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期间,为何一半时间不在军中?过程是一波三折
创始人
2025-05-28 03:31:58
0

原标题: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期间,为何一半时间不在军中?过程是一波三折

某种意义上,蒋某人抢先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的举动,确实给1941年的那场悲剧埋下了一个伏笔,其政治阴谋在一定程度有所得逞。最严重的后果,是造成新四军成立之初,两名军政主要领导就出现不和,哪怕放在现在,如果一个单位的一、二把手互相不配合,工作怎么可能顺利开展?

首先要了解,全面抗战爆发后,南方诸省红军游击队的改编,远比陕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要困难得多,一方面,江南地区蒋系的军力和势力占据绝对优势,至1937年初,各游击区的处境已非常困难,蒋某人自然不愿意“功败垂成”,必欲除之而后快。

另一方面,关于八路军改编的谈判,之所以能够取得突破,是因为蒋某人迫切需要红军主力奔赴华北抗日前线。但是在淞沪战场上,南京政府投入了70多万主力部队,重兵云集,并不在意红军游击队是否参战,同时又担心这些游击队一旦取得合法地位,会在其腹心地区发展壮大。

因此到了1937年8月底,在八路军的改编基本完成时,关于南方红军游击队的谈判却迟迟没有结果,军长人选更是争论不止。理论上说,是陈毅、项英领导了三年的浴血坚持,如果整编和改编为一支军级部队,当然应以这两人为军政主官最合适,可问题是,蒋某人根本不同意。

正是在这样的谈判僵局中,富有政治智慧的周公,暗示已经回国的叶挺将军,通过陈诚的关系,自荐出任这支部队的指挥官。陈诚确实把话递上去了,蒋某人一琢磨,与其将来不得不任命一位延安方面的军长,还不如交给已经成为“无党派人士”的叶挺,何况又是北伐名将,我方也不好说什么。

于是1937年9月28日,军事委员会发出通令:“经委员长核准,任命叶挺为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这个消息令延安方面也很突然,毕竟之前只是一个动议,想不到这么快得到批准,于是稍后特别邀请叶挺赴延安一行。

应该说,叶挺军长所表现出来“坚决听从党的领导”的态度,延安方面还是比较满意的,既然双方均认可了军长人选,则新四军的组建总算进入快车道,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宣告成立。

此间叶挺被任命为中将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实同政委),而陈毅仅仅出任了第一支队司令员。稍后,根据延安的电令,军部又组建了党的机构“新四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关于这个机构,之前曾有专文介绍。

麻烦在于,叶挺将军此时不是党员,当然无法入选“军分会”;而我们的大原则又是“党指挥枪”,也就是新四军的重大决策和行动,必须要由军分会来决定,偏偏负责军事指挥的叶挺军长,又不是军分会成员,这就比较尴尬了。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项英自恃资历深厚(也确实深厚),虽然在抗战爆发后到过延安,并且增选为政治局委员,但是执行延安指示并不坚决,在工作中不太注意团结叶挺将军,矛盾就逐渐激化了:叶挺认为项英不尊重他,很难顺利履职。

还有另外一些原因,首先是项英对曾经宣布离开党组织的叶挺不那么信任,而叶挺的一些做派也让他反感,比如黄呢军装笔挺,还带有专门的厨师等等,这都与艰苦朴素的红军作风格格不入。

这样的反感和不信任,在工作中难免流露出来,甚至在研究新四军的作战事宜时,项英也召开军分会的会议进行研究,干脆不跟叶挺打招呼,这就有些过分了:军长指挥作战,居然不能参加作战会议,哪怕是列席也是应该的嘛。

叶挺将军性格素来刚烈,当年宣布离开组织也与此种性格有关,而项英的种种排斥,他感觉实在难以忍受,结果就有了第一次离队,时间是新四军成立半年之后,也就是1938年6月间。

第一次离队

叶挺本来是去武汉索要新四军的军费,同时也闹了情绪,他在跟周公会面时就表示:“我在那里干不下去了”!周公大为惊讶,请他详细说明原因。

于是叶挺介绍了他在新四军军部的实际情况,自然大诉其苦,同时要求成立一个军政共同议事的“新四军委员会”,以便他能参与军事决策,否则的话实在难以为继。

周公和在场的叶帅听完情况介绍,非常理解叶挺的困境,当即表示:“我们马上和延安联系,解决这个问题”。两天以后,延安复电批准:同意组织新四军委员会,项为主任,叶为副之。

叶挺得到了中央的支持,于是很高兴地回到了云岭军部,这次离队时间并不长,前后不到半个月时间,然而回去以后面对的事实,却让他大失所望。

第二次离队

前面介绍过了,项英由于自身原因,并不太坚决和完全地贯彻延安的指示精神,尽管遵令成立了“新四军委员会”,可他毕竟是主任,又是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军分会书记,在工作中对叶挺的态度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还是将其排斥在决策圈之外。

叶挺自尊心严重受挫,一气之下发电给武汉,请求辞去军长职务,周公复电挽留,并且说明不久会亲赴皖南协调,请他耐心等待。

然而叶挺去意已决,于1938年9月撩挑子回了广东老家,当时主粤的余汉谋,正是叶挺的粤军老友加保定校友,遂邀请叶挺出任“东江游击司令”。

叶挺认为反正都是拉队伍打鬼子,没有请示延安就接受了邀请,这就让我方非常被动了,也给了重庆当局以口实,道理不说大家也懂。

周公心急如焚,迭电说明利害关系,如此四个多月之后,叶挺才离开广东回到重庆,再与周公一番长谈后,总算在1939年2月底回到新四军军部,这次离队的时间前后大约五个多月。

随后周公以“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对江南抗日战场进行了巡视,其中云岭成为重要一站,中心工作就是研究新四军的发展方向,以及解决叶、项之间的矛盾问题。在周公的耐心说服下,项英给叶挺当面作了一个自我批评,而叶挺将军也表示了谅解。

应该说,这次事件以后,叶、项之间的关系融洽了一些,然而时间不长,叶挺过江主持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1939年6月间因擅杀不执行命令的四支队高司令员,遭到延安方面的严电批评,加之第三战区不断搞摩擦限制我军发展,内忧外困下,叶挺于9月间再次提出辞职。

第三次离队

此时周公正在苏联,一时无法亲自处理此事,因此叶挺在重庆、澳门等地一呆就是大半年,直到1940年夏天周公回国后,叶挺才接受劝告于8月间返回云岭军部,算起来这次出走的时间,长达十个多月,并且距离事变爆发仅有四个月左右了。

客观来说,叶挺将军在新四军军长任内,多次提出辞职并两次长时间离队出走,固然有叶、项关系不睦的因素,确实也有个人性格方面的的因素。

从1937年12月底军部成立,到1941年初遭到无理扣押,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叶挺将军前后五次提出辞职,其中三次是跟我方提出,二次是跟蒋某人提出,原因自然是重庆当局总是克扣军费粮秣等等。

而叶挺军长的离队时间累加起来,竟然多达十六个月,确实占到了将近一半,其中真正负气离队的时间,大约十四个月,其他时间则是到武汉、到重庆等地,跟军事委员会乃至和蒋某人进行交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权倾朝野的吕不韦饮鸩还是归隐,... 原标题:权倾朝野的吕不韦饮鸩还是归隐,刘邦的岳父,给了我们新的思路 秦朝的历史...
为何秦始皇能统一天下?专家:秦... 原标题:为何秦始皇能统一天下?专家:秦国这些兵器,不该出现在2000年前 一切...
吴起:能力很强,但人品低下 原标题:吴起:能力很强,但人品低下 吴起,战国初期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县西)人...
明知上党是烫手山芋,赵王为何还... 原标题:明知上党是烫手山芋,赵王为何还要接?战国阳谋-冯亭献上党 背叛国家,将...
肥之战:赵国的谢幕演出,十万秦... 原标题:肥之战:赵国的谢幕演出,十万秦军被赵军杀的丢盔卸甲、全军覆没 在今天河...
明明东周是一个朝代,为什么分为... 原标题:明明东周是一个朝代,为什么分为春秋和战国,以什么事件为分界点 周朝对于...
河外之战大破秦军,这场仗让信陵... 原标题:河外之战大破秦军,这场仗让信陵君名扬天下,他究竟有多厉害? 大家都听说...
伊阙之战:不过是白起的战术胜利... 原标题:伊阙之战:不过是白起的战术胜利,却成合纵、连横战略的大转折点 自孟尝君...
作法自毙?自作自受?不,这绝不... 原标题:作法自毙?自作自受?不,这绝不是对商鞅的正确理解 只要了解中国历史,应...
《封神演义》殷商十一个关口的总... 原标题:《封神演义》殷商十一个关口的总兵是什么?力量都是什么? 在《封神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