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中提到,张居正的道德标准并不算高尚。陈泽敏则认为,张居正无疑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而且是一个孤独的英雄。而黎东方则从施政的角度评价,张居正不仅是明朝唯一的一位大政治家。张居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各界对他的评价如此分歧,有些人甚至将他奉为神人?在深入研究张居正的一生后,我发现他无疑拯救了大明王朝,并延续了它的生命至少50年。
张居正的主要贡献有几个方面,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 首先是考成法的推行。考成法是一种类似现代企业中的绩效考核制度。简单来说,考成法就是通过考核来评价一个人的工作成果。在许多公司中,员工每个月会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获得相应的奖励,比如奖金、晋升等;相反,未完成任务的员工可能会面临降级或解雇。张居正推行的考成法也有类似的作用,他通过这一制度让朝廷官员的办事效率大大提高。1573年时,明朝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许多官员在朝堂上昏庸无能,甚至成了混日子的常客,他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喝茶、聊天,很少有所作为。而这种情况与当时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尤其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政务管理开始变得混乱。张居正通过推行考成法,利用内阁六科对六部的管理,使得每个部门都有了明确的责任和任务。六部再对各个衙门进行监督,这种层级分明的管理方式像金字塔一样逐层递进,每一层都有对应的责任人和执行任务。这种高效的监督机制迫使那些懒散的官员开始行动,因为他们清楚,若没有实际业绩,就会面临降职或被开除的严重后果。 其次是财政改革的推进。在万历年间,明朝的土地兼并问题愈发严重。土地兼并是许多古代封建王朝的普遍现象,也是导致财政困境的根源之一。特权阶层和学者免于土地税收,富人通过各种手段吞并更多的土地,导致土地资源越来越集中,普通百姓几乎没有耕种土地的机会。张居正针对这一问题,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土地丈量工作。最著名的一次是在万历八年进行的全国土地统计,这项工作准确评估了全国土地的数量,并重新确认了各地的土地资源。在此基础上,张居正开始压制贵族,要求那些长期未交税的贵族缴纳税款。如果他们拒绝缴纳,张居正会采取严厉的措施,包括罚款甚至鞭打。经过这些铁腕措施,贵族阶层终于开始交税。然而,张居正深知,这些措施只能暂时缓解财政危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他清楚,只要自己离开朝廷,朝廷的形势可能会迅速恶化,他的一系列改革努力也有可能因此付诸东流。 再来看税制改革,特别是一条鞭法的执行。这项改革对普通百姓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变革,税制改革的实施直接影响到百姓的生活,而一条鞭法则使得税收制度更加明确和公正。明朝初期,税负制度非常混乱,百姓的税收负担没有明确的标准。例如,农民缴纳的税收是根据他们所拥有的农产品来计算的,如果你有100个苹果,就要交5到10个苹果作为税款。但问题在于,执行者如何判断这些苹果的质量?有时候人们可能会以劣质苹果代替上好的苹果,而无法得到有效监督。这个时候,腐败现象容易滋生。实施一条鞭法后,张居正要求各地税务部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不允许出现任何不公的情况。这种自上而下的严格控制,极大地减轻了百姓的税负压力,确保了税制的公正与透明。张居正的一生充满了奉献与牺牲,他为大明王朝的未来和百姓的福祉付出了大量心血。虽然历史上并不完美,甚至有些人批评他过于严苛,个人享乐主义较强,但从整体上看,张居正无疑为大明王朝的延续和百姓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惜的是,他去世后,万历皇帝不仅将他的尸体挖出,还撤销了他所任用的大批官员,许多改革政策也随之废除,张居正的心血几乎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