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中仅出场两次的桓阶,凭什么入选曹魏太庙?论人品的重要性
创始人
2025-05-29 11:32:05
0

原标题:演义中仅出场两次的桓阶,凭什么入选曹魏太庙?论人品的重要性

如果说哪位臣子混得最好,估计没有比能入选太庙,陪祀主公更值得炫耀的了!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同年曹丕称帝,曹丕便将曹操列入太庙之中。但古人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以在曹睿时代,又将功勋卓著之才放入太庙,并且一直延续到曹奂时代。

其中曹魏共有26位大臣陪祀太庙:

第1批3人:夏侯惇、曹仁、程昱。

第2批20人:曹真、曹休、夏侯尚、桓阶、陈群、钟繇、张郃、徐晃、张辽、乐进、华歆、王朗、曹洪、夏侯渊、朱灵、文聘、臧霸、李典、庞德、典韦。

第3、4、5批都只有一人,分别是荀攸、司马懿、郭嘉

这个名单上的人物是否都为大家所熟知呢?其中以夏侯惇,曹仁为首的曹氏宗族就占了7位。以程昱为首的谋士集团,荀攸,郭嘉占了3位。以张辽为首的将领共占了10位,最后以陈群,钟繇为首的士大夫占了5位,最后再加上司马宣王一共是26人。

以上很多人物都被大家所熟知,如张辽,张郃,徐晃,乐进等人战功显赫,陈群,钟繇,华歆,王朗位列三公,而典韦,庞德等人也是出生入死忠于曹氏,荀攸,郭嘉等人计略过人,所以说他们都是备受后人敬仰的大才,无论在正史中还是演义中都被大书特写。但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其中有一人却不是很熟悉,在演义中仅出场二次,后期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也被请进了太庙,他到底是何人呢?此人便是桓阶。

试想曹魏人才辈出,连荀彧,贾诩,许褚,于禁等人都没有入太庙,为何桓阶却能入祀呢?下面咱们就结合演义与正史,分析一下被世人忽视的桓阶到底有什么过人才能。

虽然在演义中登场不多,但作者描也是轻描淡写,并没有给桓阶过多的表现机会。孙坚征荆州不想中了埋伏,死于乱箭之下。其子孙策大哭如何是好,幸亏黄忠在阵前擒得刘表部将黄祖,于是建议命人面见刘表,用黄祖换回主公尸首。此时军吏桓阶正在身旁,于是请命入城和谈。

原著中写道:军吏桓阶出曰:“某与刘表有旧,愿入城为使。”策许之。桓阶入城见刘表,具说其事。表曰:“文台尸首、吾已用棺木盛贮在此。可速放回黄祖,两家各罢兵,再休侵犯。”

可见桓阶并没有什么惊人言论,只是刘表不想再起干戈而已。若不是刘表心善,不听蒯良杀使袭取江东的建议,桓阶难逃一死。此后桓阶在演义中便没了身影,直至第七十九回曹丕篡汉自立,此时桓阶已为魏臣,更于第八十回为汉献帝草拟诏书,第二次降旨禅让于曹丕。那正史中的桓阶又是何种人物呢?

桓阶字伯绪,是长沙人,早期在孙坚手下为官。也就是孙坚战死后,桓阶为何能冒着生命危险去面见刘表,请求要回孙坚尸首,为其送葬。而刘表认为桓阶很是义气,于是就答应了他,将孙坚尸首送还。从此时可见,桓阶虽然不是什么舌辩之士,却是一位不惧艰险的忠臣。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刘表决定与袁绍联合对抗曹操,带领荆州人马全力支援袁绍。此时桓阶却觉得曹操才是真英雄,于是劝说太守张羡起兵对抗刘表来支援曹操。桓阶对张羡动之以情,晓以大义,用齐桓公,晋文公帮助周天子复位的例子说动张羡要明辨是非,保全福运,远离灾祸。张羡觉得桓阶的说法很有道理,于是把长沙三郡的人马动员起来对抗刘表,让曹操在官渡之战时的压力减轻不少。但张羡不久后病故,长沙城也被刘备攻破,桓阶无奈躲藏起来。而刘表毕竟有长者之风,鉴于桓阶重义气的缘故,又不计前嫌征召其为从事祭酒。但桓阶就是看不上刘表,就算刘表打算把妻子的妹妹许配给自己,也要推脱辞官而去。

公元208年,刘表死后曹操入主荆州,桓阶因为此前劝说张羡的功劳,被曹操征召为主簿,参与机要。桓阶除了能看清天下大势外,还能明辨是非。尤其在曹丕上位这件事上,立场坚定,敢于伸张大义。

曹操自长子曹昂战死宛城外,接班人一直未定。而曹丕与曹植都是有力人选。虽然曹植很受曹操宠爱,但桓阶在曹操面前却一直夸赞曹丕品德优良,年龄又长于曹植,所以更适合立为太子。而且无论在大庭广众之下,还是被曹操单独召见的时候,都是这样表达。

除此之外,桓阶还善于弘扬正义,周全忠臣。如毛玠,徐弈刚正不阿,不纳私党,却被西曹掾丁仪忌恨,经常在曹操面前说他们的坏话。而桓阶却在一旁为毛玠等人周全,匡救忠良。因此桓阶更受曹操器重,被升任尚父,帮助曹操处理军政大事。

公元219年襄樊之战爆发。前期关羽来势汹汹,将樊城团团围困,形势十分危急。关羽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很多人都劝曹操亲自率军迎战荆州人马,但桓阶却不这样认为。觉得曹仁,徐晃等人为良将,一定会死保樊城,而曹操应从容调遣兵马,以此展示强大的实力,而不是亲自迎敌。曹操觉得他的话很对。不久关羽就被徐晃等人击败,樊城的危机便解除了。

《三国志桓阶传》:桓阶识睹成败,才周当世。

正因为桓阶能料成败,维护忠义,以及遇事周详的特点而被曹氏重用。在曹丕称帝后,更是升任其为尚书令,成为曹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如果说桓阶为何得享从祀曹操庙庭呢,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原因。

其一,官渡之战时立下大功。

如若不是桓阶说服张羡举四郡之地对抗刘表,估计曹操鏖战官渡之时,难免许都被偷袭的危险。正是桓阶看重曹操的雄才伟略,真心帮助曹魏,这才从后方侧面帮助了曹操。曹操认定桓阶是个人才,于是将其调入中枢,重点培养发展。

其二,亲近曹丕。

都知道曹丕是立嗣之争最大的赢家,而历史往往是掌权者书写的。桓阶多次称赞曹丕的德行,并在曹操面前郑重其事推举曹丕当继任者,但从这点来看,曹丕对桓阶便心生感激。所以在曹丕继位后,桓阶病逝后才有了从祀的恩典。

其三,道德高尚,推崇忠义。

魏国有很多大臣,如陈群,崔琰等都是大公无私,忠良之士。他们以身作则,多次检举不法,可以说是难得的君子。但与桓阶相比,却差了半分。因为桓阶不但心怀天下,忠义无双,还帮助朝廷弘扬忠义,保护君子不受小人进谗。

从以上几点来看,桓范无论从功绩上,还是德行上,都是曹氏所倚重的良才。不论是古代,现代也需要这样道德高尚,保护真善美的大才庇佑。所以说作为不单单要能力出众,还要忠良之心,在看清大势的情况下,帮助更多的人。相信无论是古代掌权者,还是现代社会,都应该成为这样的人。

综上来看:桓阶这个人不简单,既能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又能看清天下大势,趋利避害,弘扬忠义,帮助善良的人做事。这难道不是每个社会都需要的人吗?所以桓阶不但可以从祀太庙,就算是后世之君也应该对其推崇备至!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志》《三国演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资料来源:《情深似海——周恩来与贺龙的交往历程》 1966年10月1日,贺老总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国...
原创 孩... 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可以说这文化涉及的因素就是方方面面,而其中中医更是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一个神话存在...
原创 他... 自古以来人们所求皆是“文武双全”,然而这太难了,不管在文或武,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就已经不容易,要想...
原创 好... 宋神宗元丰初年(公元1078年),王安石的好友陈绎,归隐于洛阳城外一处叫“贺兰溪”的地方。王安石得知...
原创 岳... 1155年,66岁的秦桧一命呜呼,宋高宗高兴地手舞足蹈,长舒一口气说: “朕终于不用在靴子里藏刀了!...
原创 刘... 赤壁之战后,逐渐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曹操和孙权开始了更为强大的争夺战。在三人...
原创 嘉... 嘉庆帝突然驾崩后,为何动用八千人为其抬棺?这也并不能怪他! 清朝的皇帝并不是很奢侈。虽然他们吃的是最...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 讲清楚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中国有约·相约山东”活动向海内外展示孔子故里曲阜深...
原创 夏... 文/寂寞的红酒 提起夏威夷,人们都不陌生。夏威夷是美国的一个州,以风景秀丽闻名,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如...
(中国新貌)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 景德镇9月20日电 题: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让千年古瓷片链接世界 记者 李韵涵 姜涛 有着200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