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国时期的名将,大多数人都会立刻想到蜀汉的“五虎上将”和曹魏的“五子良将”,而东吴的猛将似乎没有那么出名。虽然周瑜和黄盖是人们熟知的东吴将领,但其他将领似乎较少被提及。然而,东吴孙权的帐下也有许多能征善战、威震一方的猛将值得称道。其中,有一位将领,他的传奇事迹至今令人称赞。他不仅擒获了关羽、打败了刘备,还曾带领五千精兵,在面对曹魏数十万大军围攻的情况下,坚守阵地长达半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就是朱然,被誉为东吴第一猛将。即使他去世后,孙权也亲自素衣守孝,表现出对这位名将的崇高敬意。
关羽被称为三国中的“战神”,他的勇武几乎无人可敌,特别是在三国后期,他的英勇事迹几乎为世人皆知。然而,即使是英雄,也难免有失手之时。关羽最终在“麦城”一战中失败,结果被生擒并最终斩首。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正是东吴的猛将——朱然。 朱然,字义封,早年便跟随孙策征战四方,建立了赫赫战功,名声远扬。随着孙策的去世,他依然忠诚地辅佐孙权,不仅平定了江东的叛乱,还积极抗击曹魏的进攻。朱然的英勇与智慧,使得他成为东吴最得力的将领之一。 朱然擒获关羽的那一战,正值吕蒙掌管江东兵权,吕蒙通过巧妙的战略,使得关羽的兵力遭遇损失,导致关羽未能轻易逆转战局。就在关羽陷入困境时,孙权进攻江陵,俘虏了大量关羽军中的家属,导致关羽军心动荡,士气低落,最终导致关羽全军覆没。此时,朱然领命出征,毫不畏惧关羽的威名,带领部队围困关羽于麦城。经过激烈战斗,朱然成功实施了十面埋伏,最终成功生擒了关羽及其家人,并因此被封为“昭武将军”和“西安乡侯”。 关羽死后,蜀汉丞相刘备愤怒异常,决定对东吴进行大规模的报复。刘备率领的大军气势汹汹,东吴的形势变得岌岌可危。就在此时,东吴年轻的都督陆逊上任,他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来应对刘备的大军。虽然许多人对陆逊的策略有所疑虑,朱然却始终坚定支持陆逊,并尊重他的决策。 当刘备的蜀汉大军已经逼近“宜都”时,朱然率领五千兵力支援陆逊。朱然正值壮年,武艺高强,智勇双全。在这场战斗中,他不仅大败蜀军先锋,还成功切断了刘备的粮道和退路,使得刘备军陷入困境。随后,陆逊以火攻为主攻手段,成功发动“火烧连营六百里”的大胜,彻底击溃了刘备的大军。刘备被迫退守白帝城,并因伤重去世。朱然的五千兵力在这一战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也因此被封为“征北将军”和“永安侯”。 公元223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后,曹魏再次发动进攻,曹真亲率数十万大军围攻江陵。此时,朱然虽然年事已高,依然坚守在江陵防线,带领着老弱病残的部队进行防守。面对曹魏的百万大军围困,朱然毫不退缩,亲自带领士兵顽强抵抗。曹魏军队连日攻城,箭如雨下,东吴的将士都感到压力巨大,但朱然毫不畏惧,始终激励士兵保持信心。 更为惊人的是,朱然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竟然主动出击,成功摧毁了曹魏的两座大营。曹真和张郃虽然围困江陵半年,但始终未能攻破这座孤城,反而在朱然的顽强防守下,损失了大量兵力和物资。最终,曹魏军队不得不撤退,江陵得以保全。朱然凭借着五千兵马,成功将曹魏百万大军拖住半年之久,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 这一战后,朱然的威名传遍了整个三国,孙权因此为他加封了“当阳侯”。公元249年,朱然去世,享年六十八岁。孙权深感痛惜,亲自穿上素衣为其守孝,灵前痛哭。这一幕深刻体现了朱然在东吴的地位和影响力。 纵观朱然的一生,他不仅在武艺上堪比关羽、张郃等一流名将,而且在智谋上也同样出色。尽管《三国演义》对蜀汉和曹魏的描写占据了主流,但朱然无疑是东吴历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英雄豪杰。至今,他的事迹依然让人感到敬佩与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