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很重视姓氏的国家,人们对姓氏的尊重不仅源自自尊,也源自宗族文化,因为一个人的名字是自己的,姓却却是代表着一个宗族,所以更加神圣。
所以,在中国,姓氏就像一个人的根本,一般情况下不能触碰,而且人们在追根溯源的时候,姓氏是一个很好的入口,人们往往会由此找到血缘相近的人。
其实,不仅每个人都有姓氏,而且每一姓氏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牵连到一些历史事件,最为离奇的是,有些姓氏并不是本土传承,而是舶来品,比如我们今天说的这个姓,姓他们的人中,可能有些人的祖先并不是中国人,而是波斯人。
说起中国姓氏,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百家姓》,里面记录许多姓氏,基本上把常见的姓氏都包含进去了,正因为此,所以它一度成为幼儿的启蒙教材,必背书目之一。
而百家姓的排序并不是当时人口统计的多少,而是地位的尊卑。这本书编自宋代,所以以赵唯尊,而宋国有一个邻居叫吴越国,它的创建人叫钱缪,夫人姓孙,还有一个国家叫后唐,国姓为李,第一句赵钱孙李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百家姓》可不止一百个姓,而是五百多个,而且除了单姓之外,还有60个复姓,所以小孩子背起来也不是很轻松。
但这远远没有囊括中国全部的姓氏,人们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明朝的时候,就有人编纂了《千家姓》,里面的姓氏应该是更全的。
当然,最权威的计算还是在现代,有人曾经统计过,单是在中国文献当中出现过的姓氏,就高达五千多个,让人惊讶的是,除了单姓和复姓之外,还有三字姓,还不少,有100多个,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少遇到了。
由于我国很早以前就和外国有着交往,这也影响着了姓氏,比如中国的安姓,就有一部分人可能是波斯人的后裔。
事情还得从汉朝说起,那个时候的丝绸之路已经打通,汉朝和沿途的很多国家都有了往来,其中就有一个国家叫安息国,这个名字提起来不太吉利,估计汉朝的时候安息的意思和现在不同吧,不过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帕提亚帝国,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波斯国。
姓氏源于安息国的一个太子,这个太子本来可以拥有一个国家,但他却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他的信仰有两个,一个是佛教,一个是中原文化,为了忠于自己的信仰,这个太子做出了人生的重大取舍,抛弃王位,到中原定居,皈依佛教。
于是,他幸运的叔叔得到了王位,而中原多了一个波斯的佛教徒。
为了便于生活,更为了更深的了解中原文化,这位太子需要一个和中原人士差不多的姓,在选择姓氏的时候,太子开始怀念自己的国家,于是便取了安息国的第一个字“安”作为姓氏。
也许有人会说:信佛的人不是不结婚生子吗,怎么会有后代,那我要告诉你,不是所有的佛教徒都不能结婚生子,还有,太子并不是一个人在中原生活,他还有很多的随从和侍卫,而他们的后代,都姓安,据历史记载,太子本人叫安清,而在佛教的历史上,这个名字可谓盛名。
就这样,这批来自波斯的外国人,不停的在中原繁衍生息,与中原人不断的血脉融合,到现在,他们已经没有了波斯人的特征。
安这个姓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姓如其人一样安分守己,而是冒出了很多的人物,当然,他们也有正邪之分,但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其中,最不安分守己的人就是安禄山了,他可以说把整个的盛唐拉入了深渊,由他开始,整个唐朝再没有能恢复盛世风景,虽然说唐朝本身肯定也有问题,但他至少让唐朝的衰亡加速了,没有他,也许杨贵妃还能安享晚年。
当然更多的安姓出名人物是站在正方的,其中同样是唐朝的人物安金藏就特别有名望,其实他本来只是一个乐工,但侍候的主子比较有名,就是武则天时期的太子李旦。
当时武则天为了找到对李旦不利的证据,就常常对李旦身边的人严刑逼供,安金藏也没有幸免,安金藏为了保护更多的人,也为了证明太子的清白,他毅然决然用佩刀自杀,以自己的性命让武则天相信了李旦,也让李旦府中更多的人得以幸免。
如果说安金藏只是一个忠仆,那另外一个人也许更值得敬重,那就是安重荣,人如其名,他的确很注重名誉,当看到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的时候,他竭力反对,可惜不但反对无效,还被残忍杀害,可怜了这位武艺品格都优秀的后晋将领。
当然,另外还有很多,现在大家都知道的被慈禧称为“小安子”的安德海,算是近的一位,另外远在北魏,还有一个开国功臣名叫安同,他们都是安姓中非常出名的人物。
如今,离安息国太子定居中原已接近两千年了,全国的安姓人口已经高达170万人,不过他们并不全是波斯人的后裔,因为就在就在后面的历史中,安姓又有了许多的源头,比如昭武九姓、鲜卑族、满族,回族等,但要说到安姓的正统和久远,还应该是安息国太子的那一支。
现在的安姓人,在中国人口的排名是110位,也算靠前了,可以算是非常成功的融入了中原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