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亮剑:丢失一个营的装备罪过不小,楚云飞为何却这么大方?
创始人
2025-06-22 10:02:20
0

“云龙兄啊,这都2021年了,你看我那一个营的装备你什么时候能还我?”这在最近的网络之中是一个被网友玩坏了的梗,现在很多网友看到社会上很多老赖欠钱不还的时候,都忍不住用这句话来调侃,亮剑原著之中关于这一点赵刚深有感触的体会到,楚云飞遇到李云龙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其实在真实的抗日战场上,楚云飞这个丢失一个营的装备的罪过可不小,在当时有一个团长发生了类似事件,而且和楚云飞不同的是,这个团长还是一个中央军,可是在军法面前毫无任何情面可言,最终这个团长被送上军事法庭。

既然丢失装备罪过这么大,楚云飞为何不去要回来?

楚云飞的性格是民族大于个人小利

首先,我们就从楚云飞的性格说起,都梁的小说很棒,因为他塑造了一个完美的“中国军人”。民国时期的国军高层很多都是争权夺利的“马屁精”,为了往上爬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对上无限谄媚,对下又打骂士兵,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抗日战争前期,国军面对日军是一触即溃。

可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的国军内部也有少部分的优秀军人,他们可以为了家国利益放弃一切,比如抗战牺牲的第一位将军郝梦龄,当年内战时期他多次请辞,可是当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毅然决然的走上战场。

同样的,在那个时期他对内治军治家也非常严谨,那个时候的很多高官都忙着给自己置办财产,可是他却不允许自己的妻子收受一点贿赂,同时治军时期又严令手下将士吃喝嫖赌。

而楚云飞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特例,在国破家亡之际,他可以摒弃一切成见,当方立功还在担心上司的责罚时候,楚云飞居然破天荒的说出了这些话:“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批装备给李云龙或许更有用。”

对于八路军,他又和别人持不一样的看法:“对于八路军,你要主动去接近他们,不要避而远之。”

这些话语就说明了楚云飞身上的品质,在楚云飞的心中,始终是国家利益大于一切,也因此后来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就如同他所言:“这批装备就送给李云龙吧,就当还他一个人情,或许这批装备在李云龙手里更有用处。”

还李云龙人情

其二,那就是楚云飞还真欠了李云龙不少人情。远的不说,李家镇兵变,楚云飞孤身返现,李云龙为了救楚云飞也搭进去了不少。

当时钱伯钧所部有两千多人,虽然李云龙嘴上说“358团在我眼里,不过是小菜一碟”,可是我们从他的兵力部署来看,李云龙在战术上还是很重视的,突袭李家镇他动用了骑兵连和一营、二营,这其中浪费的枪支弹药不说,李云龙自己可能也会被上级批评:“未经请示,擅自调动部队。”

而除了李家镇兵变之外,李云龙还陪着楚云飞一起孤身犯险进入县城之中刺杀宪兵队长平田一郎瓦解了日伪军对晋绥军358团的围剿。

从这次事情上来说,楚云飞又欠了李云龙一个人情,而这两次事件都挽救了楚云飞。楚云飞自己也说了:“他是一个要面子的人,不可能让别人替我清理门户。”

可事实上,这辆车都是靠着李云龙从旁协助,358团和楚云飞自己最终才能够转危为安,对于楚云飞这类人来说,他和李云龙很像,虽然同属不同阵营,但是是快意恩仇的典范。

因此为了报答李云龙两次舍身犯险,一点装备在他眼里真的不算什么,毕竟真让敌人的阴谋得逞,他自己根本没好果子吃。

丢失的装备在楚云飞可接受损耗范围之内

第三那就是李云龙搬走的装备在楚云飞的承受范围之内。在剧中我们知道,晋绥军358团的一营拥有2000人,也就是说光枪支起码也有2000多,除去炮兵等重武器部队,358团一营起码有1000多条枪。

可是后来楚云飞遇见李云龙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我那几百条枪。”注意!他没说几千条枪,而是几百条枪。

而这就说明了李云龙当时平叛的时候面对的可能不是钱伯钧的大部队,其很可能只是钱伯钧的直属部队或者是其中一个连队,否则钱伯钧的部队不可能会这么不禁打,面对李云龙的骑兵三两下就被收拾了。

而这么一推断或许能够得出,李云龙当时搬走的武器可能不到一个加强营,而这几百条枪的损耗就在楚云飞的可接受范围之内了。

在当时国军内部,其实多报损耗是常有的事,其目的就是想让上司多拨发一些粮饷辎重,而一场战斗损失一个营或者一个连的武器装备在当时并不稀奇,而后来方立功对楚云飞说得话也完美验证了这一点:“我多报些损耗吧。”这说明他经常干这种事

李云龙的举动确实有趁火打劫之嫌疑,可是这损耗至少在楚云飞的可接受范围之内。假设楚云飞真的丢了一个加强营的装备,那么他不会不急,因为这损耗范围也是有度的,楚云飞358团5000人,一下子丢了2000人的武器装备,这巨大的亏空怎么补呢?

当然了,到后期李云龙和楚云飞彻底闹翻之后,楚云飞也拿着这事做文章,可是这时候李云龙和楚云飞已经决裂了,你觉得以老李“不肯吃亏”的性格肯还给人家吗?最终的结果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特... 特朗普的一句话“很快要去中国”,迅速引发了中美俄三国是否能够在同一张桌子上“喝茶”的话题。尽管这句话...
原创 他...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封建社会时期,太监团体和朝堂之中,都常常出现权势显赫足以操纵整个国家的人...
原创 古... 在人们印象中,明清时期采取闭关自守政策,商业发展应该会受到很多限制。但相比于经济发达、重视海外贸易的...
原创 康... 一六八四年九月,康熙皇帝从紫禁城启程,开始了他六次南巡之旅。经过两个月的跋涉,十一月,皇帝终于抵达了...
原创 明... 引言 明朝的特征之一,是太监宦官们获得的巨大势力。他们的权力在某些时期,甚至是至高无上的。这是一种专...
原创 李...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
原创 秦... 引言: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途径秦始皇陵》 五千年...
原创 四... 提到谍战片,便能联想到一个十分具有神秘性的组织,相信大家也猜到了,那便是特务。他们经过专业的特殊训练...
原创 历... 庞统,字士元,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 说到历史人物,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我们脑海中出现。说到足...
原创 德... 关于二战时期,有些人认为要不是希特勒头脑发热进攻苏联,德国的历史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这还真不是德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