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9年,那是中国的春秋时期,所谓春秋无义战说得就是这时期的战争。
这一年同周王室同姓的卫国发生了矛盾,其实这一家人也不是第一次闹矛盾了。当年卫国想吃掉旁边的滑国,滑国也是姬姓。所以周襄王派出大臣游孙、伯服去郑国为滑国说情。不想,郑国此时的君主文公囚禁了已没落的天子使者。其实郑文公这样做一是恼怒小国滑国反复,先前滑国已被郑国征服,郑国一撤兵,滑国立即倒向一边的卫国;二是当年文公的父亲厉公帮助周惠王(周襄王父亲)平定叛乱,吃饭时结果连个酒杯都不赏(郑文公怨惠王之入不与厉公爵),仅得个铜镜上的装饰品。
周天子好歹是天下共主,见郑国不听招呼,自己又无力讨伐,只好求助翟国为自己出口恶气。翟国本是黄帝后裔所建,但后来被视作戎狄,是外人。这次周襄王求助外人打自己人,显出自己的威望在诸侯中的分量是何等轻。翟君见中原天子求于自己,脸上也很有光,立即派兵攻郑。当时周天子朝廷中有位大夫叫富辰,他劝襄王说:“凡我周之东徙,晋、郑焉依。子穨之乱,又郑之由定,今以小怨弃之!”
白话:想当年平王东迁,晋郑都是帮助过的,后来的子颓之乱中郑国也出过力,今天哪能因为一点怨恨就兴兵讨伐。
但周襄王脑子中还是想当年那一套,还以为自己是人人膜拜的天子,断然回绝了富辰劝说。
郑文公也是个软柿子,没有祖上威风,很快被翟人攻下栎地。周襄王见到服了软的郑文公心中很是畅快,一高兴娶翟国公主叔隗为妾,之后更立为王后。
期间,富辰又出来劝:“自平王起历代天子都受过郑国恩惠,现在大王去亲近翟国,恐会寒了人心,不要做的好。”惠王袖子一甩,拿出了天子的架子,拒绝了富辰的建议。
哪知襄王的新王后叔隗是个水性杨花的人,没多久就和小叔子子带勾搭上了。襄王的皇弟子带很有叛乱基因的人,跟他叔祖子颓很像,都为周王室的衰落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周襄王发现自己顶着绿帽子逛游的时候,当即决定废后。可翟国哪肯,一发兵襄王滚到了汜地。子带在外人的帮助下成了周王,翟叔隗自然要当王后,毕竟自己的位子都是翟国给的。
后来襄王向晋国告急,晋国文公重耳是个想到霸主的人。勤王尊王是个当霸主的捷径,前任齐桓公已经证明过。于是晋国出兵击退翟国,杀了子带和叔隗,襄王复位。
纵观前后,若襄王的父亲惠王能赏的合适点,卫文公也不会怨恨周室。可是卫国在帮助完惠王后,还得到了一大片土地,这并未让卫君满足。可自己能得获得多少,还得看实力,自不量力的卫文公有非分之想后,迎来了又一次打击。一连串的事让周室进步的衰落,国王只能成工具,被诸侯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