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三国时期,天下动荡,群雄纷起。世人皆称“江东小霸王”的孙策年仅十七岁的时候就带着自己父亲留下的所剩无几的兵马,战曹操,联蜀汉,入曲阿,立江东,迎娶二乔,笑捻江南,在那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孙策靠着自己的能力一统江东,实乃真英雄!
可是上天无情,孙策在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时候就遇刺身亡。当时关于孙策的后继者的问题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最后在权衡利弊之下最终孙策在临死之前坚持让位给自己的亲弟弟孙权。孙权称帝之后也没有辜负自己兄长的遗志,振兴大业。
可是谈起孙策留下的几个后人却感到十分凄惨,生于帝王之家却年幼丧父,命运也是跌宕起伏。那么孙策的弟弟孙权在其称帝之后是如何对待孙策的后人呢?
一代枭雄,英年早逝
孙策生于175年,作为佐军司马孙坚的长子,孙策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已经是有名的少年英雄。在孙策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广结名士,成为了当时的惊才绝艳的少年郎,名扬天下。
当时周瑜因为仰慕孙策之名甚至亲自前来拜访,两人因为志同道合又同是少年有志,同时两人也是一见如故,最后称兄道弟。
在189年,孙策奉命讨伐董卓。当时孙策在周瑜的建议之下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兄弟前往舒县居住,也就是在舒县孙策又一次扩充了自己的势力。
后来在两年之后,孙坚因为攻打刘表被黄祖杀害。当时孙坚去世的时候孙策年仅十七岁,丧父的他只能够挑起家中的重担,照顾自己的兄弟寡母。
孙策孤立无援只能够带着自己的弟弟孙权一起投奔袁术,当时的孙策在袁术座下的时候有勇有谋,骁勇善战,袁术甚至是放出豪言说:“若得此子,此生无憾!”后来,孙策又在袁术座下的时候立下了自己的威信,军中的众人对于孙策也更加敬畏。
可是孙策深知袁术此人并非仁主,于是就弃暗投明选择自立门户。后来在公元200年的时候就已经一统江东了。可是在建安五年的时候,曹操和原属在官渡对垒相持,孙策想要在暗中袭击许都,于是便开始秘密筹措军队然后暗中操作准备进犯。
在建安五年四月四日的时候,孙策一行人在丹徒山打猎,当时孙策在打猎途中与众人分散,却在这个时候碰上了三个刺客。
这三个刺客都是曾经被孙策斩杀的许贡的门客,为主报仇所以才刺杀孙策。孙策虽然是骁勇善战,可是终究双拳难敌四手,于是中箭遇刺。最后,孙策就在中箭不久之后便身亡,年仅二十六岁。
权衡利弊,传位孙权
孙策遇刺之后自知不久于世,便在弥留之际将自己身边信得过的人都叫到身边来,共同商议若是自己身死之后的江东新主。当时孙策其实也是有自己亲生儿子的,可是他的儿子孙绍才两岁,根本是一个不懂世事的稚子。
孙策就算是立自己的儿子为主,可是他的儿子才仅仅是一个两岁的孩子,在那个时代能不能平安长大还是一个问题。所以若是由自己的儿子掌管了江东,日后自己一手打下的基业大概率是会功亏一篑。
这样一来能够继承自己的位置的便只剩自己的两个弟弟了。当时孙策的大弟就是孙权,孙权虽然才十九岁可是为人也是骁勇善战更是智勇双全,并且孙权虽然年纪尚轻,可是为人处世却十分老练沉稳。
不仅如此,孙权还曾经跟随着自己的哥哥孙策一起南征北战,在军中的威信也是很高。
而孙策的二弟孙翊,孙翊比孙权年少。当时十七岁的孙翊虽然是年轻有为,可是孙翊却是没有摆脱少年人身上的急躁和不沉稳。所以孙翊虽然是像自己的大哥孙策一般英勇无比,可是孙翊此人却没有像孙策一般的心计和城府。
最终经过了众位大臣的一致商议之后,为了保证江东未来的发展以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最后选择了孙权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提防重重,度量甚小
孙权继承了自己哥哥孙策的地位之后,继续开展自己的基业最后开创了和曹操的魏国以及刘备的蜀国并立的吴国,史称“三国鼎立”。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后又迁都南京,开创了自己的孙氏帝国。
孙权称帝之后并没有追封他的哥哥孙策为帝,反而只是追封了孙策一个王爷的名号。当时按照礼仪规定应该是追封孙策为帝,可是孙权却为了一己私欲而降低了孙策的地位。
当时的孙权之所以不追封孙策为帝只要是为了不让孙策的遗孤卷入皇位之争,毕竟若是封了孙策为帝的话,孙策的遗孤孙绍也就有了皇子的身份这样一来也就有了继承大典的身份。所以孙权为了防止这样的局面于是便只立了孙策为长沙王。
后来孙权又率先一步册封孙策的儿子孙绍吴侯,这样一来孙绍竟然连继承自己父亲的王爷的身份的权力都没有了最终只落得了一个侯爵。
这样的安排实则就是孙权为了提防孙绍同时也是为了告诉天下人自己才是吴国的开国皇帝,而自己的哥哥只是一个吴侯而已,自己这样所作所为实在是仁至义尽。
其实孙权此人十分的狭隘,度量极小。从他对自己亲哥哥的遗孤们的做法就可以看出来他为人处世私心甚重,甚至是可以称得上是面对自己哥哥的恩情毫无感恩之情,直接是窃取了自己哥哥的成果,毫无君子气量。
小结:
想当初孙策也是一代枭雄,可是他却生不逢时在群雄争霸的受遇刺身亡年仅二十六岁,也是英年早逝。当初孙策为了江东的发展就将自己的地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可谓是大公无私,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有继承到自己的地位。
可是孙策却在身死之后孙权独揽大权,称帝之后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甚至是没有善待孙策的后代只是给了一个毫无实权的侯爵,实在是令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