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时期,契丹人非常活跃。每当契丹人出现时,奚人也几乎总是伴随而来,二者就像孟与焦一样密不可分。
奚人和契丹人的紧密关系,实际上源自他们的血缘关系。奚人是契丹人的亲戚,奚是库莫奚的简称,这个库莫奚与契丹人一样,都起源于同一祖先——鲜卑宇文部。这个宇文部并不是指北周的宇文泰家族,而是指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割据在今天的蒙古、辽宁和河北交界一带的一个强大部族。 宇文部曾与建立前燕和后燕的鲜卑慕容部有着深仇大恨。因为两者的活动区域几乎完全重叠,战争不断。公元344年,燕王慕容皝发动讨伐,彻底击败了宇文部,一部分宇文部的族人逃到松漠地区,最终形成了库莫奚和契丹两个部落。松漠地区指的是今天内蒙古赤峰市一带,位于内蒙古高原、燕山山脉和东北平原的交界处。库莫奚人擅长狩猎,经常与周围的其他部族发生冲突,争夺资源。当时,库莫奚人和契丹人还生活在同一个区域,直到公元388年,北魏的拓跋珪发动军事行动,彻底击败了这两个部落,迫使他们分开,但彼此距离仍然很近。 北魏的胜利发生在饶乐水一带,饶乐水就是后来被视为西辽河的源头——西拉木伦河。西拉木伦的意思是黄色的河。从北魏到隋唐时期,库莫奚的活动范围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主要集中在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之间。北魏时期,尽管库莫奚对北魏表示臣服,但其实际的割据实力依然很强。库莫奚分为五个部落:辱纥主、莫贺弗、契个、木昆、室得,每个部落都有一个小领袖,称为俟斤,所有俟斤都要听从大帅阿会的指挥。北朝后期,随着突厥的崛起,库莫奚也臣服于突厥,隋朝时期,库莫奚只剩下奚这一名字。 唐朝建立初期,突厥常常欺压唐朝,而奚人则是突厥的前锋,常常参与突厥对唐朝的侵扰。奚人其实并不愿意参与对唐的战斗,他们不想受突厥奴役。突厥的贪婪使奚人的积蓄几乎被掠夺一空。直到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打败了东突厥,不仅解决了中原的北线安全问题,也解救了包括奚人在内的多个部族,奚人因此对唐朝心存感激。 为了管理这些臣服的部族,唐太宗决定让他们留在原地,并设立了羁縻府州进行管理,采取自治的方式。这些部族中,最早设立的两个都督府分别是契丹的松漠都督府和奚人的饶乐都督府。松漠都督府位于辽河上游,偏北,而奚人的饶乐都督府则位于南方一些。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奚人在唐朝讨伐高句丽时立下战功,唐太宗封奚人首领可突为饶乐都督,并赐李姓。饶乐都督府下设六个州,这些羁縻州不需要向朝廷缴纳赋税,只需提供一些土特产,比如野鸡、野兔等。这种免税待遇是奚人愿意臣服于唐朝的重要原因,因为突厥只会掠夺部族的财富,而唐朝地大物博,不仅不需要奚人的资源,还能为奚人提供更广阔的经济空间。 奚人对唐朝的敬畏,主要是因为唐朝强盛。在唐高宗时期,朝政动荡,唐朝对东北部族的管理出现松懈,奚人和契丹人趁机联合作乱。高宗派遣名将薛仁贵等人征讨奚人和契丹人,最终打败了奚人酋长匹帝和契丹酋长阿卜固。武则天的神功元年(696年),契丹与奚人联合发动营州之乱,导致唐朝东北的局势动荡不安。奚人的失败,部分原因是突厥在背后暗中支持,最终奚人实力大减,不得不再次臣服于突厥。为了处理奚人的问题,唐睿宗延和元年(712年),玄宗继位后,唐朝派遣幽州大都督孙佺等人发动对契丹和奚人的远征。然而,奚人早有防备,派遣精锐骑兵迎战,在冷径山发生激烈的遭遇战。唐军惨败,孙佺不得不向奚人求饶,并交出军中财物求免死。奚酋李大酺更是把俘虏的唐将孙佺、李楷洛送给突厥,并请求突厥可汗处决他们。李楷洛幸运地逃脱。 此时,唐朝的内斗加剧,太平公主的干政使朝政更加混乱,唐朝无力再度与奚人开战。奚人则趁机联合契丹不断袭扰幽州。唐朝为了避免与这两个部落的持续冲突,决定采取和亲政策,通过嫁宗室女为固安公主与李大酺联姻,以求稳定东北局势。 总的来说,奚人对唐朝的态度一直反复无常,一会叛乱,一会求和,目的就是争取利益。安史之乱后,唐朝内外交困,对于奚人的态度也多以和解为主。后来,契丹崛起,奚人再次臣服于契丹,直到晚唐时,一部分奚人由于无法忍受契丹酋长耶律阿保机的压迫,迁徙到今天的北京西北部,称为西奚。而那些留在原地的奚人则被称为东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