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边或许不为人所熟知,但提起朱元璋这位从乞丐到皇帝的传奇,他的劲敌陈友谅就成为不可忽视的角色。朱元璋或许遇到了诸多对手,但对陈友谅的忧虑最为深刻,其他人对他而言几乎不算什么,就算是张士诚这样的军阀,也只是个盐贩子罢了。陈友谅为人残暴,毫无信义,行凶杀领导、杀同事、杀兄弟,无所不为,只信奉暴力解决问题。他作战不按常理出牌,举措时常令人摸不着头脑。由于其恶行,最终导致他在战争末期丧失盟友,就像他背弃他人一样,他最终也遭到他人抛弃。
然而张定边则与陈友谅结拜为兄弟,一同经历了起义、定都武昌,甚至共同征战荆楚,攻下两江、闽、浙等边陲重镇,所向披靡。他是朱元璋的大将之一,备受敬畏又怀着敌意。张定边身材魁梧,英俊潇洒,不仅博学多识、精通兵法,更是武艺高强、技艺精湛。他忠诚敬业,性情豪爽,见不平便挺身而出,对陈友谅不离不弃。
鄱阳湖战役成为朱元璋和陈友谅一决胜负的战场,也是朱元璋终身难忘的一战。战事持续了一个多月,被视为中世纪世界最大规模的水战。在这场战役中,张定边的行动引人瞩目。在一次休息间隙,他单枪匹马冲向朱元璋所在,不仅令人意外,也让朱元璋及其人员措手不及。似乎大家都以为他只是巡视,没想到他竟然来了这么一出。就像三国演义中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一样,张定边突然出手,让人措手不及。朱元璋本人也感到惊讶,因为在休息时船只搁浅,无法行动,而张定边却近在眼前,情况十分危险。幸运的是,常遇春及时发现了,操起弩箭射中张定边,才化解了这场危机。虽然张定边并未被射死,但他却从敌军包围中逃出,就像赵子龙大战长坂坡一般,给两军士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鄱阳湖战役后,陈友谅战败身亡,张定边奋力抢回了陈友谅的尸体,带着他的家人和仅剩的一万多人突围回到武昌。但次年,朱元璋亲率大军将张定边逼至绝境,他不得不投降,但出于对陈友谅的承诺,他拒绝为朱元璋效力,随后隐居泉南灵源山成为了一名和尚。奇特的是,朱元璋并未加害于他,或许是因为朱元璋也敬重他的忠诚。在众多将领如朱元璋、常遇春、李善长、刘伯温、傅友德、蓝玉、冯胜相继去世后,他仍然活着,直到百岁高龄才去世。或许他心中有种想法:我或许打不过你,但我可以活得比你更久,活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然而,后世对这位英雄的记载却寥寥无几。也许是因为历史的赢家是朱元璋,而张定边这样一位显赫的斗士传奇实在太过耀眼,不便作为宣传对象,因此历史记录中鲜有其记载。可惜这位传奇人物张定边选错了自己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