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溥仪和其他皇室成员依旧住在紫禁城内,这也是因为民国政府当时对他们有一定的优待政策。在那段时间里,溥仪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生活相对安稳。可是,这种安宁的局面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发生了剧变。当时,冯玉祥本应北上作战,但他突然决定改变方向,南下进京,并要求清宫的皇室成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搬离紫禁城,否则他将采取强硬措施。冯玉祥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方面他看不惯前清皇室的存在,另一方面,他也觊觎着他们的财富。
当溥仪得知自己和其他皇室成员必须离开皇宫的消息时,他感到非常震惊。冯玉祥要求他们在最短时间内搬走,这让溥仪不得不放弃很多自己无法带走的财物。当时,冯玉祥的部下还担心溥仪会拖延搬迁,因此威胁他们说,在景山上安置了大炮,如果不按时搬走,大炮就会直接对准宫内开火。溥仪和其他人都被吓得不轻。根据溥仪的回忆,他的岳父荣源甚至吓得跑到御花园的某个角落藏了起来,担心炮火打到自己,回想起来,他觉得这真是十分可笑。 最后,溥仪在民国政府安排的车辆帮助下,终于离开了皇宫。溥仪后来回忆说,当时鹿钟麟在外面等着他,并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做皇帝,还是愿意成为平民。溥仪回答说自己愿意做平民,这个回答让鹿钟麟感到非常满意,并表示如果溥仪愿意放弃皇位,自己会保护他,并且告诉溥仪,作为平民,他还是有资格竞选大总统,说不定还能当上总统。 溥仪听后,立刻表示:我早就不想再当皇帝了,这回把那个优待条件废除了,正好符合我的心意。所以我完全赞同你们的看法。做皇帝并不自由,而现在我终于可以得到自由了。听到这番话,周围的民国士兵不禁为溥仪鼓掌。实际上,溥仪的内心深处,还是想着将来有机会时,自己能够重新回到皇位上。不过,那个时候,他当然不敢当面提及这个想法。如果我们从溥仪的角度来理解,心态上也就不难感同身受了。无论如何,紫禁城是他成长的地方,那是他一生中最熟悉、最亲近的家园。被人强行赶出自己的家,内心的失落和无奈,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