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最后一根擎天柱,差点团灭龙凤红巾军 察罕帖木儿在击败刘福通所领导的龙凤系红巾军(北派)主力之后,于元至正二十一年四月,集结起强大力量,对盘踞在山东的红巾军发动进攻。凭借出色的战术和卓越的指挥,察罕帖木儿以摧枯拉朽之势,先后攻占了冠州、东昌、东阿等地。到了八月,他指挥部将扩廓帖木儿、关保、虎林赤等将领,率领五万精锐部队,从东阿以南的黄河上架起简易浮桥,准备渡河进攻东平府。此时,红巾军的守河将领田丰见到元军架桥过河,立即带领两万将士前来夺回浮桥,但最终被元军先锋击退。元军成功渡河,占领了长清,并迅速围攻东平。
察罕帖木儿随即向田丰发出招降信,邀请他投降。田丰原本是元朝黄河一带的守将,败北后投降了红巾军。如今形势急转直下,田丰感到自己处于不利境地,于是决定再次投降元军。察罕帖木儿对田丰非常信任,推荐他担任山东行省平章政事,并让他担任先锋,帮助说服棣州、东平、登州、莱州、沂州、密州等地的红巾军守将投降。借助田丰的劝降,察罕帖木儿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就成功收复了山东大片失地。 察罕帖木儿继续展开猛烈攻势,接连征服了不愿投降的太安、济阳、章丘等地,并将济南团团围住。济南的红巾军守军顽强抵抗,苦战三个月,但最终因城中粮草告罄、援兵无法及时到达,济南被攻破,守军几乎全军覆没。经过察罕帖木儿的攻伐与怀柔策略,山东行省几乎已完全被平定,仅剩下益都和莒州两个城池还在红巾军手中。 察罕帖木儿的威名大振,甚至连当时位居江南的朱元璋也派遣使者与其交好。朱元璋虽然是元末的后起之秀,但他凭借着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见识极为敏锐。面对察罕帖木儿的强势崛起,朱元璋表面上示好,以稳定北方的局势,但实际上他早已看出察罕帖木儿的潜在问题。朱元璋指出,察罕虽然口称恢复大元江山,但他与博啰(指孛罗帖木儿)之间的矛盾不断,屡次违抗命令,这显然不符合忠臣的行为。而且他过于信任田丰等人,对这些心腹的判断失误,最终可能带来灾难。 这番判断,证明了朱元璋的眼光。正如他所预测的那样,察罕帖木儿在气势如虹、准备彻底消灭山东红巾军的残余力量时,问题还是爆发了…… 没死在战场上,却被部将刺杀 历史记载,至正二十二年六月,元末的军事奇才察罕帖木儿被田丰和另一位红巾降将王士诚刺杀。田丰虽然投降元朝,但一直心怀叛意,察罕对他非常信任,将他视为心腹,经常单独进驻田丰帐中讨论军事。然而,察罕的部下多次警告他要提防田丰,但他并不在意,反而坚持认为自己对田丰的信任是正确的,曾经对下属说:我对他推心置腹,怎么可能怀疑他呢?然而,田丰的背叛终于发生。某一天,田丰邀请察罕帖木儿到他的营地观赏新修缮的营垒,借机让王士诚在察罕不备时动手,将其刺杀。这样,元朝最后的栋梁之一,就在背叛与阴谋中陨落了。 察罕帖木儿的死,让后来的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元顺帝痛惜他的死,追封他为河南行省左丞相,并追谥献武。察罕之死迅速传开,整个天下英雄都为之叹息,甚至远在江南的朱元璋在听闻这一消息后,也不禁感慨万千,称天下无人矣。虽然两人是敌人,但朱元璋对察罕的才能和勇气始终充满敬意,听闻其死讯时,甚至为之流下了几滴英雄泪。 王保保擒斩叛将田丰、王士诚为察罕报仇 田丰和王士诚刺杀察罕后,逃入益都城进行固守。察罕的部下愤怒不已,大家推举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察罕的外甥)为主帅,发誓为察罕报仇。扩廓帖木儿率领元军围攻益都城,田丰意识到城破后必将被擒,便指挥城中的守军进行死守,双方经过激烈的战斗,元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始终未能攻破城池。直到至正二十二年十一月,扩廓帖木儿终于采用挖地道的方式,成功突破城墙,进入益都城内。最终,元军全歼了守军,生擒田丰与王士诚,并将二人凌迟处死,为察罕帖木儿复仇。二人被杀后,其心肝被剖开,并作为祭品献给察罕的在天之灵。 察罕帖木儿的意外遇刺,使得原本在江南悄然崛起的韩林儿与刘福通等人得以暂时喘息,苟且度过了一段安稳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