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叡,是魏国第二位皇帝,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
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就是:如果他不死,司马懿也不敢造反!
这便足于说明曹叡是一位可以压制群臣,能力极强的君主。
纵观曹叡的一生,你便会发现他为什么可以有着极强的压迫力。
早年经历曹叡从小相貌俊美,超凡脱俗,又年幼聪慧,博闻强识,过目不忘。 祖父曹操对此十分惊异而倍加喜爱,常令他伴随左右。
建安二十一年(217年),曹操封魏王,同年东征孙权,曹叡及妹妹东乡公主离开母亲甄氏,与祖母卞夫人,父亲曹丕一起随征江东。
延康元年,十五岁的曹叡被封为武德侯。
黄初二年(221年),曹叡被封为齐公,同年八月,其母甄氏因为怨言而被曹丕赐死,葬于邺城,曹叡因为母亲获罪,废为平原侯。 黄初三年(222年)三月,曹丕又复其爵位,晋封为平原王。
东宫岁月由于生母被赐死的缘故,魏文帝认为曹叡先前既有不满,便想立徐姬所生的京兆王曹礼为嗣,因此久不立太子。
据野史《魏末传》记载,曹叡一次随曹丕狩猎,见到母子两鹿。文帝射杀了鹿母,命令曹叡射杀子鹿,曹叡不从,说:“陛下已经杀掉了母鹿,臣实在不忍心再杀掉它的孩子。”说完哭泣不已。文帝于是放下弓箭,深感惊奇,而确定了立曹叡为太子的心意。
黄初三年,曹叡又很快被立为平原王,后来曹丕下诏将其过继给郭皇后为子,进一步确定了他嫡长子的地位。然而曹叡因其母被赐死而非善终,内心愤愤不平。而郭皇后也因自己无子,对曹叡慈爱有加。
黄初七年,曹丕病笃,立曹叡为太子,遗诏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共同辅政。
明帝初政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七日,文帝驾崩。年轻的曹叡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开始了他十二年的执政生涯。
同年八月,孙权进攻江夏,御驾亲征,击退东吴。
太和元年 (227年)西平郡麴英反叛,明帝派遣将军郝邵、鹿磐率兵平定叛乱,斩杀了麴英。随后,明帝亲往耕种,以示重农。十二月,新城太守孟达叛乱,诏令骠骑将军司马懿讨伐。
太和二年,诸葛亮北伐,派曹真、张郃等人率领五万兵马拒敌,并亲往长安压阵。 不久,马谡被张郃大破于街亭,蜀军撤退回到汉中。同年四月,大赦天下。
青龙二年,孙权亦大举北犯,曹叡亲征东吴。
大权独揽藉由战事多次将曹休、曹真与司马懿调往边境,令其停留都城的时间十分有限,有效降低了三人对中央朝政的影响力。使几个辅政大臣形同虚设。在此之后,魏明帝一直牢牢掌握魏国最高权力,在内外战争与政策改革上始终是最高决策人,使得诏令能够有效实行。
国内改革,改革汉法,制订新律。削弱宗室加强中央集权。
曹叡在位期间,也正是诸葛亮北伐时期,东吴也接连进犯,而国内,权臣独揽。内忧外患。
但是,他以强有力的手腕,解决了国内外问题。
王仲荦先生曾评价过:曹叡统治时期,是魏王朝的全盛时期。
从早年经历到最后登上帝位,其实曹叡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艰难险阻。
不过后期,曹叡开始奢淫过度,也常让人觉得他是一位昏君。
但是,谥号明帝,就足于说明曹叡是一个很不错的君主。
你觉得曹叡厉害吗?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