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一段让人非常神往的时期,无数的英雄人物,在这段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中大方异彩,不仅闪耀了自己更使我们佩服不已。
俗话说文能妙笔安天下,武能马上战八方。三国中谈起神机妙算的顶级谋臣,脑海中第一时间想起的便是诸葛亮还有郭嘉,他们不仅是三国中可以改变局势的做局家,更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智者。
论到三国中巅峰武将的话,也总少不了关羽和赵云等人的忠勇仁义,他们不仅勇猛无比,其品德更是毫无瑕疵,让人佩服。
很多人认为赵云跟随刘备的时间很早,却一直不被刘备重用。同时被封为五虎上的五人,其余四人都成了四方主镇将军,而赵云却独在蜀地听命,并未成为镇守一方的将帅,有点为他叫屈。
赵云可是曾经在百万军中,不顾生命危险的救出了刘禅,而刘备也是曾为了他重摔阿斗于地上,本应该在之后的日子里得到重用才对。那么为何千百年后,大家都认为刘备不够重用赵云呢?
赵云跟刘备相识的最初,还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群众诸共抗黄巾军时说起。身在公孙瓒处效力的赵云于刘备相识后便心心相惜。赵云视刘备为仁义之主,刘备视赵云为天下豪杰,更是是桃园三兄弟之外的第四位。
刘备离开公孙瓒处时,赵云因为家事(据说是家中兄长之事)离开了历史舞台七年,而后公孙瓒被袁绍击败,赵云只得四处流浪,后来在关羽寻兄时偶遇,一起正式跟随了刘备。
相传离开的时间总共是十年。而这十年刘关张三兄弟经历徐州斗吕布,屈身曹操处的虎口脱险。在这段最不如意的历史时期中,关羽跟张飞已经从万人敌蜕变成了可以带病打仗的武将,而赵云就算具有统兵之才,但刘备不敢冒险,只得将他一直视为先锋使用。
如此这般长此以往,赵云的军功威望自然不如单独镇守一方的统帅,所以刘备一直当赵云是武将,而不是统帅之才,也就不会让他镇守一方。
刘备虽然是没落皇孙,可心中一直以汉室宗亲自居,心中多少也会有些封建社会中的门户偏见,分封五虎上将的任务显而易见。
关羽跟张飞是刘备的异姓兄弟,他称汉中王后,两人自然也算是“皇亲国戚”,所以自然会领最担任最重要的职责。关羽还是镇守最重要的荆州之地,张飞也被派往汉中。马超是西汉名臣马援之后,加上在西凉素有威望,便派往镇守西北边陲,抵御羌兵。黄忠之前一直镇守荆州的长沙,刘备念他年老,虽被封为后将军,也是接应荆州跟川蜀之间。而赵云虽然勇猛,但大势已成的情况下,虽是封为中将军,也只是干着刘备近身的保镖工作。
赵云曾经带兵攻取贵阳太守赵范时,因个人的人格魅力使对方自愿归降。在赵范招待赵云时,更是因为同姓本结为了兄弟,但赵范却自作主张,欲促成嫂嫂跟赵云的婚事,而使赵云认为侮辱了自身孝义,于是不欢而散。
这件事情传到蜀地诸葛亮还有刘备耳中时,两人还曾在赵云面前调侃了一番,但赵云一句:
要知道刘备曾娶孙尚香虽是政治方面的权衡,但在东吴与之相处中,差点陷入了温柔乡无法自拔,本想就次与美人共度余生,过着享乐的日子。最后还是赵云力劝,用诸葛亮的计谋才使刘备回心转意。当时的刘备奋斗十多年还未建立功业,跟赵云一比志向不是矮了一大截吗?
赵云的武力值虽然这些年一直饱受争议,但其人品却让多少人甚为拜服。
刘备成功占领蜀地后,本准备将府库的金银拿出来打赏攻臣,一方面是念其辛苦,理应封赏,一方面也是所有政治家们都会做的收买人心。
赵云听见后,立马赶来面见刘备,劝他:攻取蜀地已让无辜的百姓们子陷入到了战乱之中,使很多人受灾。此时应该将钱财用来救济受苦的百姓,我们的起义本质不就是为了匡扶汉室,造福百姓吗?
刘备听后也同意了他的劝谏,但多少内心有些难堪,自己本是想以仁义得天下,这样一看,仁义却不如赵云。
关羽被东吴杀害后,刘备打算率大军出征报仇,而赵云直言相劝:主公与云长是私仇,而汉室真正的敌人是曹氏,怎可因私仇而废了公义。
刘备却说到:我与两兄弟结义时便发誓同生共死,如今岂可独享富贵,而至二哥大仇不顾。
这句对白充分体现了赵云的深明大义,而刘备称王之后逐渐忘记了初心,这样当众的劝谏即使在理,也博了领导刘备的面子,使他当众多少有些出丑,所以举全国兵力南下征讨,也没有带上勇猛无敌的赵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