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春夏秋冬,统统被陆游写进了诗里
创始人
2024-11-06 06:11:32
0

原标题:它的春夏秋冬,统统被陆游写进了诗里

公元1172年冬,陆游自南郑(今陕西汉中)调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因此前往成都。南郑是抗金前线,成都却是当时除首都临安外最繁华的城市,因此对于陆游而言,这一行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

途径剑阁剑门关时,陆游写下著名的“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虽然不乏自嘲之意,但到成都之后,陆游却时时作诗、处处吟句,无时或止。

尤其是位于如今东华门遗址上的摩诃池,陆游将它的季节变迁统统写进了诗里。

陆游像,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公元1172年冬,陆游自南郑(今陕西汉中)调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因此前往成都。南郑是抗金前线,成都却是当时除首都临安外最繁华的城市,因此对于陆游而言,这一行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

途径剑阁剑门关时,陆游写下著名的“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虽然不乏自嘲之意,但到成都之后,陆游却时时作诗、处处吟句,无时或止。

尤其是位于如今东华门遗址上的摩诃池,陆游将它的季节变迁统统写进了诗里。

01

陆游是冬天到的成都,安顿下来适应一阵,春天也就到了。宋代民间习俗,以农历二月初二为挑菜节。陆游就在暮春时节,以一首词《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描述他眼中的成都名胜:

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挑菜初闲,禁烟将近,一城丝管。看金鞍争道,香车飞盖,争先占、新亭馆。

惆怅年华暗换。点销魂、雨收云散。镜奁掩月,钗梁拆凤,秦筝斜雁。身在天涯,乱山孤垒,危楼飞观。叹春来只有,杨花和恨,向东风满。

虽然与五代时相比,摩诃池早已不是皇家宫廷池苑,但每当春光灿烂之时,摩诃池边仍然是游人如织、春意融融。此时成都虽然早已得名“蓉城”,但芙蓉要秋日才开,春日无疑是海棠和桃花的天下。比如成都小东门外的园林,就有一株著名的千叶朱砂海棠,绮丽绝代、观者如市的一幕令陆游印象深刻,后来因此有“至今犹忆小东门”的句子。

已经过了二月初二,但禁烟火的寒食节还没有来。杜甫昔日有“锦城丝管日纷纷”的佳句,四百年后的陆游来成都,耳中依然是满城丝竹管弦的乐声。路上车马争道,都抢着去预定下新的亭馆,以备春游时歇宿。

摩诃池边的建筑基址遗迹

眼前大好春光,陆游的感伤却暗自涌动。“惆怅年华暗换”来自近百年前苏轼的“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洞仙歌》)”——正是追忆摩诃池的名篇。天涯倦客陆游,在春正当时,已看到了春逝时的惆怅。

02

其实在南宋时,摩诃池的水面已经缩小不少,也不是成都人夏夜纳凉的第一选择。当时江渎庙前的江渎池、城北郊外的万岁池,都是比摩诃池更令时人青睐的避暑、游览和宴饮之地。陆游曾赋诗记载夏夜水边避暑之乐,“雨过荒池藻荇香,月明如水浸胡床。《《江渎庙纳凉》》”

《剑南诗藁》,清乾隆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但常人纵使不去摩诃池,陆游却是时时流连的。某一年的夏季,他以一首七律《夏日过摩诃池》,记下了当时的心情:

乌帽翩翩白紵轻,摩诃池上试闲行。

淙潺野水鸣空苑,寂历斜阳下废城。

纵辔迎凉看马影,袖鞭寻句听蝉声。

白头散吏元无事,却为兴亡一怆情。

一思起兴亡,对于陆游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成都之兴,起于李冰治水。西汉扬雄的《蜀王本纪》记载,“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在市桥下,二在渊中,以厌水精;因曰石犀里也。”

但要见一只石犀也难。陆游来成都后,虽然在城南35里外的李冰庙前东阶之下见到过一只,但这只石犀早已因为年代久远而风化严重,是以陆游只能在笔记里注明“粗似一犀”。

此时的陆游头戴乌帽、身着白苧轻衣,在摩诃池边信步闲走。五代时摩诃池上的宣化苑早已成断壁颓垣,夕阳下蝉声鸣噪。自诩白头散吏、无所事事的陆游一边寻觅诗句的灵感,一边感叹历史的变迁:当年后蜀孟昶和花蕊夫人在摩诃池上纳凉是何等的盛事?如今眼前只有野水斜阳。兴也勃焉,亡也忽焉。

陆游不知道的是,他附近不远处的地下,还有一只完好无损的石犀。未有摩诃池之前,早已有蜀郡郡守府,这只石犀就一直埋藏在郡守府地下,直到20世纪被发现、21世纪出土。陆游在摩诃池上赋诗之时,它也在静听。

陈列于成都博物馆中的石犀

03

陆游在成都呆了一年左右,1173年改任蜀州(今成都崇州市)通判,同年五月又改任嘉州(今四川乐山)通判,去了乐山大佛脚下怀古。1174年,陆游调回成都,仍任蜀州通判。

西楼是当时成都转运司府邸中的楼阁,五代时期曾是前后蜀权臣的故宅。虽然已经过了两百年,但西楼此时仍是达官贵人的游冶之所。回到成都的陆游,某日在西楼宴饮后,有感而题诗《宴西楼》: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上月方中。

此时秋风乍起,陆游自叹已成蜀中久客。1165年他因倡言抗金而被朝中主和派排斥,直到1170年才被重新征召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也因此而跋涉万里、举家入蜀。1172年刚调去南郑前线,年底又来成都。如今在蜀地驻留已有四五年,说是“久客”也未尝不可。

罨画池,陆游当年在四川时曾停留之处(王效 摄)

这几年若是大有作为,那也罢了。偏偏陆游又时有蹉跎岁月之叹。纵使眼前如今是烛光映照下玉颊红艳的盛装仕女,置身于香衣艳影之间的他,却总是难以派遣精神的苦闷。所幸归途中凉风习习,而摩诃池上一轮明月当空,也有涤清渣滓、扫荡尘埃之益。

当时西楼上参与宴饮的尽是达官贵人,种种繁华和笙箫歌舞难以具陈,却只有陆游壮志难酬的苦闷流传至今。

04

1175年,陆游的好友范成大调至成都任四川制置史,陆游也受举荐为锦城参议,入其幕下谋事。但1176年春,陆游又因主战而被谏官举报,罪名是“燕饮颓放”。范成大顶不住上层压力,六月无奈将陆游免职,但陆游仍能以主管台州桐柏观的名义领到薪水,继续留在成都,“戏语佳人频一笑,锦城已是六年留。(江楼醉中作))”

宋代摩诃池边的拼花石子路可能就曾留下当年陆游的足迹

数年间春去春回,摩诃池没有多少改变,陆游的心境却跟第一次在摩诃池边赏春时不同了。一首《摩诃池》,算是他离蜀之前送给这一方池水的感言:

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

春水生新涨,烟芜没旧痕。

年光走车毂,人事转萍根。

犹有宫梁燕,衔泥入水门。

虽然当初入剑门,陆游已经写过“远游无处不销魂”,但摩诃池毕竟不同:每经过一次就有一次的感慨。从1170年算起,几年来年月如车毂一般无时暂停,人事也时时变迁如浮萍。陆游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离开成都,但燕子还是会日复一日地衔泥为巢,一如春水退了又涨。

1178年,陆游奉调离蜀,从成都上船返乡任职。还在江上行船,他就已经开始怀念四川。回乡仅仅一年,他写下《怀成都十韵》,“锦城一觉繁华梦”。吃饭时四川美食更时常在心,“东来坐阅七寒暑,未尝举箸忘吾蜀。《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

陆游行草书《怀成都十韵诗》,今藏故宫博物院

至于陆游笔下的摩诃池,一直到民国初年,最后一片湖面才彻底消失。2013年,东华门考古遗址的发掘中,隋、唐、宋不同时代摩诃池的遗迹均有出土。今人行于其上,闭目即可遥想当年陆游诗中由春至秋的景致,而一睁眼,世上又已千年。

来源:微信公众号“红星新文化”

作者:东华门

编辑:星城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文墨双桨:旭宇自作诗书法《人生... 旭宇书《文墨双桨》 释文: 人生归来鬓未霜,诗书不应愧斯堂。 西风古道披肝胆,孤篷落木过大江。 曾...
原创 秦... 在叙事的开头,我们要先明白隋唐时期的“门阀”的含义 门阀: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士...
原创 故... 大清朝此时流传最多的闲言碎语居然不是内忧外患,而是珍妃和光绪帝之间的恩怨情仇、痴男怨女的爱恋。本来慈...
央美美术馆首次展示国际艺术收藏... 妇女头像(油画)古斯塔夫·库尔贝 作 从19世纪的欧洲油画到当代艺术,跨越3个世纪;自美洲至大洋洲,...
原创 为... 从政治层面来说,明朝的集权制,在封建时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朱元璋废掉宰相,而创建的内阁制,虽然的...
原创 别... 三国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人所熟悉的璀璨之星。当中无数英雄人物和事迹,至今仍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生...
原创 楚... 还记得《芈月传》中的黄歇吗?我们可能都知道他与芈月的爱而不得,但是,我们不知道他与芈月分开之后发生的...
原创 历...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有句古话...
原创 毛... 一提起毛主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的形象;但是我今天介绍的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是以的学者的形...
原创 晚... 1896年8月28日,晚清重臣李鸿章抵达纽约,开始了为期十天的访问,李鸿章一行受到了史无前例的隆重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