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之后许许多多的有功之臣都得到了国家的重用及表彰。其中,在1955年,国家举行了规模宏大的授衔仪式,授予开国将领中十人为开国元帅,此外还有大将,上将,少将等共1048人。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创建并发展着新中国。
其中有一名开国上将,杨勇。他经历了整个抗战,还参与解放战争,援朝战役,边境反击战,在多次战役中做出巨大贡献。在他1972年去沈阳军区任职时,当时的沈阳军区司令陈锡联还特别交代,不要把他当成副司令对待,军事方面大事小事都应当先向他请教。
不断成长的猛虎
杨勇出生自文江市清江的一个农民家庭,打小他便满腔热血,读书期间就已经担任劳动童子军的队长。1927年,他加入共青团。经历了三年的爱国主义深造和革命运动后,1930年加入我党。
在1930年随军政治队学习结业之后,杨勇进入红军先后历任队长,政委,营长,处长等职。他还跟随红军主力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战中,他怀着满腔热血,与敌人殊死搏斗,歼灭无数的日军,守护家园,立下赫赫功名。在解放战争中,杨勇担任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的司令员,带领解放军解放贵州一带,还参加了渡江战役和成都战役,为祖国统一做出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杨勇一直在西南尤其贵州地区任职发展。1953年,他被派任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奔赴援朝的前线,直至1958年10月才回到国内。回国后的他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八年时间内,他将北京军区整体的军事素养和作战水平提高了一大截。
兢兢业业奉献祖国
1967年,杨勇便受到了敌对派的迫害,被迫解除了所有职务。蒙冤五年,才得以重新任职上位。因为当时军区正职位置比较缺少,因此中央暂时安排杨勇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
当时沈阳军区的司令员是陈锡联,他和杨勇在解放战争时期都曾为刘邓大军的司令员,两人在一起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陈锡联听说自己的老战友杨勇将要到沈阳军区来任职,特地亲自带队到机场去迎接他。
没想到历经20余年,他们还会有机会一同奋战。在杨勇任职之后,陈锡联还特地对军区同志交代:杨勇同志工作了几十年,经历过很多事情,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十分突出,以后有什么军事方面的工作决定,都要请示他,不能把他当成副司令。既然是老战友,陈锡联对于杨勇的能力也是十分清楚,对比自己而言只强不弱,因此他并没有把杨勇当作自己的副手一般看待。金子,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身为副司令的杨勇,很快便适应了工作环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上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已经算是处在崩溃的边缘,因此位于中苏边境的东北地区成为一片相当敏感的地带。
勤勤恳恳工作的杨勇,并没有选择安逸的坐到办公室中等各种工作汇报,他不顾自身病痛,经常带领着部队在边境线和战略点视察。爬山路,下坑地,过草原,20多天的时间,杨勇就在边境线走过三四千里的行程。本就疾病缠身的杨勇,加上短时间内的过度劳累,一下病倒在镜泊湖边。
虽然在医生的抢救下,杨勇很快恢复过来。但他清醒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接着视察剩余的边境。他不顾人们的劝阻,再次投入到工作中。瘦小的身体,爆发出无穷的力量,丝毫不顾自己身体,却毫无保留的奉献国家。杨勇还特地来到中苏接壤的边境珍宝岛,检查珍宝岛的军事工程和防御工事,慰问当地的战士。他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势,与战士们一同弯伏在哨位,用望远镜观测周围敌军的状况。吃的穿的都和战士们一样,不搞特殊。
杨勇晚上就在珍宝岛附近的江边住了一晚,和战士们敞开心扉的交谈。在第二天杨勇离别之际,战士们特地用小树枝削成拐杖送给他,让平时腿脚不方便的他有个支柱。杨勇也没有多推辞,用眼神和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激之情,后来,他又将这个拐杖送给了朱老总。
一生戎马,大爱献国
随后不久,杨勇被调任到新疆担任司令员,也算又恢复了他的军区正职。不远千里万里,从东北来到西北,继续为祖国戍守边疆,风里雨里,奉献着自己。
1979年,他还参与组织边境反击战,取得胜利。1983年,杨勇同志在北京去世,享年70岁。他性格耿直,刚毅,浑身上下带着一股虎气,在关键时刻往往做出振奋人心的事情。主席曾称赞他:文武双全,是一员猛将。都说人无完人,但在杨勇的身上确实很难挑出什么毛病来。他不贪财好色,不赌博嗜酒,他心中所想的永远是国家和人民。不管在军务工作,还是日常生活,对于自己的得失,总是一笑而过,从不去多想,反而对别人考虑的十分细心周到,深得百姓与战士的爱戴。
杨勇永远以饱满的热情关注着军队的建设和国家的安危,致力于祖国的统一大业和繁荣富强。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用自己无私的奉献,充分表现出一名战士,一名党员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贞与热爱。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我们盼望,和平鸽的身影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地球村能够在奔跑中一路前行。但无论何时,都要记得,我们所理想的岁月静好,不过是许许多多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和杨勇类似的人,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只为在社会的大群体中服务人民,助力国家的发展。他们,是真正真正值得赞美和学习的人。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