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唐朝都城长安多次被敌人攻陷。次数超过了大多数朝代,这是极其奇怪的。
首都长安的第一次陷落是在玄宗朝的“安史之乱”期间。
当起义军在潼关击败哥舒翰率领的唐军主力,逼近京师长安时,玄宗带着后宫妃嫔和宰相杨国忠等人在榆林军的保护下连夜逃走。长安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城市。立刻就落入了安禄山的手中。
首都长安的最后几次陷落,都是在黄巢起义期间。 880年底,黄巢率领的农民军轻松击败潼关守军,进入关中。僖宗在宦官田令孜等人的护送下,仓皇逃往四川成都。随后,黄巢军与唐军在长安展开拉锯战,多次易手。
从长安陷落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大多数时候,长安都是自愿废弃的。就算真正开战,城防也很容易被攻破。那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唐朝的都城长安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词条)唐朝都城长安城,是在隋朝大兴城基础上扩建的一座城市。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布局最规范的当时世界上的城市。首都。城池由外城、皇城、宫城、禁园、城池组成。辖2个城市,108平方公里,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城内工业繁荣,宫殿星罗棋布,毗邻。最大人口近百万,展现了中国古代民居建筑风格。规划设计水平高超。
全市面积87.27平方公里,人口100万。这样的城市规模,在和平时期意味着繁荣、财富和舒适,但在战争年代,这对于守军来说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