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赵普之功过
创始人
2025-05-30 03:04:13
0

原标题:北宋宰相赵普之功过

眼见着赵光义被封晋王、当了开封府尹后自丰羽翼,与太祖抗衡之势与日俱增。作为皇上管家的赵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此,他多次在太祖耳边叨叨:养痈为患,尾大不掉,客大欺主,免除后患等等,甚至还比过抹脖子的手势。

然而,太祖却始终以兄弟之情、不仁不义,人言可畏等 马耳东风。致使宋开宝九年十月壬午夜,在大宋皇宫上演了一幕狐疑千年的“烛影斧声”。使得赵家老三光义(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时又改名赵炅。太祖兄弟五人,老大光济早亡,老二即太祖匡胤,老三光义,老四廷美,老五光赞幼亡。)次日也得黄袍加身,成为大宋无限公司第二代领导人——宋太宗。

赵光义登上大位后大封群臣,尤其对太祖的儿女及其弟赵廷美(原名赵匡美,赵匡胤称帝后改名光美,赵光义登基后改名廷美)特别优待。对哥哥的儿子德昭、德芳还称皇子,对其女儿们还叫皇女。并让其弟廷美做了开封尹(五代、宋初,任开封府尹者,多为事实上的储君),封齐王;让德昭做了京兆尹,永兴节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授德芳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

安抚是安抚了,众人依然对赵老三继位的合法性存有质疑。正当太宗万般焦虑、千般纠结,苦无良策的时候,在太祖末年因事被撤职宰相赵普,不失时机地伸来了橄榄枝。说自己曾参与太祖、昭宪皇太后(宋太祖赵匡胤兄弟的生母)临终顾托之事。于是,赵老三灵光乍现,立马把赵普调回了京师。

赵普为何向现任总裁伸出橄榄枝呢?赵普在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制定统一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上,是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在太祖时代以佐命元臣身份,在中枢机构执政达10年之久,被太祖视为左右手。太宗继位后,赵普的地位已远远不及太祖时代,颇受压抑和冷漠。沉浮宦海几十年的他,深谙一朝天子一朝臣之道。

赵普的加盟,让赵光义对太祖的众多旧臣有了最具号召力的旗帜。赵普复出后说,当年昭宪皇太后临终之时,考虑到五代、尤其是后周失去王位是因为国无长君。因此,遗命赵匡胤百年之后传位其弟光义。

为了坐实此事,还有鼻子有眼地说,遗命说了光义百年后传廷美,廷美再传德昭、德芳。并且言之凿凿地说,这事太祖答应后自己当场作了“备忘录”。那份具有最高效力的盟约就珍藏在黄金宝柜里——这便是世人所说的“金匮之盟”。金匮之盟不仅较好地消除了赵光义得位不正的尴尬,而且使蠢蠢欲动的反对派暂时平静了下来。

赵光义征辽时,德昭从征幽州。高梁河之战宋军惨败,光义只身逃脱不知所踪。这时有人商议立德昭为帝,后来太宗生还此事便作罢。光义回京后以此次北伐不利为由,好长时间不对此前平定北汉进行封赏。将士们不免议论纷纷,德昭便为将士们请赏说“即使与辽作战失败了,还是应该赏赐平北汉有功的将领”。太宗听后大为光火:“待你做了皇帝再赏赐不迟。”此言一出,德昭“惶恐万分,低头垂泪,默然而出”。

德昭所处地位本就微妙,而身为天子的叔父那番话分明是怀疑自己有夺位之心。29岁的他想想日后难全其身,回府后便自刎身亡。两年后,23岁的德芳竟然睡觉睡死过去了。

于是,那个坑爹的金匮之盟中的两大“隐患”被消除了。

德昭、德芳兄弟死后,留在“传位图”——金匮之盟上的人物只剩一个廷美。不知是贪恋权位还是为了大宋江山的稳定,当太宗向赵普“征询”此事意见时,赵普便决绝地说

“不可一误再误”,同样不失时机地比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主意是你出的你就看着办吧。于是就有了柴禹锡揭发赵廷美“骄横不法、私交大臣”的检举信,说时任宰相卢多逊曾暗对赵廷美说“愿宫车晏驾,力侍大王”。赵廷美回话说“若如此,卿不愁高官”。意思是卢多逊曾暗地串联赵廷美说“盼望当下皇帝早死,而后尽力侍奉大王您。”而赵廷美的承诺是“如果此事能成,你就会有高官做”。只是检举揭发人柴禹锡是赵光义做晋王时的心腹,只是卢多逊当时已是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

墙倒众人推——世人,特别是官场一向是见风使舵的。案情已公布,文武百官中有七十多名大臣联名声讨:卢多逊、赵廷美诅咒圣上,大逆不道宜正刑章。虽然赵廷美谋反最终也没找到切实的证据,但太宗很会抓时机、做文章:不是朕如何如何,而是你如何如何。于是,大宋无限公司第三代领导候选人赵廷美,被罢黜开封府尹、迁居西京。卢多逊被削夺官爵,同党处死。

卢多逊倒了,赵普站起来了。为了替时任老板永除后患,恢复宰相之位的赵普,便唆使开封知府李符上言说“廷美不思改过,反多怨望”。于是,赵廷美被下放到湖北房县悔过自新。廷美被下放到房县后,太宗特意安排政治可靠的人到房州担任知州和通判,同时各赏赐白金三百两,希望对皇弟多加关照。于是,年仅38岁的赵廷美在两年后便病死房州。

珍藏在黄金宝柜中最高法律文书——兄终弟及的金匮之盟,失去一切继续有效的条件后,天子大位继承终于回归到了“父传子”,从而保证了大宋江山的平稳延传。

常言道:功功过自有后人说。赵普在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中首屈一功,在太祖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及其制定守边防辽等诸多重大举措中功不可没。

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才,在大宋江山延传出现不确定动荡时,一句“当年太祖已错,陛下还要再错吗?”力挽狂澜。然而,他在大宋皇权交接中的所作所为,究竟是功是过呢?世人是否说的准,反正俺是说不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唐朝文化巨匠:皮日休的传奇人... 一、概述背景 皮日休是唐朝时期的杰出诗人,思想家和文学评论家。他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小洋楼开始“讲故事” 历史在眼... 天津,以独有的中西交融、古今共生的城市风貌而闻名。这里,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历史文化建筑仿佛时间的低语者...
原创 清... 遴选一组经过后期上色的晚清老照片,展现大清末年的社会面貌,历史“原来如此”。盘着二郎腿的青楼女子,挥...
原创 《... 诸葛亮的名字耳熟能详,在《三国演义》中,几乎是一位无所不能的存在。 鲁迅对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评...
原创 欧... 俄罗斯作为领土面积高达1700多万平方公里,横跨欧亚大陆,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都在欧洲的国家,为什么...
原创 浅... 文|文史充电站 编辑|文史充电站 阿罗尼斯德尔孔德家族自中世纪起便以商业和政治活动著称,并在历史上...
原创 刘... 刘邦本是沛县的一名小混混,起义之后在一众兄弟的扶持下坐拥天下,他感叹“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
原创 古... 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对“知县”和“县令”两个官职应该不陌生吧?“知县”和“县令”都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地...
原创 中... 1、宋庆龄先生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