的人有胆识、有魄力,不畏强权。因此迅速提拔李卫,任命他为直隶驿传道,随后又任命为云南盐驿道。

非深悉朕衷,毫不瞻顾,安肯毅然直陈。(雍正评价李卫)

政治腐败不惧怕权威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雍正年间清朝百废待兴、官场腐败不堪,刚好就给刚正不阿的李卫提供一个自我实现的舞台,这也很得雍正皇帝的心,毕竟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人推动朝廷的改革和发展。

李卫的官位从虚职到实职,但并没有因此而贪图私利,在云南任职期间敢于直言不讳,敢于批评腐败现象,整顿盐业打击腐败,赢得百姓的赞誉,雷厉风行的做派却赢得雍正帝的赏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尔虞我诈,李卫的行为必然会得罪很多朝中权贵。他的弹劾信言辞犀利,甚至还要抄送给被弹劾的官员,一时间在朝中树敌众多。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一点都不错,若是别的皇帝定然会惩罚李卫。

可雍正帝在位期间视李卫为左膀右臂,不仅不进行处罚,反而还提拔他负责多项重要的政务工作,包括反贪、水利改革等。

李卫在云南的治理得到很好的成果,之后得到朝廷更高的任命,被调到富庶的浙江担任巡抚。

上任不久李卫又兼任两浙盐政使,一年后又被授予浙江总督的职务管辖巡抚事务,拥有浙江的全部大权。

嘉许之怀,笔莫能罄......(雍正夸奖)

在浙江的任职期间,李卫严厉打击私盐增加官府的财政收入,为应对海洋威胁还修筑浙江海塘,加强地方对海盗的防御。

雍正六年江南一带盗贼猖獗,当地官员能力不足以应对,雍正帝下令让苏、松等七府五州的事务由李卫兼领,将吏听节制。

李卫统领整个江南多地的剿匪除贼事务,采取明察暗访、举报包庇嫌犯的方式,最终成功消灭利用前明遗民心态妖言惑众的张云如,巩固清朝在江南的统治。

这一事件被称为"江南案",是李卫在浙江任职期间的重要成就之一。

步军统领鄂尔奇曾破坏律法、私盐贩卖,这个案件涉及到清朝名臣鄂尔泰的弟弟、八旗子弟鄂尔奇,因其身份特殊一般人避之不及,但李卫却敢于和他硬碰硬。

李卫之所以敢于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占据道义和法律的制高点,另一方面是有一个在背后支持他的皇帝,再加上自身足够清廉正直不给别人抓住把柄。

不过,雍正在处理此事时还是选择轻拿轻放,没有对鄂尔奇进行处置,算是给朝中权贵留些面子维护朝廷的稳定。

毕竟底下的大臣还都得帮他做事,不能因为一件事情就让朝廷内部动荡不安。对于李卫这种兢兢业业的官员,雍正非常重视的,对他进行多次提拔。

雍正七年李卫被加封为兵部尚书,在清朝地方总督加上兵部尚书的官衔,意味着官居从一品地位显赫。

刚刚晋升的李卫原本计划进京面见皇帝,却意外得知母亲去世,只得回到任上守孝。雍正帝为抚慰李卫,特赐予他太子少傅的荣誉职位,以示安慰。

雍正十年李卫的守孝期结束,雍正帝对此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署理刑部尚书,并授予直隶总督的职位,命令提督以下官员均受其节制。

从一个地方官员,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成为天子脚下的重臣,足见雍正帝对他的信任和重用。李卫一到任便全身心投入工作,严查贪污腐败整顿吏治,使朝廷的行政效率大幅提升。

“卫受上眷最厚”(清史稿)

李卫以其雷厉风行的作风,迅速赢得雍正帝和百姓的尊敬和支持,这也是他仅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从一个五品员外郎虚职到一品大官的秘密武器。

这种飞速的晋升速度足以证明他的政绩和能力,也展示了当时雍正皇帝对他的高度信任,而雍正也是靠着李卫这类人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强人。

最后的结局

古人云“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并不是一句虚言,天下人才多的是,皇帝更看重对自己忠心的人。

雍正帝驾崩后乾隆帝登基,意味着新的政治格局的形成,权力的转移给李卫带来巨大转折。

雍正时期就发现李卫“市井、江湖”之气很重,虽然多次教训对方,但后者却总改不掉。

乾隆登基后,对李卫的这种行为展开猛烈打击,而且打心底里看不起出身低微、生活奢侈的他。

据史料记载乾隆刚继位时,仅仅是因为李卫与宦官闲聊几句,乾隆就以"勾结宦官"的罪名加以打压。

在乾隆的眼中,李卫是一个出身低微的庸奴,能够得到如此重要的职位呢?只不过是"借着皇家恩宠"而已,然而对方却如此骄纵,为彰显自己的权威频频打压。

尽管这种观点有些偏颇,但也不无道理,李卫或许是一个实干家,但政治眼光、政治情商的确不足,更何况还是在乾隆皇帝这样的人麾下工作。

李卫为官清廉,在江浙任官期间,治理江河办实事,赢得当地百姓的爱戴。为此,当地百姓为李卫和他的十三个妻妾立庙修建塑像。

乾隆后来在杭州西湖游览时,发现这座庙宇并下令将其摧毁,还表示:“李卫无非是借着皇家恩宠才如此骄纵,并非大忠臣。他竟敢托名立庙,真是可笑之至。”

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

总的来说,乾隆皇帝对李卫是各种看不惯,当后者最终意识到时局的变化,但却为时已晚,深感愤懑之情不久后便郁郁而终。

乾隆并不愿将错杀忠臣的罪名扣在自己头上,试图为自己披上明君的外衣,开始赞扬李卫生前的功绩,免除其责罚,并赐予他“敏达”的谥号。

李卫才猷干练,实心办事......今闻溘逝,深为悼念。

在历史长河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地位,或许并非完美无缺,但只要找到自己的地位就可成就一番事业。当然,成功之后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否则就会像李卫的晚年一样。

李卫的人生虽然发生在过去,但对于现在的我们依然有启迪意义,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李卫、鄂尔泰与雍正时期的云南盐务 - 中国知网 (cnki.net)

清代李卫研究 - 中国知网 (cnki.net)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天龙八部》鸠摩智台词因少林寺... 7月27日晚,不少网友转发《天龙八部》中鸠摩智的台词截图,纷纷调侃《天龙八部》还是太全面了,称金庸通...
原创 朱... 《汉纪》记载“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刘邦出身低微,本与皇帝之位无缘,但是在秦的暴政之下刘...
原创 朱... 24岁的苏坦妹绝对是当时乱世名姝,不仅人长的美貌绝伦,更是才华横溢,她经常参加兰溪会,吟诗作赋,高谈...
原创 朱... 我们都知道,在历史开国皇帝里,朱元璋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从一个乞丐,和尚,到最后建立大明王朝,其中的苦...
原创 朱... “名人效应”指的是家喻户晓的名人,出现时自然也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并且连带着与名人相关的东西也会获得...
原创 朱... 众所周知,朱元璋在开国皇帝之中,是比较心狠手辣的。跟着他一起打拼,创建明朝的功臣,几乎都没有好下场。...
原创 朱... 一、朱元璋的破局和做局 所谓:谁做得局,谁就越懂其中玄机。朱元璋从手捧乞讨碗,到坐拥大明江山,可谓是...
原创 朱... 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都有傲视群雄、安定天下的文才武略,尤其朱元璋作为唯一一名由南至北统一中国的...
原创 朱... 公元1353年,朱元璋走出皇觉寺,参见了红巾军。在濠州红巾军中,他得到了元帅郭子兴的重用,并且迎娶了...
原创 陈... 《明朝那些事儿中》,有一段话“这两个人都是当世之豪杰,如果他们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朝代,应该都能成就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