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仁者无敌”,那么在战国推行仁政,是否也会无敌于天下?
创始人
2024-11-05 18:51:40
0

原标题:都说“仁者无敌”,那么在战国推行仁政,是否也会无敌于天下?

孟子曾言:“仁者无敌”,这一理念在和平时期或许有其合理性,但在战国乱世的大背景下,是否能够通过推行“仁政”最终实现六国的统一呢?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正如《大秦帝国》中秦王嬴驷所说:“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在乱世之中,实力至上,而“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的仁政在这个时候显得无济于事。

孟子的“仁政”是从孔子的“仁学”思想中发展而来,强调“以民为本,民贵君轻”,也就是说,国君应当关心百姓,避免过度征用民力,减轻百姓的负担。他认为,国家想要繁荣,首先要保障百姓的富足和幸福。这一政策在统治层面体现出几个主要策略:轻徭赋税、反对战争、民贵君轻、与民同乐。

首先,孟子主张轻徭赋税,即国君应当爱护百姓,不得过分征用民力,以免加重百姓的负担。这是基于他的“以民为本”思想,强调国家繁荣的前提是要确保百姓的幸福和富足。

其次,他反对战争,认为战争残酷而对百姓造成巨大灾难。他指责各国征伐,痛斥“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在他看来,战争不仅对百姓造成巨大的痛苦,也是不可取的手段。

第三,孟子强调“民贵君轻”,主张国君应当以百姓为重,而自己为轻。这意味着,如果国君犯错,臣民有权进行规劝,甚至可以推翻国君。这体现了他对于君民关系的理念,主张国君应当听从百姓的意见,否则就可能面临被推翻的命运。

最后,孟子主张与民同乐,认为“人性本善”,因此统治者应当与人民共享喜怒哀乐,关心人民的疾苦。这是基于他对人性本善的信仰,认为通过发扬恻隐之心,统治者可以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然而,尽管孟子的“仁政”有其先进性,但在战国乱世的背景下,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乱世之中,各国频繁征伐,推行“仁政”或许能够达到百姓富足、社会安定的和平局面,但在外部威胁不断,战争随时可能爆发的情况下,推行“仁政”不仅无法使国家无敌于天下,反而可能导致国家的覆灭。

秦国之所以最终能够一统天下,并不是因为推行了什么“仁政”,而是因为将“集权”发挥到了极致。通过完善的“秦律”,秦国将整个国家变成了一台庞大的战争机器,每个国民都成为这台机器中的零部件,为国家的运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在战国时期,包括后来的历次乱世,甚至是一战、二战等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都显示出“集权”是唯一的出路。只有通过“集权”,国家才能将其力量发挥到极致,才有可能在乱世中生存下去。

因此,我认为,“仁政”的实施需要相对和平的环境,只有在外部威胁不够强烈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取得生存的空间。从历史的长河中来看,只有在盛世时期才会出现“仁君”,而在乱世中最终胜出的,永远不会是“仁君”。这并非是没有道理的,同时,即使在盛世,仅凭“仁政”也不能使国家无敌于天下。因为“人性本善”固然有其道理,但“人性本恶”同样客观存在,“仁政”更像是一种理想主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缺乏实际的施行基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这... 谈到中华文明,我们不得不提及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这些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人故事。然而,有些...
原创 1... 1954年,功德林中三位将军被处决了,为啥他们要被处决?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历经三载烽火,我军最终...
原创 从... 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个人,影响了整个三国的历史,他们都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同时两个...
原创 为...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也是最接近现代的一个,自1912年灭亡至今不过一百一十余年。祭祀祖先...
原创 韩... 文/石中华 【作者简介】石中华,80后,笔名醉月一边秋,雪上飞等,在《世界日报》《小小说月刊》等刊...
原创 9... 特别提示:本原创文章已签约区块链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提到春秋战国秦国成为西戎霸主,就要疑问秦穆公...
原创 让... 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民族曾让北宋朝廷夜不能寐。他们骁勇善战,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这个民...
寻根问祖,秦姓渊源与文化 一、起源: 秦姓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其姓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源自嬴姓: 颛顼帝有...
原创 唐... 在电视剧中,通过女性服装的差异,很容易看出唐朝和宋朝的女性开放程度。唐朝女性的服装豪放奔放,与之相比...
原创 细... 由于太平天国的兴起以及英法两国的入侵,清廷不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陷入两线作战,财政负担以及军事压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