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崮之战:八路军93人与日伪军3000人对峙18天,伤毙敌军300余人
创始人
2025-05-29 03:02:02
0

原标题:岱崮之战:八路军93人与日伪军3000人对峙18天,伤毙敌军300余人

1943年11月,在地势陡峭的沂蒙山区,我军93人,坚守阵地18天,最后以2死7伤的代价击退日伪军3000余人,日伪军队伤亡达到300余人。敌我实力悬殊,我军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取得胜利,这场经典的战役,被后人称之为:岱崮之战。

崮是沂蒙山区特有的地貌,是在平原之上突然出现几丈高的悬崖峭壁,笔直陡立且无法攀岩,而峭壁之上又是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大的平地,便叫作崮。

1943年11月9日,日伪军把临沂、莱菔、沂水等地作为主要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围剿,其中岱崮属于围剿要地。

八路军鲁中军区主力转移外线作战,以第11团坚持内战作为岱崮的抗日主力军。那些年军队装备弱且人数少的八路军,很难与有车辆,大炮且人数多的日伪军抗衡。

便以化整为零的作战方式飘忽于抗日战场上,让日伪军很难发现他们,进而没有战斗的方向。

所以,这时的日伪军一旦发现八路军的踪迹,便会紧咬不放,疯狂出击,这次的岱崮就由此深陷泥沼。

岱崮分为南岱崮和北岱崮,南北相向而立,高约700米,相隔1000多米,这是两杆步枪的射程加在一起的距离,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山上有暗道、碉堡等设施,有利于军事作战,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只要在南北岱崮上布防,就等于关上了进入沂蒙山区的大门。

但要登上山顶,取得这块宝地,排兵布阵,必须攀登上几丈高的悬崖,若登不上,也只能靠云梯,也是危险重重。

鲁中军区的第11团8连的93名战士们,拿上了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备战装备,做好了一个月拉锯战的准备,勇往直前,艰难地登上了南北岱崮。

他们找到了当时土匪留下的地道壕沟、储物间,在相隔1000多米的南北岱崮山之间,交叉火力,封锁沂蒙山区的大门,等待着鬼子的到来。

为迷惑敌人,与外线作战的鲁中军区其他连里应外合,仅剩3个连的11团,把自己称之为7连,8连,9连。其实人数很少,根本没有1到6连,仅仅为了壮大士气。

日伪军凭借先进的军事武器,和3000余人的充足人力,一进沂蒙山区就打得十分凶猛。大炮和飞机连连上阵轰炸,机谨灵敏的八路军们早已做好防御准备,迅速躲进了壕沟中,让日伪军的轰炸毫无杀伤能力。

鬼子发现轰炸没效果,立刻改用步兵上阵,准备以人数的优势和先进武器把我军进行彻底围剿。但日伪军没想到的是,八路军马上也变换了阵法,冲出壕沟,撤守到山顶,从高处对打击日军。

为节约子弹,八路军就地取材,从山顶往下滚巨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正往上攀登的鬼子砸得鬼哭狼嚎,毫无还击之力。

借助地理的优势,93名八路军将士同3000多名日伪军对峙18天,日军用尽各种方法,始终都攻不上岱崮。

见强攻不行,日军转而诱降。他们让一个汉奸站在崮下,对八路军喊话。

面对汉奸,山上的八路军齐声回答道:

只有战死的八路军,没有投降的八路军!”

到第18天,日伪军死伤300余人,精疲力竭,不得不从岱崮撤离。而8连虽然打光了子弹,粮食也所剩无几,但仅以牺牲2人,负伤7人的代价守住了岱崮。

此战让11团8连一战成名,成为解放军的英雄连队“岱崮连”。

后来当地农民爬上岱崮山顶打扫战场,发现山顶一片狼藉,山土被日军炸弹炸成粉末,连拳头大小的土疙瘩都找不到。而随地抓起了一把土,一数竟有6块弹片!

大家极为震撼,无法想象当时的战况是多么惊险,93名战士又是多么的英勇。

当然,抗战期间,我军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还有很多。回顾历史长河,在那个艰难的抗战岁月里,战士们走在刀刃上,鲜血流淌,不怕艰难险阻,奋勇杀敌。一步一步,让落魄的祖国有了如今的繁荣昌盛。

我们可以忘记昨日的痛苦,但不能忘记历史的烙印;我们可以不用回顾累累的伤痕,但是不能摒弃沉重的过去。要记得来时的路,才能更好地走向去时的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杨少华账号中午仍带货,曾为儿子... 7月9日下午,北京青年报的记者从知名相声演员苗阜以及天津相声主持人小佀那里获悉,享年九十四岁的相声大...
原创 为...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兵喜欢用火。比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藤甲兵等等事迹。然而火烧藤甲兵是...
原创 东... 公元770年在秦、郑、晋、齐等诸侯的护卫下顶住洛邑(今河南洛阳洛邑),就这样东周建立了。东周(公元前...
原创 少... 荀彧,这个名字常常被人念错的三国谋士,一生不遗余力地辅佐曹操,堪称德才兼备,最终却郁郁而死。 过去看...
原创 史... 我们人类打过的这些仗第33期 中国、法国从地图上看分处亚欧大陆两端相隔万里,但是历史是奇妙的东西,可...
原创 高... 历史长河中,明朝是一段引人入胜的篇章,令无数喜欢历史的人为之着迷。然而,有人对明朝的评价却颇为低迷。...
拍卖征集:中国瓷杯|从青瓷到珐... 在中国数千年的瓷器发展史中,瓷杯不仅是日常饮器,更是工艺、审美与文化的缩影。从质朴的青瓷到绚丽的珐琅...
原创 作... 不要以为当上皇太子,啥也不干,等到老皇帝去世,就一定能成为皇帝,历史上当上皇太子,却没能成为皇帝的人...
原创 朱... 朱元璋赏朱棣个橘子,朱棣连夜逃跑保住一命!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就是明太祖,出身卑微,白手起家...
原创 治... 四川人孙国友跪地痛哭向老天呼喊求水的事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但人们的看法和评论却是两极分化,截然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