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吕振羽虽长于治中国古代史,而在其史学研究中,也曾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先后对秋瑾、陈天华、黄兴、蔡锷、宋教仁等湖湘辛亥革命人物进行过评述,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开创性。但由于多种原因,其个别评述也还存在一些偏差与不足,值得我们在相关的研究中加以注意。
吕振羽(1900—1980 )
吕振羽生于湖南,长于湖南,自幼就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和湖湘人物的影响,热爱自己的家乡及其人文,并在其历史研究中,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先后对陈天华、黄兴、蔡锷、宋教仁等湖湘辛亥革命人物进行了评述,其相关评述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开创性。但由于多种原因,其个别评述也还存在一些偏差与不足,值得我们在相关的研究中加以注意。
一、湖湘辛亥人物对吕振羽的影响
1900年1月30日,吕振羽出身于湖南省宝庆府武冈州一个祖辈务农的家庭。190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饱受灾难的一年。是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最为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这标志着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名副其实的“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封建专制统治最黑暗的时候,也是光明即将到来的时候。是年10月,孙中山创立的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的兴中会发动广东惠州起义,义军很快发展到2万余人,连败清军,一时军威大振,但由于接济不及,义军苦战半月后被迫解散。惠州起义虽未成功,但促进了全国有识之士的觉醒,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经过前仆后继的不懈斗争,1911年10月,孙中山、黄兴创立的同盟会领导的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省迅速响应,终于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并于次年1月1日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中华民国。
正在家乡帮助父母干农活的11岁的吕振羽,听到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异常兴奋,毅然剪去了头上用长发扎成的“抓髻”。然而,革命胜利的成果不久就被袁世凯所篡夺。1915年5月,利令智昏的袁世凯竟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以出卖国家的主权换取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并悍然宣布废除中华民国,恢复帝制,自任皇帝,1916年元旦登基。但就在他登基前夕,蔡锷与唐继尧等人于1915年12月25日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反袁起义,拉开了护国战争的序幕。随后,蔡锷率领护国第一军在四川与袁军展开激战,给袁军以沉重打击,并得到南方各省的纷纷响应,迫使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民国。蔡锷因而成为“再造民国”的英雄。
蔡锷挺身护国的壮举和誓死报国的气节,深深影响着时在武冈县立中学求学的吕振羽。在蔡锷爱国精神的感召下,吕振羽“慕蔡锷,立志救国安民”。他在一篇作文中写道:“如国家民族危亡,当拜谢祖宗,舍身以赴,告黄帝轩辕于地下;如国家昌盛,只求茅屋两三间,卧读唐诗,以至南窗……。”国文老师肖承舆阅后十分高兴,并作长段批语曰:“生有此志,吾甚嘉欣,但作来颇不易,如今日反日仇货,我除一洗脸盆外无他日货,理应焚毁,亦觉可惜。生欲行其志,务求蹈实,凡事从一己始……”在肖师批语的鼓励下,吕振羽不久就实行“蹈实”,带领同学以“反日仇货”的形式,把一批批日货放到南大门外沙滩焚毁,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1921年,吕振羽考入湖南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今湖南大学前身)。该校设在著名的岳麓书院,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晚清“开一代风气”的代表人物魏源以及湖湘辛亥革命先驱唐才常、陈天华等都曾在这里学习。更令吕振羽感动的是,岳麓书院后的岳麓山又是黄兴、蔡锷、陈天华、姚洪业、禹之谟、刘道一、焦达峰、蒋翊武等一大批湖湘辛亥革命志士的埋骨之地。课余,吕振羽常登岳麓山,凭吊黄兴、蔡锷、陈天华等辛亥革命志士。他在诗中写道:
楚山不断来黔桂,湘波奔流入洞庭。腾翻五岭控粤海,大江东去接沧溟。三元义声销沉后,洪杨而后又夷沦。逆流激起怒涛涌,志士群起倡革新。三湘从来多英杰,名山有幸瘗成仁。
诗中,吕振羽感慨“三元义声”“洪杨而后”,湖南又有“志士群起倡革新”,并对于安葬在岳麓山上的众多的三湘辛亥“英杰”,表现出深深的崇敬之情。
除了登岳麓山凭吊辛亥志士,吕振羽还从老师那里听到不少湖湘辛亥革命志士的故事。他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在长沙读书,语文教师汪根甲讲课从不拿书,随便讲,骂刘邦,也讲黄兴、宋教仁、蔡松坡等人的资料。”而且,吕振羽还与蔡锷的内弟刘恂为同班同学,“经常到他家去玩,听到过一些(蔡锷的故事)”。
通过老师的传授、友人的介绍和自己的学习,吕振羽对于湖湘文化及湖湘人物的认识不断加深,他逐步认识到:“湖南在中国民族的文化史上,比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其他各省,甚至比珠江流域的广东,是后进的。但自从太平天国时代的曾、左、彭、胡、罗所领导的湖南人的表现,始展开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近百年来之中国民族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湖南人尤有其极重要之表演,湖南也被称为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易言之,在近百年的无论何种政治运动或文化运动,湖南人总是站到最前头而作为时代的倡导者,湖南对历次的各种运动,也都荷起了最重要的责任,因而被全国乃至世界誉称为所谓‘湖南精神’。在许多的政治地理教科书中,也都把‘民性聪秀勇武而好进取’一类的话加到湖南人的头上,又有誉称湖南人有‘蛮气’的。”
与此同时,吕振羽对湖湘辛亥革命人物也有深刻的印象和认识,并指出:“辛亥革命两大领导者——孙文与黄兴,其中黄兴领导的华兴会主要在湖南活动。还有会党头子谭人凤、焦达峰、陈作新等,也在湖南活动较多。”
吕振羽自幼以来对湖湘文化以及湖湘辛亥革命人物的了解与认识,不仅引导和鼓励他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而且为他后来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研究和评述湖湘辛亥革命人物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待续)
(原载:《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因篇幅限制曾作删节。本刊为未删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