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成长经历可以说是相当励志的。他的祖先是西汉的中山靖王,但由于经过几百年的血脉传承,早已不被当朝皇室认可。再加上他小时候丧父,家境贫困,曾一度靠卖草鞋为生。直到黄巾起义爆发时,27岁的刘备决定投身其中,参与镇压黄巾贼,凭借战功获得了县令的位置,也因此完成了从一个普通百姓到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转变。 随后,天下大乱,刘备开始自立门户,逐渐参与到争霸的行列中。曾经他得到了徐州和豫州的控制权,但由于未能稳固这些地方,最后还是为曹操做了嫁衣,前半生从河北打到荆州,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很多人认为刘备之所以未能发迹,是因为前期缺少诸葛亮这样的强力军师,但实际上,庞统曾指出,刘备之所以一直未能成功的真正原因,不仅仅是缺乏军师。
**庞统和刘备的对话** 赤壁之战后,刘备已经控制了荆州,并且继续与曹操保持敌对关系,同时与东吴以及益州的刘璋建立了友好关系。益州的军事力量一直不足,尽管多年攻打汉中却没有收获,这次刘璋愿意提供钱粮支持刘备进攻汉中,刘备便欣然答应。根据诸葛亮的建议,益州的确是蜀汉的理想之地,因此刘备最终的目标是夺取益州。诸葛亮将留守荆州,防御东吴和曹魏,而庞统则是此次征战益州的主要军师。两人在行军的途中,不仅制定了作战计划,还频繁交换意见和看法。 《三国志》引述《九州春秋》中的记载,刘备曾对庞统说:现在唯一与我敌对的就是曹操,他急功近利,我则宽容仁爱;他手段暴虐,我则以仁义治国;他多谋而奸诈,我则忠诚正直。与他为敌,事才能成功。然而,庞统却指出:现在并非盲目对抗曹操的时机,我们应该首先增强自身的力量,等到自己的地盘够大,军队足够强大时,再与曹操决战。 **庞统的建议与刘备的坚持** 庞统认为,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国贼,但他目前的综合实力远超刘备,不宜急于反攻。曹操虽然进行了战略收缩,但这并不意味着刘备可以轻松反击。他建议刘备不必过分关注曹操,而是要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力量,待时而动。然而,刘备坚持认为与曹操已经是水火不容的敌人,必须对其进行反击。他的观点是,曹操手段残酷,而自己则应该树立仁爱忠诚的形象,争取更多百姓的支持。因此,刘备与曹操的对立不仅仅是一场权力斗争,还是信念和手段的对决。 庞统继续为刘备举例春秋五霸的历史,强调为了快速崛起,刘备应当在适当的时候下黑手,这样才能迅速积累实力。但刘备始终拒绝了庞统的这种做法,他认为自己应当保持清誉,以仁政赢得民心。 **曹操的发迹史** 从今天的角度看,曹操的崛起非常冷酷且具有手段,但在乱世中,他的做法非常有效。曹操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诸侯,占据了陈留一带,四周的诸侯比他更强大,他随时可能被吞并。然而,曹操并没有坐等命运的安排,而是像一名精明的外交家一样,巧妙地与周围的势力周旋,了解他们的情况。当遇到敌对势力时,曹操就挑拨离间,使他们内讧;当对方势力结盟时,曹操则加以离间,让他们互相猜疑、破裂。这样,曹操能够趁着敌人相互消耗时,迅速壮大自己。不到8年的时间,曹操就统一了中原。 官渡之战时,袁绍的实力明显强于曹操,但曹操依然毫不畏惧,通过一系列小胜,不断削弱袁绍的力量,最终在火烧乌巢时摧毁了袁军的粮草,使得袁军崩溃,投降的士兵也被曹操一并杀掉。尽管曹操因此被称为屠夫,但他通过这场战役成功击垮了袁绍的有生力量,最终完成了对中原的统一。 **刘备因注重名声失去多次机会** 与曹操不同,刘备始终注重自己的名声和形象。曹操虽然使用了很多黑手段,却从未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反而通过这些手段扩展了自己的势力。相比之下,刘备虽然也有多次机会通过一些决断来推动自己的发展,但由于过于坚持道德与名声,常常错失了良机。 例如,当荆州牧刘表去世时,曹操因其恶行让荆州人民感到不安,这时急需一位有能力的领袖来稳定局势。刘表的继承人刘琮非常软弱,面对曹操的压力直接投降。当时刘备驻扎在襄阳城外,拥有两万大军,许多人建议直接攻取襄阳,夺取荆州。但刘备认为刘表待自己不薄,夺取他人的基业不合道义,因此选择了去江夏布防。虽然最终刘备通过赤壁之战获得了荆州,但那时的荆州已经满目疮痍,与之前相比性价比大大降低。 在进攻益州时,庞统认为既然刘璋如此信任他们,可以在宴会上直接斩杀刘璋,轻松夺取益州。但刘备却觉得刘璋和自己同宗,且刚到益州并没有民心,这样做会有违天命,因此选择了稳扎稳打,逐步夺取益州。尽管三年后他终于拿下了益州,但在此过程中,刘备不得不从荆州抽调了大量兵力支援,埋下了丢失荆州的隐患。而且庞统在这场战役中阵亡,尽管最终取得胜利,但可以说是代价惨重。 **小结**从个人品行的角度看,刘备的确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尤其在和平时期,他的仁德和道义常常受到称赞。但在这个乱世里,伦理道德和礼义廉耻并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在这个充满尔虞我诈的时代,能够活下来并壮大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目标。 曹操在乱世中为了自己的存活,甚至不惜屠杀吕伯奢一家,屠城抢粮,甚至割人肉作为军粮。遇到危险时,他能够选择装聋作哑,甚至抛弃自己的军装,逃命为主。因此,他最终能够为曹魏的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刘备虽然也建立了蜀汉,但在与曹魏的长期对抗中,始终未能摆脱曹操的威胁,最终蜀汉还是被曹魏所灭,刘备无疑是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