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玩笑了,赵构可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懂得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知道如何避免犯错误,跟那些只知道空谈、杞人忧天的人完全不同。 回顾唐朝的安史之乱,当时太子李亨在马嵬之变后,趁着父亲唐玄宗李隆基的逃亡,自己即位称帝,尊父亲为太上皇。李隆基带着少数亲信逃到四川,躲藏了几年。当战乱平息后,李隆基返回长安,那时候李亨的皇位有没有受到威胁呢?
答案是——一点都没有。 当李亨决定迎接父亲回京并愿意交还帝位时,李隆基竟然因为害怕而不敢回京。李亨于是改口,表示不再提退位的事情,李隆基才敢回来。回来后,李隆基还当众宣称:我当了五十年太平天子,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尊敬的了;现在做了天子的父亲,这才是最尊贵的位置!这番话表明他对皇位并没有任何贪恋。 然而,即便李隆基做出了这么小心的姿态,李亨还是软禁了自己的父亲,并且将陪伴李隆基多年的太监高力士赶走,禁止父亲的妹妹探望他,连负责打扫的仆人都换了一批。 难道李隆基真的是彻底放下了权力,没有任何欲望吗?当然不是。他只是看清形势,明白自己过去宠信奸臣,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再加上不顾国家危难,带着家人逃亡,已经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根本没有力量再与儿子争夺帝位了。 没错,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与李隆基带着少数亲信避难蜀地不同,徽钦二帝的处境要更加尴尬。宋徽宗在第一次东京保卫战时就已经避位,宋钦宗则在靖康之耻中被金人废除帝位。从法律角度来看,他们不过是两个无权无职的废帝,和李隆基的太上皇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实际上,宋钦宗自己也心知肚明。当宋金议和、韦太后被赎回时,宋钦宗曾对她说:请告诉九哥,我南归后,只愿做个太乙宫主,其他的我无所求。意思是,只要我活着回去,能够出家做道士,过上平静生活就心满意足,再也不抱有其他的想法。 像赵构这样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当然不希望徽钦回到南宋;但如果他真的回来了,赵构一定会和父亲兄长痛哭流涕,口头上可能会提出请还帝位,但徽钦是绝对不会接受,也不敢接受的。接下来,赵构会为他们准备一座看似华丽却实际严谨的宫殿,把他们关进去,然后派人严密看守。如果发现他们有任何异常,立刻用毒酒(像南唐后主李煜一样)、毒饼(像唐中宗李显一样)等手段悄悄结束他们的生命。整个南宋,无论是朝廷内外,国家大小,赵构都是唯一的掌控者!他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这两个废帝,就算回到南宋,赵构也不过多花费几口粮食、几件衣服、几个侍卫——这些侍卫不是真的保护他们,而是专门用来看管他们罢了。徽钦二帝能威胁到赵构的皇位吗?赵构会害怕他们威胁自己的皇位吗? 看起来,赵构似乎并没有学到历史教训,忘记了唐玄宗和唐肃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