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我一个被打压得连成都都回不了的将领,为何要为蜀汉的灭亡承担责任呢?姜维的后半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输了MVP”。
蒋琬是荆州人,属于刘备集团的骨干。刘备手下的荆州士人对于北伐的目标并没有很模糊。因此,蒋琬在位时,北伐是他的首要任务之一。几年后,辽东公孙渊叛乱,魏明帝派司马懿前去征讨。蒋琬认为诸葛亮所说的“天下之变”的时代已经到来,于是亲自驻军汉中,联系东吴,准备随时攻打魏国。姜维此时也参与了姜琬的军事部署,做出了西进威慑曹魏的举动。但司马懿平定公孙渊的速度太快,吴、蜀两国未能抓住机会对魏国造成致命一击。
此后,蒋琬认为出岐山攻凉州的路线成本太大,收益低,于是开始将进攻中心转移到东部的上庸等地。但不久之后,蒋琬的病情恶化,他将国事交给了费祎。三年后,蒋琬去世。
蒋琬的继任者费祎虽然是荆州人,但他从小就在益州读书,实际上是益州读书人。对于益州士人来说,刘备一伙是打破了他们原有生活的外人。他们对北伐不感兴趣。他们认为北伐所消耗的物资是无中生有地强加给益州人民的负担。因此,他们的政治态度是保守的。诸葛亮在世时,仍能以个人威望团结益州士人。然而诸葛死后,益州士人与荆州集团之间的矛盾加剧。费祎接任后,将战略重心从外部转向内部。姜维多次提出北伐,费祎都以各种理由拒绝,动不动就牵制“好战”的姜维。他曾对姜维说:
直到费祎死后,姜维才真正独掌军权。然而,后来的主子却偏爱宦官黄皓。黄皓非常担心拥有重兵的姜维,于是又开始镇压他。对外战争离不开经济支持,但姜维本人并不是治国之才。费祎死后,治理百姓的大权完全掌握在他的继任者手中。据吴国使节反馈,在后主的统治下,蜀国百姓变得“贫穷”,甚至生存都变得困难。他们怎么能支持姜维北伐呢?
因此,蜀汉灭亡最不应该承担责任的人就是姜维。自从回到蜀汉之后,姜维就致力于完成诸葛亮的北伐,试图恢复中原。郑却说:我将决一死战,陛下为何先投降?如果要从姜维身上找原因的话,只能说他的失败是因为他自己的才华。姜维不懂政治,只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这让他对蜀汉腐败的政府无能为力。他只能尽力用军事行动来掩盖蜀汉国力的弱点,但这无疑是飞蛾扑火。
可悲,可悲,可叹。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