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皇帝多是喜欢重用舅舅,而不是重用叔叔呢?
创始人
2025-05-28 19:32:26
0

原标题:为何古代皇帝多是喜欢重用舅舅,而不是重用叔叔呢?

中华上下五千年自公元2200年大禹治水开始。期间涌现了不少枭雄,皇帝作为封建制度下不可或缺的政治要素,自然可以算得上是每个时代枭雄的最佳写照。

从一统六国的秦始皇到落魄退位的溥仪。封建专制最终在时代的裹挟和“枭雄的无能”之下被迫画上了句号。枭雄难当,也不是谁都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魄力。

作为时代的最高掌权者,皇帝每天要面临种种难题和形形色色的诱惑。稍有不慎便是大权旁落万劫不复。因此皇帝多重用身边的亲人来为自己排忧解难,出谋划策。但纵观古今为何皇帝普遍重用的是舅舅而不是叔叔呢?

俗话说得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们先来说说皇帝的身边究竟有哪几类臣子。

一种是扶持皇帝上位的叔叔兄弟我们俗称宗室。另一种是皇帝的妻族母族中优秀的人材我们俗称外戚。还可以是陪伴皇帝长大的太监一般称为宦官。又或者是朝堂之上根基深厚的元老大臣被我们称为权臣。

其中学识渊博,位高权重的大臣。在经历了几朝更替以后,臣子心中的考量贡献,多是出于国家本身而非皇帝个人。而且这类大臣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心思深沉,思想固化,钱财地位皆是司空见惯,皇帝想要收为己用并不容易。

而皇帝身边的太监,因为出生不好。从小到大对于皇帝唯命是从。虽然擅长把握人心,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再加上生理缺陷导致的,心理多少是有些畸形的。终究还是上不得台面。

然而作为皇帝的叔叔兄弟,由于跟皇帝“血出同根,性出同氏。”是有着直接间接的皇位继承权利的人。皇帝对于这类人自然是忌讳不已。

清朝出名的九子夺嫡,其中的血雨腥风让人不寒而栗。失败的亲王除了支持雍正本人的十三阿哥,其它觊觎皇位的阿哥无一例外,均下场凄惨。

其中遭遇最惨的就是雍正的敌对党,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在雍正四年被雍正从皇族族谱上除名,分别被改命名为“阿其那”(满语翻译指“猪狗不如的人”)和“塞恩黑”指(满语翻译指“讨厌的人”)。

除名后的九阿哥胤禟被雍正关押于监牢之中。当时正值酷暑,囚房封闭。胤禟全身上下动弹不得,铁锁加身。每每昏死后又被人用冷水泼醒。

不久便惨死于囚室,死相凄惨让人毛骨悚然。而八阿哥胤禩,则被囚禁在宗人府的过程中死于“呕病”,但据民间相传他是被雍正所毒死,其死因成迷。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每一朝代能存活下来的皇子。要么善弄权术,机智狡猾。要么是不闻世事,不学无术。总归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和过人之处。这些人对于“伴君如伴虎”一词都是用生命去领悟过的。

一旦这些人有了谋权篡位的心思,只要能除掉皇帝一人。朝中的大臣就算心所不满。但为了自家人的富贵生活和天下的安定。只要是做皇帝的血统纯正,姓氏不变,国家还在。谁又会为了一个失败者而鸣冤叫屈,谁做皇帝还不都是一个样?

而皇帝本身在经历了夺嫡继位以后,心中对这些幸存者就算没有恨意,心中的亲情也早被脑海中的怀疑和忌惮消磨殆尽。再让他们处于权利的中心,心中多少还是有很大的芥蒂。

但外戚就不一样了,外戚在陪伴着皇帝经历改朝换代时,为皇帝出谋划策,出兵出力,经历生死。

都说患难见真情,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皇帝本人除了利用之心以外难免还是有几分旧情在。

而且皇帝上位之初本身势单力薄,也需要借外戚之势来巩固自己的皇位。或是出于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对于娘家人帮衬一些也是在所难免。

又或者皇帝心中对于下一任皇子已经有了人选。而皇帝对于其母妃的为人品性也是极为看重,俩人情深意切。此时为了提拔外戚,便可以为皇子以后继承大统减少一些阻碍,增加一些筹码来丰满皇子的羽翼。

以便皇子能在争褚之时能够全身而退,在继位以后能稳固江山社稷。

再加上外戚上位的风险极小,一旦外戚上位改朝换代。危及了朝中贵族的权利利益,违反了文人脑海中的“天子至尊,皇权至上”。那结果必定会是“文武百官群起而攻之”导致天下大乱。

几千年间比较出名的“王莽窜汉”也就仅仅坚持了不到15年的时间,便被人赶下皇位,兵败身亡。

最重要的是外戚多根基不稳,容易操控。外戚手中的权利多来源于皇帝,皇帝高兴便给予他们权利,不高兴便可借机将权利收回。而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有的是人选。

其次扶持外戚可以抑制朝中其他权利发展造成权利制衡。到时“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皇帝自身便可坐收渔翁之利,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但凡事无绝对,物极必反。人无完人,长时间的权利制衡,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比如汉初期的皇后吕氏,汉中期的众臣霍光,唐朝的长老长孙无忌等等。虽说外戚的专政,间接说明了皇帝的孱弱无能。在外戚的领导之下也为朝中社稷和国家发展上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但是由于外戚专政,名不正言不顺,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党派之间的斗争失衡。大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筹码,增收赋税,加剧土地的兼并,加剧了农民阶级的负担,从而间接引发了全国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甚至为了得到更多的支持,自私武断。推行极端政策,挑衅部落统领。激化匈奴矛盾,导致国家战乱频繁……

最终各方势力伺机而动,全国上下动荡不安群起激愤。

但庆幸的是如今的我们出生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和平年代。这种不健全不健康的政治制度最终在人民的领导之下被推翻,而今后,我们也定然会在时代的洪流之中越走越稳,愈走愈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杨少华账号中午仍带货,曾为儿子... 7月9日下午,北京青年报的记者从知名相声演员苗阜以及天津相声主持人小佀那里获悉,享年九十四岁的相声大...
原创 为...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兵喜欢用火。比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藤甲兵等等事迹。然而火烧藤甲兵是...
原创 东... 公元770年在秦、郑、晋、齐等诸侯的护卫下顶住洛邑(今河南洛阳洛邑),就这样东周建立了。东周(公元前...
原创 少... 荀彧,这个名字常常被人念错的三国谋士,一生不遗余力地辅佐曹操,堪称德才兼备,最终却郁郁而死。 过去看...
原创 史... 我们人类打过的这些仗第33期 中国、法国从地图上看分处亚欧大陆两端相隔万里,但是历史是奇妙的东西,可...
原创 高... 历史长河中,明朝是一段引人入胜的篇章,令无数喜欢历史的人为之着迷。然而,有人对明朝的评价却颇为低迷。...
拍卖征集:中国瓷杯|从青瓷到珐... 在中国数千年的瓷器发展史中,瓷杯不仅是日常饮器,更是工艺、审美与文化的缩影。从质朴的青瓷到绚丽的珐琅...
原创 作... 不要以为当上皇太子,啥也不干,等到老皇帝去世,就一定能成为皇帝,历史上当上皇太子,却没能成为皇帝的人...
原创 朱... 朱元璋赏朱棣个橘子,朱棣连夜逃跑保住一命!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就是明太祖,出身卑微,白手起家...
原创 治... 四川人孙国友跪地痛哭向老天呼喊求水的事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但人们的看法和评论却是两极分化,截然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