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三年,明朝最强军队戚家军为何被残酷剿杀?
创始人
2024-11-07 10:09:33
0

原标题:万历二十三年,明朝最强军队戚家军为何被残酷剿杀?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还真发生过一次“蓟州兵变”,可怜的原戚家军将士,在被解除武器之后,至少数百人被屠杀。

要说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还要从戚继光说起。

戚家军,是由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建。

最初的戚家军,主要是由义乌、金华等地健壮的青年农民、矿工组成。他们经过戚继光的严格训练,军纪严明,善用火器,在东南沿海的抗倭战场上,可谓是百战百胜。

南方倭乱缓解之后,戚继光调任蓟辽,负责防御鞑靼等部落的骚扰。因为北方边军纪律涣散,戚继光就将南方戚家军的三千人调往蓟镇,作为标兵,训练北兵。

与北兵对应,戚家军主要来自浙江,又被称为南兵,也被称为浙兵。

戚继光坐镇蓟州,南兵作为嫡系,自然受到戚继光的优待。可是,在张居正去世之后,失去支持的戚继光也很快被免官罢职,不久后在家中郁郁而终。而一贯受到优待的南兵,与北兵之间的矛盾也开始凸显。

万历二十年(1592年),戚继光去世后的第四年,日本侵略朝鲜,明军援朝抗倭。

时任兵部左侍郎,兼辽东经略的宋应昌是浙江人,之前就与戚继光交好。他为了鼓舞士气,在出发前,向出援朝鲜的戚家军许诺,南兵出国作战不易,发放双饷。而在平壤之战时,主帅李如松为了鼓舞士气,又许诺“先登平壤者赏银万两”。原本出生于辽东的李如松觉得辽兵强壮,在重赏之下,必然先登。可是,让李如松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戚家军却个个奋勇争先,竟然第一个登上了城头。

李如松跟他爹李成梁有个相同的毛病,就是视诚信如粪土,转眼间,就把这事给忘了。其中一部分原因,应该是李如松对南兵不怎么亲近吧。

到了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第一次入朝抗倭胜利,宋应昌主张留兵朝鲜协防,而来自山东的兵部尚书石星却主张撤兵议和。于是乎,宋应昌被召回,之后归隐,再不过问兵事。

宋应昌走了,可是,他之前承诺给戚家军的双饷还没兑现。

戚家军朝鲜归来后,继续驻防蓟州。

时任蓟镇总兵陕西人王保,对宋应昌承诺的南兵双饷置之不理,甚至都开始拖欠戚家军正常的军饷。

《明史》记载,“蓟三协南营兵,戚继光所募也,调攻朝鲜,撤还,道石门,鼓噪,挟增月饷。”

戚家军将士胜利归来,原本承诺的“万两先登银”没有拿到也就算了,连军饷都开始拖欠。甚至,兵部还建议裁撤蓟州等地的南兵。奖赏不发,工资也不发,甚至还要被裁员,南兵听闻,自然心中不忿,这才有了“挟增月饷”之举。

按照正常的处理方法,实施安抚,先给一部分军饷,平息事端就好了。但是,王保却“令各纳军器”,收缴了所有南兵的武器。然后,“令赴演武场,击之,杀数百人”,随后上书诬陷戚家军叛乱谋反。

如果南兵手中有武器,想这么容易就屠杀数百人,恐怕难呀,这就是一场赤裸裸的诱杀。曾经奋勇杀敌的南兵将士,没有死在抗倭的战场上,竟然死在了自己人手中,不能不让人一声叹息。

《朝鲜宣祖实录》中说“以离家日久,钱粮不给,含忿谋作乱。事觉,杀三千三百余口。”戚家军被杀3300余人。

《两朝平攘录》则记载,“千三百名保尽诱杀之”。这一数字,按照后来吴惟中率戚家军第二次入朝前增补新兵的数量1785人推算,比较可信。

一些参与“讨薪”,未被处死的戚家军将士,则被押送回南方。

巡关御史马文卿,兵部尚书石星站在了王保一方,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再查。而给事中戴士衡,御史汪以实,兵科都给事中吴文梓等人则认为戚家军冤枉,应该彻查王保。

最后,万历选择了支持兵部尚书石星等人,这件事随即被搁置,而参加“讨薪”的戚家军将士则成了“大逆”。“南兵鼓噪罪首叛胡怀德及伪军师李无逸等凌迟、斩首有差”,而蓟镇南兵也随即减员一半。戚家军讨薪只是表象。

表面上看,这次蓟州兵变,是因为戚家军的“讨薪”引发的。实际上,却隐藏着更深刻的原因。

比如,宋应昌如果在,即使无法完全兑现承诺,也会先兑现部分。但是,宋应昌被排挤走了。

南兵驻防蓟辽,与北兵长期存在矛盾。

当戚继光、宋应昌等还在时,南兵的待遇还可以保障,但是,当权势人物去职之后,南兵就受到了排挤。甚至是吴惟中、沈茂等南兵将领,也被排挤。而南兵的功劳,也悉数归了北兵。

戚家军的军饷的确有点高。

戚家军都是招募来的,按照当时的制度,募兵每年军饷18两银子,双饷就是36两。另外还有粮银、行粮盐菜银、服装银、犒赏银等3.6两,双倍就是7.2两。两项相加,一名南兵的年饷达43.2两白银之多。数千南兵,这笔银两的确不是个小数目。

不过,这些南兵本来就是冲着军饷和厚赏来的,承诺了就要兑现么。万历皇帝也是能省则省,得过且过。

虽然张居正改革之后,大明国库日渐充沛,甚至万历的私库也很充盈。但是,经过万历期间的几次征战之后,钱粮消耗巨大,万历也心疼自己辛辛苦苦征集来的钱粮。一下子能省下数十万两白银,万历自然乐享其成。

明朝积弊日益加深的结果。

类似的南北之争,早在朱元璋时期,就曾发生过。因为科举取士时,录取的南方士子较多,造成北方士子的不满,最终导致南北榜案发生。最后,朱元璋规定了南北录取的名额,才算是平息了事端。但是,南北之间的矛盾却被这些被录取的士子带入了明朝廷。

蓟辽北兵不但坑过浙兵戚家军,还坑过川兵,这种矛盾时刻存在,也导致了明军战斗力的急剧下降。

明朝中后期,由军户制改为募兵制,虽然让士兵的战斗力得到了一定提升,却大大增加了朝廷的财政负担。而且,兵饷来源,从来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

再加上明军的统帅、将领,吃空饷成风,拖欠饷银也成了司空见怪之事。因为欠饷发生兵变之事,后来也发生过多次。这也让明军的战斗力,进一步受到影响。

积弊不除,明军不强,这也是明朝最后覆灭的一大主因。

在万历二十三年的蓟州兵变之后,驻守蓟镇的戚家军缺员严重,由吴惟中重建,二次入朝抗倭取胜。此后,戚家军先后参与了萨尔浒之战与浑河之战。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参战的浙兵管备御周翼明战死,所带戚家军全军覆没。浑河之战,最后一支驻扎北方的戚家军将士3000人,死战努尔哈赤数万八旗兵,再次全部血洒疆场。

自此之后,史上再无戚家军,而大明朝也在李自成和清军的围攻之下,很快走向了灭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属... 属下将未婚妻送给上司,生下一子后,上司写信给妻子:回来一下吧 在以前,女子就是一个悲哀的群体。从小就...
原创 陈... 古代四大美女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了,在古代史上,四大美女知名度是非常高的。在这四人中,最为有名的肯定是杨...
原创 赵... 三国时期有一位充满着神奇的人物,他就是赵云,一直都让我们关注着,身上一直都有很多着好的与坏的争议,有...
原创 1... 前言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许世友将军以其铁血军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了一个传奇。他严于律己,更严于待...
原创 如... 如果有幸生在清朝皇室,看看你是“亲王”还是“贝勒”马上揭秘 大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也...
原创 南... 南北分治:祸已临头才自悔,忠言不用亦徒嗟 陈朝中庶子虞荔之弟虞寄,流寓闽中,虞荔请诸陈主,召其弟入...
原创 北... #大有学问# 上世纪70年代,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的考古人员对大同市北部的梁山进...
原创 许... 这不是我四年前的勤务兵? 1933年4月,红25师政委被调派到军部任职,师长许世友暂时接替政委这一职...
原创 为... 伟人为什么能够受广大百姓的拥护和爱戴,那是因为伟人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一条群众道路。从一开始进行考察的时...
原创 “...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存在很多的刑罚,比如说杖刑、砍头还有流放,在提起流放这一种刑罚的时候,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