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革命家张良曾刺杀秦王,为何在建功立业后选择了归隐?
创始人
2024-11-05 01:05:34
0

原标题:浪漫主义革命家张良曾刺杀秦王,为何在建功立业后选择了归隐?

张良是一个孤独又个性的革命家。他没有刘邦一样治国平天下的野心,没有政治上的远见,没有个人生命的规划。张良唯有一个目的,是因复仇而革命。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讲道:革命者本身包含着梦想的完成,但是现实中,一但革命成功,梦想不能再是梦想,必须落实在制度的改革以及琐琐碎碎,大大小小的行政事务上,它便不可能再是诗。

在长诗末尾,张良选择淡漠一切,归隐匿迹,无人问津。

张良为什么一心一意要复仇秦王,甚至采用极端的刺杀手段?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张良出身于韩末贵族世家,张良一家五代均任韩国相国,可想而知,张家与韩国命脉相承,同生共死。

秦国破韩,韩国虚弱疲敝,节节败退,很快国破家亡。这样一来,钟鸣鼎食之家不同昨日繁华富贵,家业国业双双败落,张良的痛楚刻骨铭心。

如果韩国能够平稳生存下去,韩非是不会有如此迫切的“梦想”,依然会安于富贵乡,顺风顺水的走下去。张良突然出现的迫切目标,是替国替家对秦王的复仇。

张良想到刺杀,培养精良刺客,不惜倾家荡产。

博浪沙伏击事件是张良生命中离“梦想”最近的一次,可惜秦始皇早已经历大风大浪,对刺杀事件准备充裕,张良失败了,刺杀失败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

张良明知在秦王组建的庞大体系之下,哪怕张良之前做了再充分的心理和能力的准备,刺杀依然是以卵击石。

通过之后张良对刘邦的协助来看,张良心智成熟,考虑周全,肯定不会做出鲁莽事情来。张良既不组建军队,又心甘情愿孤军奋战,由此可见,他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作为浪漫主义革命家张良为何甘于辅佐刘邦?

与刘邦在农民起义之后,借机组建起义军相比较,在起义大规模爆发前,张良已经一人踏上险境,他孤傲而不随波逐流,是个有思想的浪漫主义革命家。

作为革命家,张良有义无反顾的无畏勇气。“革命成功之后,梦想不再是梦想,开始落实到琐琐碎碎的制度与大大小小的政务”,推翻了秦政,在他辅佐刘邦的阶段,化身成一位睿智理性,看淡名利的谋士。

假设刘邦是人的躯干,那么萧何、韩信、陈平组成了四肢,张良担任头脑不容置疑。张良与刘邦四人不同,从出身开始,以刘邦为首的人是平民或是游民,通过这次起义一步一步走向权利的中心。他们的思想、行为与出身贵族的张良一定有很大不同之处。

《红楼梦》中,贾宝玉前半生享尽天下的荣华富贵,面对奇珍异宝早已不以为然,突然支撑他的物质支柱折断,从高峰跌落低谷,历经磨难,贾宝玉看淡俗世欲望,走向无人之境。张良的经历与之相似。

当物质的世界垮塌,精神世界会逐渐走向成熟。

张良甘于辅佐刘邦,是因为他看得开,他跟项羽、韩信这些人不一样,项羽是有理想,但是没有实际行动;韩信是空有实际行动,而没有理想;只有张良,有理想而又行动,他确切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如何实现。

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张良立了多少功劳?

张良更大的本事在于,他不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也知道别人想要什么!

在刘邦被突如其来的金银财宝迷乱眼时,张良提醒刘邦要头脑清醒,撤军咸阳,移军灞上。张良劝说刘邦将封地分给雍齿再次证明他的足智多谋。雍齿虽然帮助刘邦屡献大功,可是与刘邦私下交往甚差,雍齿常常背地讥讽刘邦,刘邦对他恨之入骨。

刘邦凭着小人之心拒绝分赏封地给雍齿,刘邦关注的是封地的多少,不过是一意孤行的莽夫。然而张良更重视人脉的宽广和事态之下的危机。

张良劝说刘邦不计前嫌,分赏给雍齿,一来可以展现刘邦大度风范,二来,针对此事,其他贵族功臣们会抱打不平,连雍齿这样为刘邦建下奇功的人,因为一点无伤大雅的矛盾受到冷落,今后贵族功臣们岂不是一点错误都能带来大的灾祸?

更严重的后果,可能掀起贵族阶层的不满。张良的劝告刘邦听进去了,这让局面豁然开朗,危机化解,手下大臣依旧忠心耿耿。

在刘邦遇到的很多危机中,都是张良帮助刘邦化解的,说张良是汉初三杰,丝毫不为过。

为何张良在“功成”后选择了“身退”?

自从秦政被推翻,张良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之后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帮助刘邦,自己则无意留恋名利场。

历经了惊涛骇浪的人生巨变,张良看淡大多数人(包括刘邦在内)乐此不疲的追逐。

张良离奇遇见圮上老人,面对蛮横无理的要求依然泰然处之,透露出张良荣辱不惊的性格特点。

正如《留侯论》中写道: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张良选择归隐,这是智者公之于众的最后一次选择。这是早有打算的结果,这种结果更加印证张良无欲无求的性格特点。

张良的默默隐退不知不觉,在污杂肮脏的世间,他的一身白衣显得格格不入,人们只关注眼下的肉糜,忘却张良的存在,更无法花费心思了解张良的想法。

权利好似鸟儿的窝,人们争先恐后的挤进去享受温暖和安逸,却忘记窝的外面有蓝天和自由。张良被人群推进鸟巢,挣扎着飞向蓝天,张良如愿以偿。

纵观他的一生,由逆流而上的孤独拼凑而成,《孤独六讲》中说道:个体的独立性应该表现在敢于跳脱大众的语言,说出怀疑和不同的思考方式,而不是结局或结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次打包2款茗茶的神仙茶叶礼盒... 从盛夏到金秋,从星月到满月,山河水阔,纸短情长,一年中秋又在眼前了。 每年中秋的礼尚往来,其实特别...
8.5万亿美元市值、2000万... 8.5万亿美元市值、2000万辆汽车、100万台机器人、4000亿美元年利润…… 埃隆·马斯克这份“...
苏州发现一处隋唐时期聚落遗址 5月30日,记者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组织队伍在常熟市三家宅基地块进行了考古发掘...
原创 他... 北齐是一个由东魏权臣高欢的次子高洋所创立的王朝,经历了六位皇帝的统治,持续了二十八年。这个国家的特点...
原创 揭... 前言 隋朝末年,乱世纷争,民间起义不断爆发。各地的起义领袖纷纷崭露头角,有的是为了复仇,有的是为了实...
原创 为...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慈禧太后无疑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作为一位女性,她凭借卓越的政治手腕,实际掌控了...
原创 诸... 诸葛亮的辩论失败——零陵城下的辩论大赛 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三国历史上不仅以智谋著称,还因其道德和劳动...
看!维丹的人体油画,美得让人心... 在意大利那片充满艺术气息与浪漫风情的土地上,佩鲁贾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翁布里亚大区的心脏地带。...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涌现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对于这些人物,大多数有着清晰的结局,比如明确的去世年份等。然...
原创 北...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大三国分裂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段时间,除了宋朝,还有辽朝和金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