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穿越者,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可能是帝王莽。然而,今天要讲的这位穿越者并非来自古代帝王的故事,而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特殊人物,他被人们称为清朝霍金,至今还留存着许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
这位传奇人物的名字叫徐寿,生于1818年,出生在江苏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虽然家庭条件艰苦,但他的祖父既务农又做商贩,积累了一些财富。徐寿的父亲是一位读书人,可惜在徐寿年仅4岁时就去世了。父亲去世后,徐寿的母亲宋氏带着三个孩子艰辛地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徐寿作为家中的唯一男丁,也从小有着要考取功名的志向。 不过,徐寿很快意识到,科举八股文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财富,家中也无法仅凭此养活一家人。因此,他决定放弃科举,转而从事经商和务农工作。在这期间,徐寿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经历了常人都会面临的重大人生事件——娶妻生子、母亲去世等。然而,徐寿的生活并不止于这些普通经历,他也生活在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清朝的命运已经岌岌可危,仿佛随时会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虽然徐寿不再关心科举,但他对科学技术却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他开始自学,将《诗经》与《禹贡》中的山川地理与物产信息一一整理,研究《春秋》和《水经注》这类历史、地理著作,深入了解古今地理的变迁。这些书籍的内容,激发了他对世界的广泛兴趣,尤其是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徐寿在自学过程中掌握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知识。1953年,他前往上海,在由英国伦敦的传教士创办的墨海书馆学习,期间接触了大量西方的科学书籍和物理实验设备。回到家乡后,徐寿带回了许多珍贵的书籍和实验工具,继续他的科学研究。通过阅读《博物新编》,他受到了更多化学知识的启发,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与技能。凭借着顽强的自学精神,徐寿终于引起了晚清重臣如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的注意。1862年3月,他加入了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正式开始了与国家工业事业的接轨。 在军械所工作期间,徐寿立下了一个宏大的目标——制造蒸汽机。当时,他不仅没有蒸汽机的相关资料,甚至连图纸都没有,唯一的线索是一张《博物新编》上的简略图。尽管条件艰苦,徐寿并未气馁,他在一艘外国小轮船上观察了一整天,之后仅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成功制造出了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 当时,清朝的战船依然以帆桨为动力,而徐寿制造出的蒸汽机则是一个突破性的创新。在此基础上,他又制作出了蒸汽舰船,1866年4月,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蒸汽船——黄鹄号成功下水。曾国藩对此十分赞赏,他说:古书云,黄鹄,大鸟也,一举千里者。他用这句话来形容徐寿的伟大成就。 除了发明,徐寿还从事了大量的翻译工作,他翻译了许多重要的科学著作,其中包括化学周期表的前44个元素的名称,这些名称至今仍在我国被广泛使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徐寿还在世界著名的《Nature》杂志上发表过一篇论文《声学在中国》,并纠正了伯努利定律的相关理论。他的这些成就使得人们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惊叹,以至于他被怀疑为穿越者,并被誉为清朝霍金。 直到今天,徐寿的传奇故事依然在许多人心中流传,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清朝末年难得的、具有跨时代眼光的伟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