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历史复习非选择题解题策略
创始人
2024-11-03 00:05:53
0

原标题:2024届高三历史复习非选择题解题策略

2024届高三历史复习非选择题题型解题策略

第一部分:材料分析题

(一)思路篇

(二)技巧篇

一、特点特征类

1.含义:特点就是指某一个历史事物的特殊之处,既反映了历史事物的具体性,

又显现出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其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

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等。

2.答案类型:高度概括的“特点”:小农经济的特点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描述性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思路:紧紧抓住材料,对文字材料进行分层,表格材料进行对比。

从时间,背景,目的,内容,过程,方式,范围,水平,影响等方面概括

答题模板一:从历史事物的要素角度分析

答题模板二:多角度分析

如果实在找不出对比角度,可抓住材料关键词进行概括。也可以合并同类项,即几句话表达说明的是同一个角度。

真题演练:

1:材料二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10分)

答案: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总结提升

如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1.逐句读材料,尽可能从每句材料中寻找体现其中心意旨的关键词。例如上题材料一中:第二问的关键词是“不分进出口”;第三句的关键词是“提高两倍”。

2.把关键词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寻找概括表达的角度。例如上题材料三的关键词可作如下归类:

(1)“改造海关”“保护国家生产”(关税主权方面)

(2)“发展国内生产”(经济发展方面)

(3)“出现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外贸方面)

3.根据揣摩好的表达角度,“围绕关键词”表述。最后表述的文字既是试题答案,也是从材料获取的有价值的、表述清晰的历史信息。

【注意事项】

1)解读材料,建议逐句概括,分清时间、范围、主体、性质、内容、方式、变化、影响等因素。

2)坚决杜绝摘抄材料原文,也不要罗列材料中的诸多事例,必须归纳、总结和概括。

3)不能过度滥用“XX化”和“XX性”的表达方式。

二、趋势、变化类

1.这类题型是指在特定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段出现的新特性、新内容等。主要是对同一历史事物在不同阶段的比较中探索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变化规律。

2.题型解读(三种类型)

3.答题模板

前后变化型

在前后两个阶段出现不同变化。如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前后有变化但内容不一:由…………;从……变为……

前后有变化但内容程度不同:日益……;逐渐……;不断……;越来越……;增强(加);减少(弱),扩大;缩小;更加

阶段变化型

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不同变化设问模式:“根据材料(材料中包含了多个时间段),分别说明……的总体发展趋势

按所提供材料的历史阶段进行分期式的分析、归纳、总结,该类型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内容变化型

主要是指以前没有这种情况,后来新出现了

设问模式:“指出与……相比……有哪些发展

出现的新现象、新因素(即之前不曾有过的表现),该类型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规则1

关注“拐点”:

题干中出现明显“拐点”(如数据明显变化、出现重大历史现象等),需要划分时段进行概括总结,即把拥有共性的若干个时间段所呈现的特征、趋势概括出来

规则2

辨析具体类型:

①前后变化型:一定要把前后各自的变化阐述出来,即之前怎么样,之后怎么样。如该题中三个年份都有“组织化”,故概括时以“组织化”为主,描述其发展程度由低到高即可

②阶段变化型:即多个阶段出现明显不同,需要分阶段概括

③内容变化型:直接列出新出现的情况

2

三、原因背景条件类

1.背景,原因,条件的不同点

“背景”的范围更大,更宽广,往往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回答。

“原因”则要与涉及的角色相结合,要具体,建议以“大环境+小角色”的思考。

“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可能性))

2.思路:最重要的就是抓住时间

材料内所提到的历史原因和背景

材料内容涉及相关的历史阶段特征(时代大环境、社会大氛围)

所涉当时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材料内个人因素和政府态度

3:材料二清代学者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自遁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而清儒“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即佛、道),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阮元进一步评论道,“实者,实事也。圣贤讲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近人梁启超也认为清儒“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梁启超笔下的科学精神,是指“善怀疑,善寻间,不肯妄徇古人之成说与一已之臆见,而必力求真是真非之所存”等。

——摘编自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等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的原因

答案一: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体制不断强化;早期启蒙思潮主张经世致用。

答案二:宋明理学学风空疏;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阮元追求实事求是。

分析:答案一的回答是长期机械训练的结果,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宏观方面回答,即习惯性地以“背景”作答,能得一点分,但得不了高分,是日常不注意辨析的结果。

概括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的原因(析题:阮元(角色1)、理学家(角色2))

1)清儒强调经世致用;(大环境)

2)宋明理学学风空疏;(角色2)

3)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角色2)

4)阮元追求实事求是。(角色1)

四、影响意义作用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多所高校宣布延长研究生学制 近期以来,多所高校宣布延长研究生学制。 宁波大学发布的《关于我校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部分变更信息...
原创 钓... 古代的兵器不像现在这么多,所以为了很好的防御敌人,大多数地区都会修建城墙来抵御外来入侵者。有防御的方...
原创 这... 唐诗宋词,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化顶峰,其中宋词经常被认为是宋朝人效仿唐诗而作,但是缺失了唐诗的...
原创 苏... 叶利钦是俄罗斯乃至苏联无法回避人物,他既是苏联瓦解者,也是俄罗斯独立后首任总统。关于叶利钦的资料很多...
原创 汶... 汶川地震牵动了全国上下人民的心,面对这场天灾,华夏民族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全世界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
原创 清...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自古以来我国就拥有着辽阔的疆土,物产资源十分丰富,在历史上中国的发展也是非...
原创 苏... 1991年12月26日,在克里姆林宫上方飘扬了69年苏联红旗慢慢降下,俄罗斯的三色旗慢慢上上去。苏联...
原创 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少人对于知县的印象是一个芝麻官的角色,可能是电视剧的误导,事实上人家可是正正...
原创 世... 在2020年,韩国曾上映过这样一部电视剧,讲述了号称“大韩帝国”皇帝的男主,辗转于现实和幻想两个时空...
原创 巅... “三国前表吕布,后表马超”这句话,乃是在民间广泛流传且深入人心的传言。而这句传言,恰好与《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