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短评:为何说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
创始人
2025-11-16 10:31:29
0

中新社北京11月14日电 题:为何说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

中新社记者 徐皇冠

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青年汉学家,勉励他们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信中指出,“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这深刻揭示出汉学——这门研究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及其相关领域的博大学问,其中的理路与旨归。

2025年6月6日,第九届世界汉学大会汉学图书展在广东深圳开展,本次书展围绕汉学主题,荟萃多个系列汉学研究丛书、译作和学术集刊。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根脉在中国

汉学源自中国。从甲骨卜辞到经史子集、从司马迁史笔到李杜诗篇、从金石篆刻到石窟壁画——汉学所研究的,无一不是在中国土壤中诞生、积累与传承的文化结晶,与其他文明互融互鉴的文明成果。中国的思想智慧、艺术审美、语言文字、典章制度,文史哲政经,传统与现代,构成了汉学研究的根本原料与核心议题。

不止于研究对象,中国传统学问中训诂、注疏、考据、辨伪等方法,也直接影响了汉学的展开路径,成为汉学得以切入建立的抓手与基石。可以说,作为汉学赖以存在的文化母体和知识源头,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决定着汉学的根本属性与文化基因。

2024年10月22日,2024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甘肃班团队22个国家的青年汉学家,走进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参观并进行专题研修。图为汉学家在拍摄大地湾博物馆藏品。 中新社记者 李亚龙 摄

智识跨疆界

汉学属于世界。遍布海内外的研究者,共同构成了探索这门学问的主体,汉学所专注的内容,更为人类提供思想启迪。天人合一、协和万邦、家国一体、讲信修睦,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其间能够超越时空的价值理念不胜枚举。这些穿越时空的价值理念,既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源泉。

20世纪70年代,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哲学家池田大作,针对东西方文化及人类未来的深度讨论,最终的结论是人类未来在中国。当今世界变乱交织,面对人类将向何处去的考问,中华文明的智慧成果愈发超越了单一文明范畴。谓之“世界的汉学”,正在于其是从独特的文明经验中,产生和汲取具有世界性、普遍性的智慧,源于中国,惠及世界。

2025年10月15日,上海,54部世界中国学研究推荐书目在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期间正式发布。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融通启新阶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特殊与普遍的辩证统一、民族与世界互动往来中,汉学接续发展。而演进的历程则表明,越能深入中国,便越能打动世界,汉学本身也越能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早期的西方汉学,常带着“东方主义”视角,将中国看成一个被观察、被描述的遥远“他者”。今天,随着中国高速发展并深度融入世界,汉学的研究,不断演变为中外学者共同参与的全球性事业。学术研究本身,也因“主体在场”而愈发深化,这种互学互鉴、交流合作的研究格局,直接呈现出,汉学正在融通民族与世界的进程中,收获新的发展。

汉学,这颗源自中国的智慧之果,经由全世界学者的共同浇灌,必将结出更丰硕的成果,更多惠及人类。推动汉学发展,既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的贡献。(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匕首炸碎情报中心,乌克兰捅了马... 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打击一直没有手软过,许多打击有相当的针对性。根据俄罗斯媒体《通讯员》报道,在202...
如果武力介入台海局势,日本全国... 11月16日,《解放军报》4版刊发署名文章《叫嚣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只会把日本引向不归歧途》。作者为中国...
闯入秋日油画!紫玉公园红树林的...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 洪华中
聚焦AI、人才培养,京演集团第... 北京演艺集团第六届人才演出季主题活动——“匠心无垠·智启新章”艺术论坛近日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活...
原创 隋... 公元581年,杨坚推翻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经过了几百年的战乱和外...
原创 朱...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崛起历程极为传奇,他出生贫寒,依靠卓越的军事才干最终建立了大明帝国。作为一位果断...
原创 假... 朝鲜半岛的历史一直以来都是东亚地区的重要议题。从历史角度来看,朝鲜和韩国原本是同一个国家。直到甲午战...
(寻味中华|戏曲)粤港澳艺术家... 中新社广州11月16日电 题:粤港澳艺术家联袂献唱 粤剧精彩贯穿十五运 中新社记者 张璐 在前不久的...
金鸡·惠民 | 牛犇、肖桂云等... 11月13日下午,由中国影协、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开展“与人民同在与时代同行”——“场景里的新时代”电...
原创 关... 关羽与孙权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主要源自孙权曾打算将自己的儿子嫁给关羽的女儿。孙权派遣使者传达这个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