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皇帝多是喜欢重用舅舅,而不是重用叔叔呢?
创始人
2025-05-28 19:32:26
0

原标题:为何古代皇帝多是喜欢重用舅舅,而不是重用叔叔呢?

中华上下五千年自公元2200年大禹治水开始。期间涌现了不少枭雄,皇帝作为封建制度下不可或缺的政治要素,自然可以算得上是每个时代枭雄的最佳写照。

从一统六国的秦始皇到落魄退位的溥仪。封建专制最终在时代的裹挟和“枭雄的无能”之下被迫画上了句号。枭雄难当,也不是谁都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魄力。

作为时代的最高掌权者,皇帝每天要面临种种难题和形形色色的诱惑。稍有不慎便是大权旁落万劫不复。因此皇帝多重用身边的亲人来为自己排忧解难,出谋划策。但纵观古今为何皇帝普遍重用的是舅舅而不是叔叔呢?

俗话说得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们先来说说皇帝的身边究竟有哪几类臣子。

一种是扶持皇帝上位的叔叔兄弟我们俗称宗室。另一种是皇帝的妻族母族中优秀的人材我们俗称外戚。还可以是陪伴皇帝长大的太监一般称为宦官。又或者是朝堂之上根基深厚的元老大臣被我们称为权臣。

其中学识渊博,位高权重的大臣。在经历了几朝更替以后,臣子心中的考量贡献,多是出于国家本身而非皇帝个人。而且这类大臣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心思深沉,思想固化,钱财地位皆是司空见惯,皇帝想要收为己用并不容易。

而皇帝身边的太监,因为出生不好。从小到大对于皇帝唯命是从。虽然擅长把握人心,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再加上生理缺陷导致的,心理多少是有些畸形的。终究还是上不得台面。

然而作为皇帝的叔叔兄弟,由于跟皇帝“血出同根,性出同氏。”是有着直接间接的皇位继承权利的人。皇帝对于这类人自然是忌讳不已。

清朝出名的九子夺嫡,其中的血雨腥风让人不寒而栗。失败的亲王除了支持雍正本人的十三阿哥,其它觊觎皇位的阿哥无一例外,均下场凄惨。

其中遭遇最惨的就是雍正的敌对党,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在雍正四年被雍正从皇族族谱上除名,分别被改命名为“阿其那”(满语翻译指“猪狗不如的人”)和“塞恩黑”指(满语翻译指“讨厌的人”)。

除名后的九阿哥胤禟被雍正关押于监牢之中。当时正值酷暑,囚房封闭。胤禟全身上下动弹不得,铁锁加身。每每昏死后又被人用冷水泼醒。

不久便惨死于囚室,死相凄惨让人毛骨悚然。而八阿哥胤禩,则被囚禁在宗人府的过程中死于“呕病”,但据民间相传他是被雍正所毒死,其死因成迷。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每一朝代能存活下来的皇子。要么善弄权术,机智狡猾。要么是不闻世事,不学无术。总归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和过人之处。这些人对于“伴君如伴虎”一词都是用生命去领悟过的。

一旦这些人有了谋权篡位的心思,只要能除掉皇帝一人。朝中的大臣就算心所不满。但为了自家人的富贵生活和天下的安定。只要是做皇帝的血统纯正,姓氏不变,国家还在。谁又会为了一个失败者而鸣冤叫屈,谁做皇帝还不都是一个样?

而皇帝本身在经历了夺嫡继位以后,心中对这些幸存者就算没有恨意,心中的亲情也早被脑海中的怀疑和忌惮消磨殆尽。再让他们处于权利的中心,心中多少还是有很大的芥蒂。

但外戚就不一样了,外戚在陪伴着皇帝经历改朝换代时,为皇帝出谋划策,出兵出力,经历生死。

都说患难见真情,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皇帝本人除了利用之心以外难免还是有几分旧情在。

而且皇帝上位之初本身势单力薄,也需要借外戚之势来巩固自己的皇位。或是出于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对于娘家人帮衬一些也是在所难免。

又或者皇帝心中对于下一任皇子已经有了人选。而皇帝对于其母妃的为人品性也是极为看重,俩人情深意切。此时为了提拔外戚,便可以为皇子以后继承大统减少一些阻碍,增加一些筹码来丰满皇子的羽翼。

以便皇子能在争褚之时能够全身而退,在继位以后能稳固江山社稷。

再加上外戚上位的风险极小,一旦外戚上位改朝换代。危及了朝中贵族的权利利益,违反了文人脑海中的“天子至尊,皇权至上”。那结果必定会是“文武百官群起而攻之”导致天下大乱。

几千年间比较出名的“王莽窜汉”也就仅仅坚持了不到15年的时间,便被人赶下皇位,兵败身亡。

最重要的是外戚多根基不稳,容易操控。外戚手中的权利多来源于皇帝,皇帝高兴便给予他们权利,不高兴便可借机将权利收回。而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有的是人选。

其次扶持外戚可以抑制朝中其他权利发展造成权利制衡。到时“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皇帝自身便可坐收渔翁之利,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但凡事无绝对,物极必反。人无完人,长时间的权利制衡,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比如汉初期的皇后吕氏,汉中期的众臣霍光,唐朝的长老长孙无忌等等。虽说外戚的专政,间接说明了皇帝的孱弱无能。在外戚的领导之下也为朝中社稷和国家发展上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但是由于外戚专政,名不正言不顺,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党派之间的斗争失衡。大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筹码,增收赋税,加剧土地的兼并,加剧了农民阶级的负担,从而间接引发了全国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甚至为了得到更多的支持,自私武断。推行极端政策,挑衅部落统领。激化匈奴矛盾,导致国家战乱频繁……

最终各方势力伺机而动,全国上下动荡不安群起激愤。

但庆幸的是如今的我们出生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和平年代。这种不健全不健康的政治制度最终在人民的领导之下被推翻,而今后,我们也定然会在时代的洪流之中越走越稳,愈走愈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慈...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文物文献并未大量流失,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是如何一步步从繁荣昌盛走向衰...
原创 元... 元朝的铁骑以其无与伦比的战力横扫天下,东征西战,毫不手软。 然而,在元朝铁骑进行第三次西征时,他们...
原创 唐... 随着陈凯歌新电影妖猫传的热映,唐代这一中国最梦幻朝代的繁华景象又重新进入大家的视线。也许提到存在了将...
原创 进... 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是广为认可的理论之一,但近年来却受到了广泛的质疑。该理论认为生物是逐步进化的,遵...
原创 中... 在成功做成大事的人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硬件条件,如学习能力,还需要软实力的支持,比如情商和强势的性格。...
原创 为... 在春秋时期,秦国崛起超乎想象,成为其他诸侯国的噩梦。联手抗秦的尝试以惨败告终,秦国始皇傲立历史舞台。...
原创 诸... 自古以来,人们对寿命的渴望几乎成了一种本能,即便是帝王将相亦不能免俗。尤其在古时候,人均寿命短暂,更...
深刻理解南昌起义“伟大事件”的... 2024年是南昌起义九十七周年。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
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青岛)项目... 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 (青岛)项目启动仪式举行 李群赵豪志出席 8月2日上午,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青岛...
原创 赵... 之前讲过唐朝诗人李贺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虽然整个盛唐诗人文人无数,但却无人对出,直到宋朝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