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饥荒时,范仲淹竟下令涨米价,而灾民竟然还拍手称好,为啥
创始人
2024-11-02 20:07:32
0

原标题:闹饥荒时,范仲淹竟下令涨米价,而灾民竟然还拍手称好,为啥

前言:

你有没有想过,在那个饥荒肆虐的年代,一个地方官员怂恿商人抬高米价?这不是火上浇油吗?然而,这种看似荒唐的做法最终化解了危机,拯救了无数生命。这位官员就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范仲淹。他的做法虽然出人意料,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对人民的关怀。

灾难迫在眉睫

1050年的江南,本来应该是一片繁华景象。今年春耕刚刚结束,农民们都盼着丰收。然而就在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干旱彻底打乱了一切。

连续几天的酷暑,让大地干裂,所有的绿色植物都消失了。田里的庄稼被彻底毁掉,农民一年的辛苦都白费了。更可怕的是,干旱并没有就此结束,反而愈演愈烈,几乎覆盖了整个江南地区。

城里,一些投机者趁机哄抬米价,让本来就过着苦日子的老百姓雪上加霜。他们把大米的价格提高到180元一石,远远超出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街上随处可见挨饿的人。他们赤着脚,蓬头垢面,只能说着乞讨。有的甚至快要死了,随时可能死去。

看着这些可怜的生灵死去,朝廷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势必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如果你很穷,你就会考虑改变。

就在朝野混乱之际,一位著名的贤明宰相被派往浙江前线。他就是范仲淹。作为北宋最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之一,范仲淹自然深知当前的危机。

一旦灾难无法控制,骚乱就指日可待。届时,帝国统治也将受到严重冲击。所以,他必须想办法快速扭转局势,这才是上策。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仅仅依靠政府救济是不够的。毕竟法院的财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地发放救济食品,我们很快就会捉襟见肘。

于是范仲淹开始筹谋一场大戏。他很清楚,要解决眼前的危机,必须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传统的方法不再有效。只有打破常规,才能最终化解这场危机。

俗话说,穷则想变。危机时刻往往是智慧诞生的时刻。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范仲淹开始运筹帷幄,精心策划每一个行动。他知道,这将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但只要最终能够拯救人民于危难之中,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把蛇从洞里引出来

一是引导商家提高米价。这种做法无疑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不过,范仲淹也有他自己的考虑。

他清楚地知道,只要米价足够高,就一定会吸引周边的米商。届时,浙江大米价格虽高,但供应将大大充足。这为后续行动创造了条件。

但怎样才能让商家主动提高米价呢?范仲淹深知,单纯依靠政府命令是行不通的。毕竟,商人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如果米价被限制在较低水平,他们自然不会高兴。

于是范仲淹决定采取更巧妙的办法。他首先召集城内的商人进行动员和鼓励。只要把大米的价格提高到足够高的水平,他们就能获得可观的利润。

果然,范仲淹的计谋很快就奏效了。当米价提高到180元一石时,全国各地米商纷纷涌入浙江,趁机发财。他们都对眼前的利润垂涎欲滴,万万没想到,这只是范仲淹精心布局的开始。

正当商人们为眼前的利润兴奋不已时,范仲淹再次出手了。他下令开设官方仓库,免费向民众发放救济粮。一时间,商人手中的米价高得离谱,而官仓里的米则免费送给百姓。可想而知,没有人会花重金从商人那里购买高价大米。

眼看着米价一路下跌,最后卖给老百姓的米只有100块钱,商户们都垂头丧气。他们原本指望能在浙江发财,却没想到最后只是到异地卖米。

然而,就在商人们绝望归来的时候,浙江的灾难已经彻底解决了。人们不仅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到大米,还能靠自己的双手赚取收入,渡过难关。

以工代赈

解决米价危机后,范仲淹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很清楚,仅仅依靠政府救济是不够的。只有让人民自食其力,才能真正走出阴霾。

于是他开始在政府机关和寺庙里为灾民安排工作。虽然报酬微薄,但也比游手好闲、乞讨为生要好得多。这不仅能让灾民获得基本的生活来源,还能让他们重拾自我价值和尊严。

与此同时,范仲淹还巧妙地利用了浙江佛教崇拜盛行的契机。他组织了各种庆祝活动,吸引了大批朝圣者。这不仅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也为灾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范仲淹的安排下,一些灾民开始到寺庙做香工,负责照料香火;其他人则在庙会上当小贩,出售小吃和纪念品。

虽然收入不多,但至少能保证温饱。更重要的是,他们重新找回了自力更生的尊严,不再被动等待救援。

就这样,在范仲淹的精心安排下,浙江的灾难很快就彻底化解了。人们不再被动等待救济,而是靠自己的双手谋生。结果,朝廷避免了一场可能动摇其统治的骚乱。

结论:

然而,范仲淹的智慧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他之所以能够做出如此明智的决定,源于他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切身体会。作为一名地方官员,他深知灾难的严重性,知道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必须想出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正是因为这种对民生的高度重视,范仲淹才能够打破常规,采取一些看似荒唐的措施。他知道,这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而不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可以说,正是这种精神,才是北宋王朝能够在乱世中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纵观历史,像范仲淹这样有德行的宰相并不多见。他们不仅有远见,而且懂得如何真正造福于人民。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物,北宋才能够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留下如此灿烂的文化遗产,成为后人景仰的对象。范仲淹本人也因此被后人追赠“文正”,以彰显他的杰出贡献。

相关内容

境外游客同比飙升302% ...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湖州4月22日电(胡丰盛 梅秋霞 宋豪亮)“...
2025-04-22 11:06:45
"特朗普会输,但...
► 文 观察者网 刘程辉 特朗普借关税政策大搞政治投机,却将自身拖...
2025-04-21 20:09:32
澳门获马来西亚旅游展 “最...
来源:海外网海外网澳门4月20日电(记者富子梅)记者从澳门特区政府...
2025-04-21 08:35:47
美媒焦虑:中国为底层年轻人...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普遍的观念是,外国公司来中国是因为劳...
2025-04-20 22:10:46
“浙”里春茶飘香海外 今年...
春日到来,万物复苏,茶园里一片生机勃勃。茶农们头戴斗笠,身背竹篓,...
2025-04-19 07:08:02
扎哈罗娃:华盛顿毫不掩饰,...
【环球网报道】据塔斯社等媒体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7日...
2025-04-18 23:07:24

热门资讯

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 原标题: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名小卒,多年后成为匈奴克星 题记 中原和...
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 原标题: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解决德川家康?结果被他反扑 提及万历年间...
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 原标题: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张“不要动”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
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 原标题: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嫁给唐睿宗,一女李隆基养母 窦孝谌有墓志...
西北野战军5名纵队司令员,哪个... 原标题:西北野战军5名纵队司令员,哪个人战绩最强 大家都知道,解放战争时期,我...
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 原标题: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居然是兄弟,秦始皇应该叫赵政! 秦国和赵...
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 原标题: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到台湾,在台命运如何 大家都知道,自三大...
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 原标题: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5人不是!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个人物的...
戴琳剑评《两班》︱解读朝鲜王朝... 原标题:戴琳剑评《两班》︱解读朝鲜王朝的密码 《两班:朝鲜王朝的特权阶层》,...
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 原标题: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究竟值多少钱,一般不轻易透露 马未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