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幸存的古老文明,其他早期或广泛传播的古文明都已经消失不见,而中华文明却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但令人尴尬的是,虽然中国自称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实际上根据史料和考古发现,能够确定的文明历史仅从商朝开始,已经有三千六百多年,远远不足五千年。为了证明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学者提出了很多看法和证据,但由于缺乏真实的文物和历史遗迹,世界并不完全认同这一说法。 为什么会这样呢?明明中国的传说中,最早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甚至说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堪称最古老的文明。然而,作为成熟的文明,其标准和定义包括了成型的文字系统和相对完整的社会组织等。按照这一国际标准,只有商朝中晚期出土的甲骨文才能够符合,往前推就没有实物证据可以支撑了。
中国传统的古籍,尤其是先秦时期的记载,通常充斥着各种神话和传奇故事,而且还有很多内容是后人伪造的。直到现代中外的考古学家破译了甲骨文和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才真正获得了相对真实的历史资料。 然而,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记载,最为人们熟知的便是那场大洪水和救世主禹帝的故事。夏禹治水是中国最传统的历史传说之一,禹帝被认为是大夏王朝的创立者。在百姓濒临绝境的时刻,他带领众人疏通河道,驱走洪水,保全了人民的生命财产,最终顺应天命,成为了帝王。 如果要证实这些历史遗迹,过程无疑是非常繁琐和艰难的。但是,如果能够证明那场上古洪水的存在,那么也许可以间接验证夏朝的历史是否真实存在。许多历史学家一直希望弄清楚,关于这场洪水的记载,究竟是创世神话,还是源自真实事件的民间记忆,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有些人认为,关于禹帝的传说是为中央集权的统治辩护所编造的虚构故事。由于当时缺乏能够证明洪水曾经发生的证据,许多人便将夏朝的故事视为传说,而非历史事实。 根据中国史书记载,禹帝并不是像他的前任一样,通过修复黄河堤坝的决口来治水,而是通过疏通河道来解决洪水问题。除此之外,禹帝还为中华文明的基础建设打下了基础,并且对各地进贡做出了规定。史书记载中提到,禹帝治水的起点是积石,这与曾经发生过滑坡坝的积石峡同名。因此,学者吴庆龙和他的团队开始了相关的论证工作,直到他们在黄河上游发现了疑似四千多年前的大洪水遗址。尽管中外学者对此仍然持怀疑态度,但这一发现无疑为史前大洪水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虽然这些传说并不是详实的史料或实物证据,但作为民间口口相传的记忆,它们多少仍然保留了一些历史的痕迹。 随着对二里头遗址的进一步发掘,以及对良渚文明的深入研究,夏朝的存在可以得到最权威和客观的确认。