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难得的好剧,很多的朋友都爱看,我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尤其钟爱。所以笔者就想通过自己的文字,给大家分享一下笔者对这部剧的理解,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和笔者一起交流,笔者会坚持更新下去的。
今天给大家分享《大明王朝1566》:杭州知府马宁远替罪而死的背后,揭开了明朝官场的潜规则。
在改稻为桑的国策推行以后,马宁远成为了这项政策推行的第一位牺牲者。他是怎么把自己送上死路的,笔者先来给大家讲讲。
最初改稻为桑在推行的时候,马宁远下了很大的力气。为了能够推行下去,他不惜借兵强制践踏农民的稻田,甚至抵住戚继光的压力,坚决逮捕带头反抗的农民。可是即使这么做了,改稻为桑还是推行不下去。
这么一来,上面就着急了。小阁老严世藩直接密信郑泌昌、何茂才,让他们炸开大堤,直接淹了老百姓的农田,然后再改种桑苗。
杭州知府马宁远就这么成为了他们手中的棋子。起初他是不愿意做这件事情的,但是在他们的游说之下,把改稻为桑说成了是为胡宗宪分忧,而马宁远又一心一意的跟着胡宗宪干事,所以就答应了下来。
事情干完以后,田是淹了,但是事情也败露了。身为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的胡宗宪,很快就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委。但是他知道,却不能让上面知道。马宁远就以兴修河堤不利为由,把罪名揽到了自己身上。
胡宗宪出于大局的考虑,也只能这么做。毕竟这件事情的幕后主使是小阁老,而小阁老是严阁老的儿子,而自己又是严阁老的手下干将。并且这马宁远,是自己一手提拔下来的。
所以担负了这项罪名的马宁远,性命自然是保不住了。胡宗宪忍痛,下令诛杀了马宁远。
马宁远是死了,但是他的死,却向我们揭示了明朝官场的这几条潜规则:
第一,官员升迁,是可以靠上司提拔的。马宁远在向胡宗宪坦白的时候,曾亲口向胡宗宪坦露心迹,表明自己永远忠心追随他,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他。而且据他所说,自己能够做到杭州知府这个位置,完全是依赖胡宗宪的提拔。
他自己本来只是一个举人,却因为修海塘得到了胡宗宪的认可,一路做到了杭州知府的位置。本来按照他的举人身份,最多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县丞,却因为胡宗宪的赏识,仕途一路飞升。也正因如此,他才这么死心塌地的跟着胡宗宪。
所以说,在明朝官场上,选对了一个领导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上司犯错,是要有人背锅的。从追究责任来说,毁堤淹田的幕后主使是严世藩,他才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但是最后背锅的却是实心干事的马宁远,他反倒平安无事。
原因为何?他身为内阁首辅之子,又被人称作小阁老,是明朝当之无愧的高管重臣。出了事情,自然要有他这一派系的小喽啰承担罪名。不然事情捅出来,这牵扯到的人就多了,其中就包括胡宗宪。这是让很多人都无法接受的。
马宁远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主动承担了罪名。当然即使他不主动承担,也会有人想方设法把锅甩到他的身上。
第三,有些事情,明白也要装作糊涂。关于毁堤淹田的前前后后,胡宗宪其实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却要装作糊涂的样子。而说到底,这糊涂还是装给嘉靖皇帝看的。他又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呢?
原因就在于他是严嵩提拔的人,在别人眼中,他就是所谓的“严党”。如果把这件事情的原委告诉皇帝,那么严世藩会被追查,而严嵩肯定也会受到影响。自己作为严嵩一手提拔下来的封疆大吏,自然也是难逃其疚。所以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不得不考虑一下严嵩的情面,以及他本人的仕途。
虽然说嘉靖皇帝通过杨金水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并没有对严世藩怎么样。但是胡宗宪却不敢赌,他是不敢说出事情的真相的。因此就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关于马宁远这个人,其实非常的矛盾。笔者决定下期文章就来谈谈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啦。看完记得点赞哦,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