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墩一号墓椁室惊现墨书文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
4月16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重要进展工作会议在淮南召开,公布阶段性重磅考古成果。会议结束之后,记者走进武王墩墓考古现场,近距离感受楚国文字的魅力。
武王墩一号墓坑底部呈方形,边长约22米,中心用巨大枋木构筑椁室。椁室平面整体呈“亚字形”,中心为棺室,四周各有一个边室,边室内部又以枋木构筑墙体一分为二,整个椁室被分隔为九室,为目前所见楚系墓葬分室最多的。
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武王墩一号墓椁室发掘保护工作方案》,自2024年3月7日开始,拆解提取椁盖板,至3月27日,四层椁盖板已全部安全提取完成,共计443根,总重约153吨。
在棺椁盖板表面,发现了大量墨书文字。每块板上的文字内容不一、数量不等,大部分字迹通过红外设备可以清晰辨识。考古工作者已发现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
记者从棺椁上提取文字的图片里看到,这些精美的楚文字笔划细而首尾如一,排列整齐美观,笔势圆转流畅,风格自由奔放,展现了楚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地域特色。
“南杍(梓)枘割(盖)十”“东大赴府割(盖)十四”“北乐府割(盖)十四”“南集府割(盖)十三”……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释读出部分文字的内容。
“椁室盖板上的墨书文字,标示每根椁盖板的位置、次序和各个椁室的功能。”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介绍,从已知情况来看,椁室东是青铜礼器、南是生活用器、西是漆木俑、北以乐器为主,与椁盖板墨书文字标示的椁室功能基本符合。
宫希成告诉记者,结合文字内容和考古情境判断,其内容记录有中椁盖板放置方位和排序、椁室功能分区等内容,对研究楚国墓葬营建过程、职官制度、名物称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 柏 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