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睡实验室门外的学者:要善于斗争,不然就变成莽夫了
创始人
2024-11-04 14:39:34
0

原标题:对话睡实验室门外的学者:要善于斗争,不然就变成莽夫了

5月1日0时14分,病毒学家张永振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经上级相关部门协调,现初步同意先恢复我们实验室的正常科研活动,目前团队成员暂时可以自由进出实验室。”“后续我们将在上级领导的组织协调下,与公卫中心就实验室未来搬迁方案。”

此前,张永振及研究团队实验室被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下称上海公卫中心)关闭。双方就此事以及团队协议问题、费用问题以及张永振人事档案问题多次展开争论。

彼时,上海公卫中心发布情况说明,“部分实验室需要进行改造,因安全原因进行封闭施工。对于在该区域开展科研活动的张永振研究员团队人员,医院在科研楼提供了另外的办公及实验场所,事前我院已制定相关安置方案并提前告知。”

上海公卫中心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网上有关双方冲突信息系断章取义,中心与张永振团队合作协议早已到期并结清费用。“用通俗的话说,他就是赖在我们这里不肯走,强买强卖。”

前一天晚上7时30分,公卫中心派人与张永振进行沟通,封闭了三天的实验室大门终于打开。

“该恢复工作要恢复掉,该解决的问题,(包括)我个人的问题也得解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理、有据、有节。”“关键是我们能不能胜,不然我们就变成莽夫了。”张永振说。

【1】“突然被关”的实验室

4月30日晚7时,张永振走出简易帐篷,接受九派新闻的采访。

他称,自己几乎三天没合过眼,前两日,其和轮班的团队成员一直躺在实验室门口。他看起来面色发白,眼周和嘴周的白色尤为明显,但精神头很好,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科研中心用两道封锁线围住科研大楼,走在前面的成员抬腿跨过内层封锁线,张永振却一把将其扯开,边扯边说了句“国骂”,旁边的保安没有吭声。

张永振后来说,“这个封锁线对你是起了个心理作用,那你也要对它起一个心理作用,这就是气场。”

几名团队成员回忆,4月28日早上8点,他们几个准备进入实验室时,发现自己的卡刷不开门禁。实验室筹建人之一宋志刚老师当时在二楼办公室,对一楼实验室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门卡被注销后,一旦离开实验室就进不去了,而去二楼办公室的电梯也要刷门卡。团队的成员们被打个措手不及,立刻通知了张永振。

接到消息时,张永振正在广州出差,他当即决定赶回上海,却又遭遇龙卷风,飞机延误,直到28日晚上才到上海。团队的成员一直在等他回来,知道他飞机落地之后,又不停地看时间,边看边念叨:“这车什么时候到啊?什么时候能到啊?”将近8点时,张永振终于赶到实验室门口。

“大家的心都定了一下”,一名团队成员如是说。

一开始,张永振只是搬个椅子坐在实验室门口,但随着天色越来越晚,他就想着要不要拿个被子,于是就拿了被子、褥子、垫子在门口铺了个床,当天晚上便睡在那里,团队成员轮班值守。那天下着小雨,门口的屋檐又很小,雨水打湿了张永振的被褥和衣服,他试图往里面挪挪,结果有三名保安坐在那里不让动。

团队成员们非常担心实验室里的样本。一名团队成员表示:“目前样本储存在冰箱里,我们担心的是冰箱得不到照看,实验室里现在在装摄像头,有时候是需要断电的,就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

他介绍道:“因为我们大部分要进行的实验是RNA实验,RNA是我们研究病毒的一个材料。我们要从这个样品里面获取到这个RNA,然后去研究它,但RNA是很容易降解的,所以所有的物品都保存在负80度这个温度下,才不会把RNA降解。但是如果冰箱断电的话,温度上升到,比如说零上,这个样品就破坏了。”

“就像肉腐烂了,降解了,里面所有东西我们都检测不到,废了这个东西。”张永振补充道。

“假如说不是专业的人员处理这些标本,包括搬运等各个方面,随便处理,那有些病毒的话,美国也好,其实验室都出现了类似的生物安全事故。”团队成员表示,一方面是这个病毒可能会泄露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这个样品也非常珍贵。

“比如说我们是零几年采集的很多(样本),包括从病人身上获取的血液、咽拭子这些样品,还有一些来自自然的,比如说动物的,鸟类的、老鼠的,然后青蛙的、蜥蜴的、蛇的,还有土壤的等等,各种各样的这些样品,我们都是可能会去研究的。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从零几年到现在,我们每年不停地从全国或全世界的搜集的这些样品,都是非常珍贵的。它是全球的资源,不只是我们国家的资源”。

张永振又补充道:“还有一些,假如说我在做培养分离病毒的,本来到了最关键时期,整个全废掉,我就必须从头再来。但是有时候可能都没办法从头来,标本就这么多,到哪儿采去?特别是历史性的标本不可能重复”。

【2】早已有之的“纠纷”

“关键没有更好的办法。”张永振无奈道,“之前我们有协商解决,但他们都拒绝沟通,再加上其他途径效率也很低,要不然也不会出现28号早上突然把门一关,不让人进来的情况”。

张永振将公卫中心的行为称之为“流氓做法”,并说中心早有“前科”。团队成员表示,2023年6月26日,在某领导的指示下,院办主任、保卫科长、科研科长带领保安等十余人,要强行搬走张永振在防控八楼806办公室的物品。成员们察觉后立即赶到现场阻止。第二天晚上,在张永振及团队成员不知情不在场的情况下,领导派人私自进入张老师的办公室,更换门锁,将所有科研资料及张老师的私人物品装箱清理出办公室,堆放到走廊。

堆在张永振办公室门口的私人物品 图/张永振团队

2023年6月28日晚10点11分,宋志刚发现这一行为后立即报警。到场民警对现场进行拍照取证,并要求公卫中心安排专门人员保护好现场和重要的个人物品,并做好协商。团队成员表示,截至目前,公卫中心仍没有任何领导出面与张永振及其团队沟通此事,而其私人物品仍堆放在走廊。一名团队成员表示:“这样的行为不但严重侵犯张老师的个人隐私,更可能将一些重要科研资料等泄漏出去。”

合作协议方面,张永振也和上海公卫中心产生过分歧。2018年3月底,上海公卫中心与张永振及其团队正式达成为期5年的科研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张永振在公卫中心的工作将于2023年3月结束。然而2022年10月31日下午,公卫中心领导告知张永振,公卫中心与团队的合作协议到期,从11月1日起不再合作。张永振表示协议还未到期,强调其团队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非常重要,并请中心依据事实及询问原中心领导与经办人,履行完成协议中应该完成的责任(包括协议规定的公卫中心拖欠的科研经费、张永振及其团队成员应得的劳务费、科研奖励等)后再讨论结束合作协议的事宜。

《通知函》。图/受访者提供

11月2日下午,公卫中心科研科送给张永振一份签字日期为11月1日并盖有公章的书面《通知函》,通知其终止协议,同时撤销其OA办公系统,并要驱离张永振本人及其团队成员。11月9日,张永振回复公卫中心,再次表示合约未到期,并就自身人事档案问题进行质询。双方经多次斡旋,公卫中心方面暂缓了驱离动作。团队成员表示,协议中规定的公卫中心拖欠的科研经费(共计700多万元)、张老师与团队成员应得的劳务费、科研奖励等(共计300余万元),如今仍未得到落实。

截至目前,上海公卫中心还没有办理张永振的入职。2020年2月,上海公卫中心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发商调函,商调张永振来上海公卫中心全职工作,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王兴鹏主任也曾多次动员张老师全职来上海工作。张永振复函同意后,上海公卫中心行政办公会议和党委办公会议通过了表决及社会公示,张永振的人事档案也到了上海公卫中心。然而直到2022年11月4日,张永振才知道,上海公卫中心又要把他的人事档案发回其原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中疾控传染病所复函表示已完成张永振的正式调动手续,无理由接收其人事档案。

公卫中心退还张永振教授人事档案的函和中疾控传染病所的复函。图/受访者提供

2024年4月25日,上海公卫中心召开了一场一分钟的紧急会议,要求张永振及其团队于两日内搬离。“宣布完就结束了,又不让你说话。”张永振表示,28日早上,大门果然关上,时间刚好过去两天。

【3】张永振曾入选《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

4月30日下午,张永振在社交媒体再次发布长文,回应上海公卫中心负责人的言论。

他指出,2023年其与公卫中心的协议在形式上结束,但其团队成员陈燕玫与公卫中心续签了协议。该协议签署,是为了继续执行2021年其以公卫中心为依托单位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团队成员陈燕玫承担的上海市启明星项目,该协议目前仍在执行过程中。

“既然如此,何谈赖着不走,强买强卖?”他写道。

同时,张永振也指出,在2018年其与公卫中心签署的协议,团队5年间超额完成规定任务,但5年框架协议中规定的每年350万科研经费,有两年的没有落实。期间发表论文的论文奖也没有落实。

张永振还称,院方4月29日凌晨发布的说明中提到,给张永振团队人员提供另外办公实验场地,“既然范书记说协议到期,我和团队赖在这里不走,直接驱逐就可以了,为何还提供办公实验场地?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4月30日晚7时30分,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派人来和张永振及其团队沟通。

公卫中心表示,先开门,然后带张永振团队参观剩余7个P2实验室,看哪个适合搬进去。7时50分,张永振及其团队成员撤掉帐篷,终于打开了封闭三天的大门。

张永振正指挥大家拆掉帐篷。图/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闫华阳

“该恢复工作要恢复掉,该解决的问题,(包括)我个人的问题也得解决。”张永振表示,后续他们还会继续进行谈判,也会继续写文件汇报总结。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20年12月15日,张永振入选《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张永振已受聘复旦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

据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官网资料显示,张永振为资深研究员、全职课题组组长,入选2023年广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

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闫华阳 记者 李杨 上海报道

编辑 吴迪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相关内容

明日出征!神舟二十号航天员...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今天(23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2025-04-23 12:11:06
江苏省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
4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
2025-04-22 23:07:33
出口茶叶检测,第三方出口茶...
出口茶叶检测 茶叶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以其高品质和独特风味...
2025-04-22 09:09:17
科学与艺术并重,东方与西方...
万象纷披,芳菲次第。为迎接国家植物园挂牌,展示上海植物园在珍稀濒危...
2025-04-21 18:05:31
打 “持久战”,直到打出一...
特朗普又又又变卦了。 当地时间4月17日,特朗普称,大概在接下来...
2025-04-21 17:08:19
研究发现:喝茶与健康之间的...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
2025-04-21 16:09:21

热门资讯

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 原标题: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解决德川家康?结果被他反扑 提及万历年间...
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 原标题: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嫁给唐睿宗,一女李隆基养母 窦孝谌有墓志...
从《太祖皇帝钦录》入手看朱元璋... 原标题:从《太祖皇帝钦录》入手看朱元璋屠戮功臣时,晋王朱棡所起的作用 前言:《...
1958年毛主席问:搞遗传学难... 原标题:1958年毛主席问:搞遗传学难在哪?谈家桢:有人认为这是统战需要 19...
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 原标题: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到台湾,在台命运如何 大家都知道,自三大...
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 原标题: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名小卒,多年后成为匈奴克星 题记 中原和...
戴琳剑评《两班》︱解读朝鲜王朝... 原标题:戴琳剑评《两班》︱解读朝鲜王朝的密码 《两班:朝鲜王朝的特权阶层》,...
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 原标题: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张“不要动”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
美国的利益分配失衡,观念又无法... 原标题:美国的利益分配失衡,观念又无法统一,最终点燃了南北战争的战火 在美国尚...
郑维山的最后一战:古老潜伏战术... 原标题:郑维山的最后一战:古老潜伏战术的极致应用,180师一雪前耻 19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