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妇好墓的出土玉器中,装饰用玉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类。从造型上看,这类玉器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几何形玉饰,另一种是肖生玉饰。
网络配图
几何形玉饰
几何形玉饰包括玉玦、玉笄、玉箍形器、玉镯形器、玉串饰等,造型上表现出强烈的传承性,有的玉器本身制作于史前时期,沿用至商代。
网络配图
玉玦是最早出现的具有特定用途甚至是特殊含义的装饰品。虽都是环而不周的造型,但展出的2件玉玦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网络配图
一件玉玦的肉部打磨比较圆浑,剖面近似六棱形,中孔系两面管钻而成(图18);另一件玉玦的肉部为梯形,棱角感更为强烈些,中孔系一面管钻而成。
图18玉玦
两件玉玦都用黄绿色闪石玉制作,与红山文化玉器的用材近似。妇好墓出土的18玉玦,或为素面抛光,或刻有龙纹;前者为耳饰玦,后者有一细孔,当为佩饰。
网络配图
商代遗址出土的玉玦有的为早期遗留,有的则为商代玉工制作。
网络配图
玉笄是固发之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石笄、骨笄、玉笄。自此直至明清,笄作为首饰一直长盛不衰。
网络配图
商代男女都使用玉笄来固定发髻。展出的4件玉笄形制相近,为一端略尖一端较粗的长锥状,但有素面和饰纹两种,所饰纹样自笄尾至笄首间隔排列于柱状笄身,靠近笄尾处为一圈阴刻线,其下为减地阳纹一周,再下为减地阳纹两周(图19)。
图19玉笄
此外,笄尾也存在平齐、弧形与榫状之别,榫状笄尾当与其它质地的笄帽相插嵌,构成更为美观的首饰。玉笄的用料精良,不仅颜色纯净,而且质地细腻、温润,它们淡白或淡绿的颜色飘逸着别样的风情。
网络配图
除了玉笄,本次展览还展出了1件玉笄首。其用淡黄色玉料制成,长8.5厘米,最大径1.5厘米。整体略呈圆锥体。器体近三分之二的部分以减地阳纹的技法表现一只呈站立之状的鹰的形象。鹰首表现抽象,鹰翅表现得较为详细,修长的翅羽收合,两翅交叠有秩。腹面以简约的风格琢磨出腿足和鹰爪(图20)。
图20玉笄首
器体的另外三分之一部分连续收束呈圆柱体和圆锥状,圆柱状部分有一单面钻成的圆孔。类似造型的玉器最早见于石家河文化,所以有学者认为妇好墓出土的玉笄首制作于新石器时代末期,沿用至商代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