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中医名家有哪些
创始人
2024-11-03 12:07:21
0

原标题:清朝的中医名家有哪些

一、清朝著名的中医名家有哪些

乾隆的御医有:陈莲舫、黄元御、吴谦、任锡庚、刘裕铎等。

1、陈莲舫

陈莲舫,名秉钧,清末上海名医,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学家。生于1840年,卒于1914年,享年74岁。陈家世代业医,至莲舫已第十九代。

陈氏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光绪中叶悬壶于清浦珠溪镇(今上海市朱家角镇)。因医术高超,四方求治者甚众。光绪年间,曾五次奉诏入京为皇帝和太后诊病,疗效颇佳,被封为御医。

老年辞官设诊于上海,曾任上海广仁堂医务总裁及各善堂施诊所懂事等职。因其医术精湛、见解独到而有“国手”之誉。同时,积极创办“上海医会”,举办中医学校,对中医教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2、黄元御

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医,乾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褒奖其学识,亲书“仁道药济”概括其一生。

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黄药师”、“一代宗师”,清军四川军医馆——久真堂的祖师爷。

3、吴谦

吴谦(1689~1748年),字六吉,清朝安徽歙县人。宫廷御医,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乾隆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

4、任锡庚

任锡庚,清代医家,字修如,北京人,尝任太医院掌印御医,兼上药房值宿供奉官。其所著有《难经笔记》、《医宗简要》,另有《太医院志》一卷,均有刊本行世。任锡庚,20岁入清内务府太医院,为光、宣两朝御医。

5、刘裕铎

刘裕铎,字铺仁,回族,约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卒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享年70多岁。刘裕铎是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御医。

他为宫廷服务了20多年,在雍正年间历任太医院吏目、御医,在乾隆年间升任右院判、院使。他医术精湛,受到雍正帝的信任,被誉为“第一医官”。乾隆四年,奉朝廷之命,与吴谦共同担任了《医宗金鉴》的总修官。

刘裕铎医术水平颇高,他治病善于应用古方,随证化裁而不拘泥,药味精当药量轻灵而疗效颇佳。他为皇帝、王公、大臣等看病,屡受皇帝嘉奖。雍正帝称他为“京中第一好医官”。

二、清朝有名的中医

王清任,字勋臣,是清代直隶玉田(今属河北)人,出生于1768年,卒于1831年,是清代名医,也是位富有革新精神的解剖学家,后人称他为“中医解剖第一人”。

三、清朝最厉害的中医是谁

尤德众是清代御医中医术最厉害的中医。尤德众沂州府人,出生于咸丰5年(1855年-1953年)。尤德众17岁跟随名师学艺,他学识渊博,技术精湛,中医药知识丰富,精通针灸,常常针药并重。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得知府举荐,进入了太医院,他把《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中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看诊方式,并治好了多位达官贵人的病症,获众人称赞、信服,成为太医院中的最厉害的中医,深得皇后宠爱。他创办的医药老字号:国顺药铺。以题字顺正义、立正身、扬正气、起正念、行正道、做正事、卖正品、得正果、国正天下顺,来教导后人要正当做人,正当做事,只有国家繁荣昌盛、平安了,天下才顺利。

四、清朝中医大家

清朝地方名医有:许思文、李茂盛、王三祝、叶天士、薛生白等等。

1、许思文

许思文,清代同治到光绪年间,歙北许村人,他幼读轩黄之书,克承家传,立志济世活人。成年后,长期行医于长淮之间,是一个能使染上霍乱的病人起死回生的名医。

2、李茂盛

李莪华(1722~1795),原名李茂盛,山东寿光侯镇李家官庄人,后定居于寿光九巷。生于清康熙末世,自幼无意仕途而立志为民造福。随父精研岐黄之术,医术精湛,尤长外科。尤其令人敬仰的是他医德高尚,口碑留芳于民间。

李莪华先生凭高尚的医德、精妙的医术行医民间,不知救活了多少濒临死亡的伤病者,所以他名垂千古,迄今人们还怀念他,尊之为神仙,世代祭祀,香火不绝。

3、叶天士

叶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叶桂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祖籍安徽歙县,其高祖叶封山从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居上津桥畔,故叶桂晚年又号上津老人。

4、薛生白

薛生白,别名雪;字生白,号一瓢,以字行。清代吴县人,生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卒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享年90岁。与叶天士同时而齐名。早年游于名儒叶燮之门,诗文俱佳,又工书画,善拳技。后因母患湿热之病,乃肆力于医学,技艺日精。薛雪一生为人,豪迈而复淡泊,年九十岁卒。

5、王三祝

王三祝(1798——1882年),字道馨,号贞一子,安宁区孔家崖真乐庄人。清代兰州名医、诗人。

13岁中秀才,熟读四书五经,此后,废举业而致医道,以行医为生。他为人豪爽,重义气,轻财物,医德高尚,为人治病不受谢,乡里敬如父母。他不仅是著名的中医,而且是爱祖国、爱家乡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先后著有《达雅堂诗》、《验方集》等数卷。

他一生笃信理学,以理为贵,倡孔孟之“正学”,以“仁”为本。一生清贫,为人耿直,不求权贵,勤于著述,医术精,医德高尚,深受后人推崇。

五、清朝中医名家有哪些名字

张誉、王清任、邹润安、陈莲舫、黄元御、吴谦、任锡庚、刘裕铎、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许思文、李茂盛、王三祝、尤德众、薛生白、叶天士、彭子益、尤在泾等。

六、清朝中医四大名医

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后人称之为温病四大家。

1、叶桂(1667~1746):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祖父叶时是当地的名医,父叶朝采也精通医术,叶桂幼时就跟随家人学医。他孜孜好学,闻有医术高明者,即前往拜师求教,十年中先后从师17人。他善于吸收其他医家的理论与经验,擅长治疗时疫与痧痘,著作有《温热论》等。在温病学的基础上,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薛雪(1681~1770):字生白,号一瓢,江苏长洲(吴县)人。青年时练过武术,擅于诗画,擅长治湿热病,撰有《湿热条辨》一卷。在我国医学史上,对湿热病专篇进行论说,薛雪是第一人。他在《湿热条辨》中对发病机理、症候演变、审证要点及有关疾病的鉴别等均作出了较全面和深刻的阐述。他不仅继承了张仲景伤寒理论,融贯历代医家学说,而且以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基础,对温病学说作出重要贡献。

3、吴瑭(约1785~1836):字鞠通,江苏淮阴人。19岁因父病逝而立志学医。受到吴又可《瘟疫论》和叶桂的启发,所以继承叶天士对温病的研究,于四十岁写成《温病条辨》。他首先提出九种温病,创立三焦辨证,总结温病治疗原则,有效方剂及危险阶段的药物使用,直到现在医界仍有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辩证结合运用的主张。吴瑭在温病学上做的贡献使温病学说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4、王士雄(1808~1868):字孟英,晚字梦隐,号半痴山人,浙江钱塘人。著有《霍乱论》《温热经纬》等。其中《温热经纬》一书中将温病分为新感和伏气两大类,并就其病源、症候及诊治等进行阐述,既是温病学论述的汇编又是温病诊治参考书,流传颇广。

相关内容

火了千年的苏州顶级商圈,免...
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是《...
2025-04-22 21:04:23
科学与艺术并重,东方与西方...
万象纷披,芳菲次第。为迎接国家植物园挂牌,展示上海植物园在珍稀濒危...
2025-04-21 18:05:31
事关大型主题乐园!上海公示...
金山区新闻办介绍,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公交枢纽线网配套方案(以下简称...
2025-04-21 13:06:21
思想者丨曹祎遐:三大创新路...
【编者按】2025年1月,《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
2025-04-20 07:33:25
上海廊下郊野公园 牡丹花开...
国色芳华、姹紫嫣红。上海廊下郊野公园26个品种8万多株牡丹竞相绽放...
2025-04-18 14:04:30
梧桐树下体验魔都夜间烟火气...
工作日的晚上八点,记者来到富民路上的一家墨西哥餐酒吧,这里已经坐满...
2025-04-18 08:33:57

热门资讯

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 原标题: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嫁给唐睿宗,一女李隆基养母 窦孝谌有墓志...
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 原标题: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解决德川家康?结果被他反扑 提及万历年间...
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 原标题: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到台湾,在台命运如何 大家都知道,自三大...
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 原标题: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名小卒,多年后成为匈奴克星 题记 中原和...
戴琳剑评《两班》︱解读朝鲜王朝... 原标题:戴琳剑评《两班》︱解读朝鲜王朝的密码 《两班:朝鲜王朝的特权阶层》,...
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 原标题: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张“不要动”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
从《太祖皇帝钦录》入手看朱元璋... 原标题:从《太祖皇帝钦录》入手看朱元璋屠戮功臣时,晋王朱棡所起的作用 前言:《...
1958年毛主席问:搞遗传学难... 原标题:1958年毛主席问:搞遗传学难在哪?谈家桢:有人认为这是统战需要 19...
西北野战军5名纵队司令员,哪个... 原标题:西北野战军5名纵队司令员,哪个人战绩最强 大家都知道,解放战争时期,我...
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 原标题: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居然是兄弟,秦始皇应该叫赵政! 秦国和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