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和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出名的王朝,但他们的开国皇帝有很大不同。汉高祖刘邦身份虽然不高,但靠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最终击败了秦朝和项羽,创立了伟大的汉朝。赵匡胤则出身军队,在上级柴荣去世后,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宋朝。虽然两者都成为皇帝,但刘邦和赵匡胤有本质的区别,赵匡胤对刘邦也有着特殊的评价。
历史上有许多对赵匡胤的评说,像“黄袍加身”到底是不是他自己的意愿,这个问题已经难以考证。不过不论如何,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动荡,减少了人民的疾苦,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尽管宋朝国土面积不及汉唐,但在邻国环伺的情况下,它延续了汉文化,后人把赵匡胤与秦皇、汉武、唐宗并列,也是对他功绩的一种认可。
赵匡胤被后人肯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的“仁心”。当他准备“造反”的时候,明确规定了三条约法:不准烧杀抢掠;不准对待后周皇帝和太后无礼;不准滥杀前朝大臣。他继位后优待了柴家人,让前朝宰相魏仁浦继续做宰相,让所有文官还官职不变。这种胸怀和气度是秦皇汉武等人所不具备的。
但赵匡胤也有自己的困扰,随他一起发动兵变的将领们手握重兵,他担心他们也发动兵变,将他赶下皇位。他的弟弟赵光义曾劝他学习汉高祖刘邦的作法,但赵匡胤很生气,表示刘邦算不了什么。他从来没有动过杀意,因为他觉得昔日的兄弟对他的支持至关重要,他绝不会忘恩负义。最后,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决了武将的问题,让他们主动放弃兵权,因此赵匡胤得以与秦皇等人并列。这个解决办法充分展现了赵匡胤的“仁心”,不像刘邦等人,为了权位,不惜弑杀昔日功臣。虽然他解决了武将的问题,但因为偏向文治,导致宋朝无法与外敌(辽、金、蒙)相抗,这也是他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